人物:殷不害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萧咨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0 【介绍】: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世恭。
萧范弟。
位卫尉卿,封武林侯。
梁武帝大同七年,为交州刺史,以严刻失和,土人李贲连结数州豪杰同时反,咨输赂,得还越州。
简文帝即位后,侯景防卫转严,外人莫得见,咨与王克、殷不害以文弱得出入卧内,与帝讲论六艺。
及南康王萧会理谋袭景事败,克、不害惧祸自疏,咨犹不忍离帝,朝觐无绝。
景恶之,使人刺杀于广莫门外。
殷不佞 朝代:陈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8—573 【介绍】: 南朝陈陈郡长平人,字季卿。
殷不害弟。
居父丧以至孝称。
魏陷江陵,道路阻绝,母卒。
不得归,四载之中,昼夜号泣。
仕梁,官至武康令。
入陈,除娄令。
废帝时,陈顼专政,与刘仲举等矫诏出陈顼(宣帝)。
事发,余人皆诛,陈顼雅重不佞,免官。
及陈顼即位,以为尚书左丞,加通直散骑常侍。
卒官。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蜀之新繁人。在家素行道持戒。虽田作。亦击铧钁使声如钟磬。以节念诵。候日影至午而食。耕耘尤护惜。虫蚁。忽空中有声曰。进阇梨出家时到。如是四五声。人举闻之。于是诣路口山薙落。专行头陀不以名隶寺。蜀王秀遣参军郁九闾长乡领僚佐十人。至山以请。将发辞。王曰。彼如不来。当申国法。王曰不须威逼。但以礼延。明日必相见。毋缓也长卿出成都郭门。顾谓十人曰。今兹以吾辈升兜率天致弥勒可也。况山中一道人哉。暮抵吉阳山下。虎蹲道旁。射之马却走惧甚。即欲宿村舍。以违王约难之。俄而一僧负襆将登山。长卿因悉留诸从者。而独偕僧抵寺。进床坐召长卿入而向所见虎。适在床下。长卿战慄不敢前。进觉之为叱虎去。长卿乃前。白王意。而语言颜色。犹失度。进笑曰。檀越初出郭门时。其雄迈。固与今异。长卿顶礼默不知答。逮旦仍令长卿先归报行。至望乡台而进已及矣。遂偕谒王。为王受戒。即曰。辞出。而衬施一不受。遽就馆法聚寺王间语其属曰。吾见进公诚不觉神悚。后望见之辄为礼。进每咄王曰。贫道与王。各有安乐地。何苦相逼恼也。诸僧谏以为不可频忤王。进曰。大德畏死。惟求王意。而顺媚之。此岂弘教事哉。贫道必责其过。虽死无所畏。屡入宫籞。顾华筵美味尽谢去。而徒绳床之安蒸饼之饱而已。至授妃姬戒则使之不放逸。而念无常甚。而市井民家一时莫不遍赴。则其分身慈济之迹如此。慈藏初为王门师。兼领僧职。而政治殊严峻。然诸僧以王故相容忍。至是诉进且祈镌谯藏。进不可。曰渠性尔。能受我语乎。众祈不已。进竟造藏藏。出迎。进遽曰。教门在汝亦太甚矣。藏威为息。 既归山中。久之。过檀越食。座上忽失笑。同座问其故。曰吾见山寺。净人穿壁盗蜜故笑耳。开皇中卒。寿九十六。
续高僧传·卷第三十五 感通篇中
释法进。
蜀中新繁人。
在俗精进不啖辛腥。
在田农作。
以铧刃为钟磬。
步影而斋。
有送食晚。
便饮水而已。
所犁田地不损虫蚁。
一时空中声曰。
进阇梨。
出家时到。
如是四五声。
合家同闻。
进因诣洛口山出家。
行头陀不居寺舍。
时隋蜀王秀。
闻名知难邀请。
遣参军郁九闾长卿往。
便将左右十人。
辞王曰。
承有道德。
如请不来当申俗法。
王曰。
不须威逼。
但以理延。
明当达此。
长卿出郭门。
顾曰。
今日将尔辈往兜率天请弥勒佛亦望得。
何况山中道人有何不来。
初至吉阳山下。
日暮见虎道蹲。
命人射之。
马皆退走。
欲投村恐违王命。
俄见一僧负襆上山。
长卿命住为伴。
馀从并留。
步至寺所。
召入至床。
又见虎在床下。
怖不自安。
进遣虎出。
具述王意。
虽有答对。
而怖形于相状。
进曰。
檀越初出郭门一何雄勇。
今来至此一何怯惮。
长卿顶礼默然。
因宿至旦。
令先往益。
贫道后来。
行至望乡台。
顾视进行已及。
即与同见王。
入内受戒。
即日辞出。
所获嚫施一无所受。
令往法聚寺停。
王顾诸佐曰。
见此僧令寡人毛竖。
戒神所护也。
后更召入城。
王遥见即礼。
进曰。
王自安乐。
进自安乐。
何为苦相恼乱作无益之事耶。
诸僧谏曰。
王为地主。
应善问讯。
何为诃责。
进曰。
大德畏死。
须求王意。
眼见恶事都不谏勉何名弘教。
进不畏死。
责过何嗛乎。
虽盛饰床筵厚味重结。
而但坐绳床粗饼而已。
乃至妃姬受戒。
但责放逸不念无常。
又辞入山。
重延三日。
限满便返。
诸清信等咸设食而邀之。
至时诸家各称进到。
总集计会。
乃分身数十处焉。
有时与僧出山赴食。
欻尔而笑。
人问其故。
曰山寺净人穿壁盗蜜耳。
及还果如所说斯事非一。
旦述之耳。
初王门师慈藏者。
为州僧官。
立政严猛。
瓶衣香花少阙加捶。
僧众苦之。
而为王所重。
无敢谏者。
以事白进请为救济。
答曰。
其威力如此。
岂能受语耶。
苦请不已。
进造藏房门。
藏走出。
谓曰。
法门未可如是。
尔亦大力也。
还返入房。
蜀人以大甚为大力。
自此藏便息言。
僧由此安。
以开皇中卒山。
年九十六。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蜀中新繁人。
在俗。
精进。
不啖辛腥。
在田农作。
以[锚-田+(巫/十)]刃为钟磬。
步影而斋。
有送食晚。
便饮水而已。
所犁田地。
不损虫蚁。
一时空中声曰。
进阇梨。
出家时到。
如是四五声。
合家同闻。
进因诣洛口山出家。
行头陀。
不居寺舍。
时隋蜀王秀。
闻名。
知难邀请。
遣参军郁九闾长卿往。
便将左右十人。
辞王曰。
承有道德。
如请不来。
当申俗法。
王曰。
不须威逼。
但以理延。
明当达此。
长卿出郭门。
顾曰。
今日将你辈。
往兜率天。
请弥勒佛亦望得。
何况山中道人有何不来。
初至吉阳山下。
日暮见虎道蹲。
命人射之。
马皆退走。
欲投村。
恐违王命。
俄见一僧。
负襆上山。
长卿命住为伴。
馀从并留。
步至寺所。
召入至床。
又见虎在床下。
怖不自安。
进遣虎出。
具述王意。
虽有答对。
而怖形于相状。
进曰。
檀越初出郭门。
一何雄勇。
今来至此。
一何怯惮。
长卿顶礼默然。
因宿至旦。
令先往。
贫道后来。
行至望乡台。
顾视进行已及。
即与同见王。
入内受戒。
即日辞出。
所获䞋施。
一无所受。
令往法聚寺停。
王顾诸佐曰。
见此僧令寡人毛竖。
戒神所护也。
后更召入城。
王遥见即礼。
进曰。
王自安乐。
进自安乐。
何为苦相恼乱。
作无益之事耶。
诸僧谏曰。
王为地主。
应善问讯。
何为诃责。
进曰。
大德畏死。
须求王意。
眼见恶事。
都不谏勉。
何为弘教。
进不畏死。
责过何嫌乎。
虽盛饰床筵。
厚味重结。
而但坐绳床。
食粗饼而已。
至妃姬受戒后。
又辞入山。
重延三日。
限满便返。
诸清信等。
咸设食而邀之。
至时诸家各称进到。
总集计会。
乃分身数十处焉。
有时与僧出山赴食。
欻尔而笑。
人问其故。
曰山寺净人。
穿壁盗蜜耳。
及还果如所说。
初王门师慈藏者。
为州僧官。
立政严猛。
瓶衣香花。
少阙加捶。
僧众苦之。
而为王所重。
无敢谏者。
以事白进。
请为救济。
答曰。
其威力如此。
岂能受语耶。
苦请不已。
进造藏房门。
藏走出。
谓曰。
法门未可如是。
尔亦大力也。
(蜀人以大甚为大力)还返入房。
自此藏便息言。
僧由此安。
以开皇中卒山。
年九十有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22 【介绍】: 唐雍州鄂人,名峤,以字行。
殷不害孙。
少以学行见称,博涉书史,尤工尺牍。
仕隋为大谷长。
唐高祖起兵,召补大将军府掾,赐爵陈郡公。
从太宗击薛举,大败,坐减死除名。
后从平薛仁杲,复爵位。
高祖武德二年,从讨王世充,有功,进爵郧国公。
终吏部尚书。
卒谥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陈郡长平人。
殷不害子。
工书法、绘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5 【介绍】: 唐宣州人。德宗贞元末进士。初为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幕府,改阳武令,迁河阴。政令严明。又设锁绝汴流,奸盗屏息。文宗大和中,召为司农卿,累迁京兆少尹。与郑注、李训交好,甘露之变,训败,立言亦被族诛。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5 宣州(今安徽宣城)人。
德宗贞元末进士。
魏博田弘正表佐其府,改阳武令,以治剧迁河阴。
敬宗宝历初,检校主客员外郎,为盐铁河阴院官。
文宗大和中,为司农长卿
与郑注、李训厚。
李训引为京兆少尹,知府事。
甘露之变时被诛。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二
立言。宣州人。贞元末进士。太和末由庐州刺史召为司农少卿。为京兆少尹知府事。以附李训郑注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长洲人,字宁术,号凫乡。诸生。善填词。有《红豆树馆词》。
晚晴簃诗汇·卷一一九
陶梁,字宁求,号凫乡,长洲人。嘉庆戊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礼部侍郎。有《红豆树馆诗稿》。
词学图录
陶梁(1772-1857) 字凫芗,一作凫乡或凫香。长洲人。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授编修。官至太常寺卿、内阁士学士、礼部侍郎。以病乞归,士论多归之。诗不多作,白而不浅。尤擅倚声。编有《国朝畿辅诗传》、《词综补遗》。有《红豆树馆集》,词在集中。
红豆树馆词·王昶序
红豆出南海,载南州异物记,益部方物略诸书。有藤种,有树种,初见于王摩诘诗,其实圆而红,然不能移植他处,故江浙间绝少。近时惟吴门惠学士半农家有之,以名其斋,而他处无闻焉。陶子凫乡居娄齐之间,家亦有此树。结实累累下垂,殊可爱玩,憩其下者,每流连往复,若不能去。盖红豆一名相思子,思发乎情,止乎礼义,乃不堕纤巧浮靡之习,得为风骚之苗裔。今凫乡娴雅歌,通诗古文,性情风格似魏晋间人。而尤以词擅名于时,所作前以石帚、玉田、碧山、蜕岩诸公为师,近则以竹垞、樊榭为规范。其幽洁妍靓,如水仙之数萼、冰梅之半树,用寄其清新婉约之思,信可为南宋以来词家之别子矣。凫乡博雅嗜古,从余游。余缉续词综,得其搜采之功居多。余少时于倚声一事颇曾致力,今衰老,久辍不作,而凫乡年力初壮,进而不已,行以著作擅长艺苑,集词学之大成。读红豆词者,其以此为骥之一毛、豹之一斑可也。昭阳大渊献寎月望日,青浦八十老人王昶序。
红豆树馆词·吴锡麒序
驻枫烟而听雁,舣葭水而寻渔。短彴遥通,高楼近接,琴横春荐,杂花乱飞,酒在秋山,缺月相候,此其境与词宜。金迷纸醉之娱,管语丝哇之奏。浦遗余佩,钗挂臣冠。满地蘼芜,夕阳如画,隔堤杨柳,红窗有人,此其情与词宜。若陶子凫乡者,家住中吴,烟波绕户,船来虎阜,罗绮生风。狎浪而订鸥盟,折花而招燕梦。东风白苧,最怜寒食之天,细雨黄梅,重认横塘之路。窟真容懒,语不嫌痴。芊绵而绿意生,宛转而红腔应。论其技则肱经三折,绎其思则肠转九回。情之引人,兴不能已,固如斯也。况复湖寻高士,庙访水仙,踵花鸟之前缘,蹑烟霞之古径。南渡之江山宛在,西泠之松柏依然。于是击钵于青豆之房,调弦于黄篾之舫。浅斟未已,逸调先铿。响落凉苔,声催落叶。流水均其采采,白雪振其霏霏。唱如小海而尤豪,人比中仙而更胜。又孰不思同旅语,并写灵襟。盖其居也如此,其游也如彼。以佳丽之地,作其謻台,以灵秀之区,为之骑驿。单衫小扇,则街子无猜,短笠大瓢,则芦人亦熟。和徵招而去,歌哨遍而来。为石门文字禅,为东泽绮语债。此红豆树馆词一编所以清而能婉,丽而不佻,得大雅之遗音,传南宋之正轨也乎。仆久违衡泌,屡溷风尘。乞食叩门,马如蛙钝,息交闭户,车类鸡栖。即欲裁寄小词,量填短拍。而故山有阻,旧雨不来,远趣莫招,孤吟易辍。兹幸遂循陔之愿,申伐木之欢。课桂隐于南湖,伫渔歌于西塞。馀情有触,结习未忘。则蚕抽未尽之丝,蝉曳将残之响,得是编而振发之,不啻迷津而逢宝筏,失路而得导师,其助予为不少也。嘉庆壬戌秋八月,钱唐吴锡麒撰。
红豆树馆词·李云章序
时物变态,山川殊状,人少壮老异形,目寓焉而不能留者,唯文词可以留之。昔人零篇断简偶传于世,虽数百年后、数千里外,观者辄如置身其中,与之周旋,而不胜流连嘅慕之致,以为笔墨之可以移我情矣。况在作者非深于情,而能若是哉。仆读红豆词而叹凫乡先生之情之至也。夫士方贫贱,恒郁郁无以自乐,一旦得志,律法填其膺,声色炫其外,酬应汩其神明。与之语平夙之交游、登览之胜迹,忽若梦寐,不复省忆者,往往有焉。君起寒素,结交老苍,驰骤坛坫,为江南名诸生。及入翰林,出任郡守、监司,为畿辅贤大夫而意趣无少异。俸馀则聚书画,政暇则延纳才士。每与座上客谈向时江湖之乐,徵文献,举佚事,津津然不以为疲。至亲故离合之感,俯仰陈迹,则凄然黯然莫能自已,盖居恒未尝一日而忘旧也。于是聚其旧时所著,加以近今之作,合为一编。大而父子兄弟夫妇之伦,君臣之遇合,师友之渊源,礼典政绩之敷贲,暨乎岩居川观、嬉春访秋,一觞一咏,罔不抒写性情,而芳菲恻怛之怀、绵邈庯峭之笔,白石白云合为一家。使读者展卷神往,如成连之琴、桓子野之歌,自不禁其情之与俱深也。仆与君甲子订交于人海中,兄事弟畜,意气相得。别而复聚,则升湛悬隔。然主客追陪,申之以婚姻,又十馀年于兹,而交情日益笃。以君待仆之情,知君用情之厚。词虽小技,而激发于孝友忠信之大节,无非至性所流,岂直词翰之工而已哉。道光癸巳孟夏,大兴李云章谨序。
红豆树馆词·吴长卿序
将使敦古欢于尘壒之表,延峻赏于冲漠之区。
握月担风,徐仆射聊资谈助,模山范水,宗处士惟事卧游。
虽复寓意丹青,希踪元素,而高风已邈,仅传竹柏之真,穆行无徵,虚忆萍蓬之迹。
讵知桂辛藜苦,旧境频迁,玦判璋分,新愁易积。
鸿印泥而莫定,驹过隙而难留。
设非追感抚尘,兴怀坠雨。
状唾月推烟之景,写牵云曳雪之情,几几乎迷五散于棋枰,索一吷于剑首矣。
凫乡观察系传栗里,家住苏台。
绚火凤之九苞,标石麟之独角。
彩笔则平分李峤,艳锦则早夺江淹。
义苑共羡其奇侅,艺海足资其荡涤。
方其蜚英横塾,撷秀回泉。
陈庚子之遗经,辩己亥之误字。
秋澄玉宇,桂子飘来,路接金台,槐花踏遍。
用是息尘鞅于梵刹,洽幽贽于礼堂。
已而放棹潞河,停骖梁苑。
南陔则艺兰发咏,西堂则梦草裁诗。
洵足庆焦氏之福兄,颂鲁侯之寿母。
无何云回鸾驭,风急鸰原。
菤葹心拔而弥伤,箖箊泪清而欲槁。
洎乎芝芙圆梦,鹣𪃸齐心。
玉作田腴,金将屋贮。
曹大家史编旧稿,浅印脂痕,卫夫人笔阵新图,浓留墨沈。
著姓交推于徐淑,深情尤甚于高柔。
此又茑萝莫喻其缠绵,蘅芷自成其馨逸已。
是时述庵少寇方筑平津之馆,辟涑水之园。
万壑涛声,曾陪讲席,九峰黛影,重访渔庄。
觅旧伴于短李迂辛,赏奇文于大邢小魏。
习刘孝标五十纸之课,搜李承休三万轴之储。
靡不雪纂露钞,劬于淬掌,琼纲玉格,朗若列眉。
重以谷人司成鸥鹭寻盟,岑苔合契。
致谢混改席之敬,修袁逢分坐之仪。
往往携屐探幽,支筇选胜。
偶拈逸调,同谱新声。
题花而香拂酒卮,伫月而凉侵琴荐。
宜乎张温无辈,推重于元晏弁言也。
至若瓜步潮生,蒜山月落。
唤秣陵桃叶之渡,认芜城皂荚之桥。
虎阜秋深,未消剑气,马塍春老,欲葬花魂。
缄情则转绿回黄,选恨则等莺期蝶。
又若千丝系缆,六柱移船。
借蓝尾而飞觞,眼才一瞥,就红牙而按曲,肠已九回。
虬漏沉沉,二分明月,蚖膏滟滟,四照琪花。
亦复逞咀兰嚼蕙之妍词,抒擘石研丹之幽怨。
夫禺山耀彩,五色相宣,若木舒华,千寻直上。
观察握画日之笔,步登云之梯。
玳筵乍启于樱厨,琳简近承夫蓬观。
于是鸾坡儤直,螭陛趋班。
纂有唐一代之钜文,传名山千古之绝学。
美矣茂矣。
长卿朅来东阁,得遂管窥,偶忆西泠,已成梗泛。
乏一邱一壑之位置,慕半村半郭之嬉游。
李公垂雅有同心,句传珂里,元次山请申后约,笑指杯湖。
时道光癸巳孟夏,钱塘吴长卿谨序。
红豆树馆词·王柏心跋
凫芗观察曩著红豆树馆词,梓行已久。后复有感旧纪恩之作,都为八卷,合而刊之,授柏心使论其大略。余考词之始兴,大抵流连风月,泛咏皋壤,感物而动,其绪无端,以凭虚为奇,以超旷灵澹为宗。至子瞻、幼安辈为之,泛滥于子史,驰骋议论,其体一变。然以发摅其壮气雄心而已,未有综贯生平,标举志行,若年经月纬,粲然可睹指者也。兹则体沿协律,义兼纪事,排比敷陈,开昔人未辟之町畦。其伦则君亲、昆弟、夫妇、师友,其事则遨游、羁旅、敷文、纬典,其情则忻愉悲戚,其境则壮老穷达。析之各有宗旨,合之互相首尾,又能分刌节度,穷极窈眇,有启涂拓宇之观,无宫凌羽替之疾,于此体为创见,而仍不失其正宗。盛矣哉。前此所未尝有也。昔者司马子长、杨子云、班孟坚皆有自叙,杜子美北征、昔游等篇亦檃括出处,览者资为援据。独填词家无之,世遂以为束于体格,无能恢廓,至有目诗馀为小道者。今读红豆树馆词,包含宏大,直举胸情,然后知此境正自无穷,人特未能穷其所至耳。集中他美,诸公论之详矣,余以为自有倚声以来,兼众长而扩其境之所未至者,独于兹集见之。遂举所见,识之简末。时道光癸卯夏五,监利王柏心谨跋。
维基
陶梁(1772年—1857年),字宁求、凫芗,号凫香,江苏长洲县(今苏州市)人,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左侍郎。嘉庆十三年(1808年)登进士,改庶吉士。嘉庆十四年(1809年)授翰林院编修,任日讲起居注官。嘉庆十八年(1813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嘉庆十九年(1814年),林清之变,天理教徒闯入紫禁城。陶梁正在文颖馆修书,其仆骆升听闻警讯,把陶梁藏在书橱之中,只身守护,身中数刀。次日,纷乱平定,陶梁出,将骆升救醒。仁宗回銮,听说此事,赞骆升为「义仆」,并赐金。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陶梁署直隶天津道。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担任永平府知府。次年,改正定府知府。道光四年(1824年)任清河道。道光五年(1825年)加盐运使衔。道光十年(1830年)任天津道。道光十二年(1832年)署永平府知府、任大名府知府、护大顺广道。次年,护大名道。道光十七年(1837年)署大顺广道。道光十八年(1838年)任湖北荆宜施道。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任湖南粮储道、湖北汉黄德道。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任甘肃按察使、山西按察使,署山西布政使。次年,任江西布政使、太常寺卿。咸丰二年(1852年)任内阁学士、加紫禁城骑马。咸丰三年(1853年)任朝考阅卷官,管理中书科事务、署吏部左侍郎。咸丰五年(1855年)任礼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