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介绍】: 明宗室。太祖侄。太祖起兵时,母王氏率之来依。及长涉猎传记,饶勇略,积功至大都督。龙凤八年奉命统元帅赵得胜等镇守洪都。次年,陈友谅以重兵围攻,文正坚守八十五日。江西之平,文正之功居多。后以锡功未至,胸怀怨望,暴怒失常度。按察使李饮冰言其有异志,免官安置桐城而卒。饮冰亦以他事伏诛。
人物简介
【介绍】: 明常州府宜兴人,字克寅。工部侍郎沈晖侄。嘉靖十五年选贡。任江西布政司都事。谢病归,杜门读书。辑有《荆溪外纪》,录其邑艺文人物,自汉唐以来诗文传记轶事异闻,搜罗殆尽。
人物简介
【生卒】:?—1565 【介绍】: 明徽州府绩溪人,字汝贞,号梅林。嘉靖十七年进士。历知益都、馀姚二县,擢御史。三十三年,巡按浙江。以毒酒杀倭数百于嘉兴。附赵文华,因之结严嵩父子,得受重用。三十五年,被擢为右佥都御史总督浙江军务。设计诱降徐海,使缚献陈东、麻叶,复围攻徐海,迫使自杀。继又诱杀王直,两浙倭患渐平。积功进右都御史,加太子太保。威权震东南,招致东南士大夫参预谋议,颇有声誉。四十一年,以属严嵩党革职。四十五年,终以严党下狱死。万历初,复官,谥襄懋。有幕僚郑若曾所辑《筹海图编》。维基
胡宗宪(1512年11月4日—1565年11月25日),字汝钦,又字汝贞,号梅林,直隶绩溪县(今安徽绩溪县)人,祖籍兖州濮阳(今河南)。明朝政治、军事人物,曾设计铲除倭寇。明世宗时,胡宗宪因严嵩事牵连下狱,并在狱中自尽。明神宗追谥襄懋。胡宗宪是中国共产党第四代领导人、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直系祖先。胡宗宪自幼好学,其母方氏出身书香门第,胡宗宪自小就被母亲教授以千字文、小学等书,七岁就读于私塾,塾师经常对其父胡尚仁赞赏说;“此儿他日必当世伟器”。但胡宗宪一开始对科举功名并不热衷,常常偷看古今传记,仰慕关羽、岳飞等武将的军功为人,只是在父亲的责劝下,他才“抑首就博士业”。嘉靖七年(1528年)胡宗宪补邑庠生,嘉靖十三年(1534年)举甲午科应天府乡试第一百名,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戊戌科三甲进士。刑部观政后,嘉靖十九年(1540年)任山东益都县知县,治理旱灾、蝗灾,平定了盗贼,有著治理有方的名声。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四月母亲去世,回乡奔丧。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父亲又去世,在为父母守丧期间,读朱子《纲目》、《大学衍义》、《武经七书》、《百将传》等书,六年的苦读与锻炼,为胡宗宪日后的抗倭大业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春,胡宗宪守丧期满,补任浙江馀姚县知县,被誉为“洁己奉公,持法正事”。嘉靖二十七年,胡宗宪因治行卓异,十一月考选为湖广道试御史,二十八年(1549年)六月实授御史,巡视宣府、大同,继而巡按北直隶。嘉靖三十年(1551年)巡按湖广,平定苗民起义。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巡按浙江,严嵩党人赵文华指示胡宗宪疏劾张经「糜饷殃民,畏贼失机」,后张经被斩于西市,胡宗宪则连升三级,成为右佥都御史。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宗宪多次出战,东南沿海倭寇患稍定。时倭寇为患南方沿岸,宗宪聘用徐渭以定计谋,主要拉拢倭寇的头目,设计杀死诱捕徐海、陈东、麻叶等治罪。还招抚了汪直,但朝廷将汪直杀死,造成倭寇失控。三十九年(1560年)明世宗论擒获汪直之功,以“宗宪矢心为国,殚竭忠谋,劳绩殊常,宜加显擢,以示激励。”遂加擢其为太子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总督如故,三月之后被擢升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四十年(1561年)加少保之衔,兼制江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嵩父子失势,陆凤仪趁机弹劾宗宪为严嵩党,世宗慰曰,“宗宪非嵩党”,而释之。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解官归里。次年,朝廷获得严嵩之子严世蕃给胡宗宪的亲笔书信,辩诬无望,于是宗宪被捕入狱,胡宗宪写下万言的《辩诬疏》,为自己进行辩解,未得回应。十一月三日,乃吟“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诗,引刃自尽,死于狱中。
人物简介
【生卒】:?—1616 【介绍】: 明福建晋江人,字尔张,号九我。万历十一年进士。授编修,累迁祭酒,立教以严为主。久之,迁南京吏部右侍郎,尝兼署户、工二部事,综理精密。召为礼部左侍郎。三十五年,以礼部尚书,入参机务。言者以其与申时行、沈一贯密相授受,交章弹劾,遂连疏求去,不视事,至万历四十年,获准。系阁籍六月,秉政仅九阅月。性廉洁,然不谙大体。乞休。有《李文节集》。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尔张,晋江人。万历癸未赐进士第二,授编修。历官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文渊阁天学士,赠少保,谥文节,有集。维基
李廷机(1542年—1616年),字尔张,号九我,福建泉州府晋江县新门外浮桥(今属泉州市鲤城区浮桥街道)人。万历时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为内阁首辅。嘉靖⼆⼗⼀年(1542年)⽣。以贡入太学,隆庆四年(1570年)庚午科顺天府(今北京)乡试第一。万历十一年(1583年),会试复第一,以榜眼进士第二,授编修。累迁祭酒,历任南京吏部右侍郎、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廷机受万历赏识,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内阁参预机务,但言路认为他与前首辅申时行、沈一贯等私相授受,因而受到不少言官的反对,交章弹劾。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朝臣论首辅朱赓罪,兼及李廷机,李闭门数月不出,内阁事务都由当时新入阁的叶向高处理。随后数年一直不断有人上疏攻击,李萌生辞意,卖掉燕京房屋产业,赈济贫苦,并将亲人遣回泉州,自己隐居真武庙,请求退休足足五年,连续上书120回,皇帝视若无睹,最后李廷机冒罪自行回籍。万历四十年(1612年),皇帝终于准许李廷机致仕。九月晋太子太保回籍,居四年卒,赠少保,谥文节。《明史》本传记其人“遇事有执,尤廉洁,然性刻深,亦颇偏愎,不谙大体。”,而执政“系阁籍六年,秉政止九月,无大过”“廷机辅政时,四川巡抚乔璧星锐欲讨镇雄安尧臣,与贵州守臣持议不决。廷机力主撤兵,其后卒无事,议者称之。”
人物简介
【介绍】: 明福建浦城人,字用敬。万历八年进士,授松江推官,徐阶子弟横暴乡邑,悉捕置之法。时三吴贫民无田投缙绅家托寄户,不供徭役,民式请均之。官至应天巡抚,寻以省觐归。有《三吴均役全书》。维基
徐民式,字用敬,福建建宁府浦城县人,军籍。福建乡试第三名,万历八年(1580年)庚辰科会试第一百七十九名,登三甲第二百零八名进士。除松江府推官,入为户部郎官,历官安庆府知府、南京光禄寺少卿、通政司参议、太仆寺少卿、佥都御史。其传记见于《嘉庆松江府志》卷四十二。
人物简介
黄一良(1560年12月6日—1600年10月7日),字敬甫,号纯宇,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人。黄一良是贡生黄思诏与蒋氏的第三子,天资聪颖,仪表魁梧,五岁就学已崭露头角,文章语出惊人,能用古文词闱述程朱理学,童试考获第一,于县学历试都名列前茅。学政巡按泉南,有前辈自许冠军,到处比较文章评定优劣,但看到他的文章后却恍然自失,说:「各位逊我一筹,想不到劲敌在后,反而令我退避三舍。」次日放榜,他果然排第一,前辈其次,各人在后。万历十九年(1591年)中举人,之后两次会试都落第,到二十五年(1597年)侄子黄日耀中举人,二人一同参与二十六年(1598年)会试,仅得他成进士,在刑部观政,不久得知父亲去世,立刻回乡奔丧,因哀伤过度去世,传记由林学曾编写。
人物简介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嘉则。诸生。偕徐渭为胡宗宪幕僚。有诗名,即兴作铙歌十章,援笔立就,为宗宪激赏。后宗宪以严党下狱死,为之讼冤。继往来吴楚闽粤间。卒年七十余。歌诗约七千余首,有《丰对楼诗选》、《荆溪唱和诗》、《吴越游稿》。槜李诗系·卷四十
字嘉则,鄞人,万历间布衣。甬上耆旧诗·卷二十一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先生起田间,少负异才,喜读书,尚廓落大节,慕谢太传、王猛之为人。云间沈公恺来为郡守,先生始束发,上书万言,沈公诧为奇士。已补诸生,数试于乡,不利,专以诗自豪,文章疏宕可喜。会东方用兵,少保胡公宗宪开督府,闻浙东有名士二人,辟致幕下。其一先生,一山阴徐渭也。少保豁达好士,微有酒失,善嫚骂,先生岳岳不少阿。唯少保亦雅惮先生,遥望见为离席。少保行部七闽,燕将士烂柯山上,酒酣乐作,请先生作铙歌十章,坐上诗立成,酾酒高唱,至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少保起捋其须曰:何物沈郎,雄快乃尔。即命刻石山上。尝从少保登大王峰,置酒上客四座有云:某所歌姬绝丽者。少保已被酒,趋命健儿为取来。须臾报姬至,先生即起曰:吾辈兴阑,明公可以行矣。少保为强登车去。其持正率如此。及少保死,请室中,先生走哭墓下,持所为诔遍告士大夫,颂其冤状,由是沦落湖海间,益跌宕自放。过太仓,一通谒弇州,高坐论诗,直气凌其上。弇州虽阳许为布衣之杰,然实心惮之。先生性喜衣绯,常客吴中。绯衣行道上,倾吴市人聚观。余太常谓先生戴罽冠,被朱衣,游行吴阊,啸呼若狂。当是之时,实惊吴儿亦善言先生豪矣。既久,倦游归里门。时张大司马方主文盟,最推重先生。岁时伏腊,非先生至不欢。而先生家诸从子侄一相国、二方伯,俱从先生受诗。初起有盛名,及司马既殁,先生更为耆夙,每持刺报客,自称老友。一时山林失职之士,单门高才俱辐辏其门,遂尽倾司马客先生。初出其诗七千有奇,使从子九畴删定,录四千馀首行世。晚年诗益多,每杖策历佳山水,过先辈隐居,宿精舍,小饮草市酒家,辄索素纸题诗,老言愈高妙,率弃去,不复具草,人多匿为已有者。遗文四百馀篇藏于家。先生既垂老,尚思出门,诸公共相慰留。先生曰:使吾有薄田百亩足自老,奚好游耶?诸公俱曰:诺,请为先生图之。因共出钱,为置善田百亩,给朝夕。先生遂得高卧丰对楼不出。年近八十,卒于家。先生家在南村栎社,人称为栎社长;诸从尊为句章公,学者称嘉则先生。先生以文行高东海,裒然居首。龚芝麓谓万历中布衣以诗豪者,天下有三人:其一为先生也。曹能始石仓诗选,录丰对楼集最多,为词苑第一。先生诗已见于世矣。然余间读先生所为序传记数篇,其文原本班马,叙事有法,不作同时诘曲语,可谓卓然大家。屠长卿亦曰:先生文益疏宕有奇气,生平魁玮大节,不愧其为文。世人徒知先生以其诗,且不尽也。又曰:近世作者或乏长材。乃诡而跳诸偏枯,以为险绝而务掩其短。每撰一篇杜门首,蒙𧝉被搆思累月,颖为秃而出。号于人曰:吾能钩玄尚奇。然按覆其旨,犹夫人尔。则胡不遵大路趋。而崎岖走间道为。必若先生。斯所谓遵大路而趋者也。长卿言专抑里中一古文家,而独推先生。其言最有功学者,即先生之文可知矣。余尝数求丰对楼遗文四百篇,在其族人某家,余友曾尽见之,即往从借钞。而某已持此本,献一当事,竟失于兵火中,惜哉惜哉。先生在当时,喜以文宠同辈,及所传叙先贤行事最详。今隆万之际,阙焉无徵,俱先生遗文散佚所致也。至先生殁后,百年中名贤高逸,仅能购其诗,存其名氏,而其生平大节,绝无可考遍。询诸故老所闻,略记一二。盖斯文之事,坛墠久虚,遂使世逾近而文献逾失徵,殊足叹也。梨洲黄先生谓余曰:及今不为采录,则后此益不可问矣,是皆吾辈之罪也。黄先生遂归选姚江逸诗,余亦有甬上耆旧诗之选,故特于丰对楼遗文有三叹息焉。
字嘉则,鄞县人。有丰对楼集。
人物简介
【生卒】:1599—1665 【介绍】: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闇公。崇祯十五年举人。与同邑陈子龙、夏允彝等结几社相砥砺为名节。曾荐东阳许都义勇可用,而大吏指都为贼,竟杀之。弘光时以马、阮乱政不出。南都亡,起义兵抗清。松江破,周旋海上诸义旅间,鲁监国任为左副都御史。郑成功每有大事,咨而后行。后死于台湾。全台诗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徐孚远(1599~1665),字闇公,晚号复斋,江苏华亭人。明朝末年,曾与陈子龙等人倡组「几社」。明亡后,曾襄助夏允彝举兵抗清,鲁监国授左佥都御史,永历五年(1651),从鲁监国至厦门,后由郑成功迎至金门,甚受倚重。永历十二年(1658),永历帝封郑成功为延平郡王,成功指派徐孚远至云南向永历帝复命,孚远取道安南(今越南),却受阻于安南王而折返厦门。永历十五年(1661),随郑成功入台,但未久留,后再返厦门。永历十七年(1663),清师攻陷金门、厦门,孚远拟携眷归乡而不果,遂滞留广东饶平,两年后病故于此〖关于徐孚远晚年行踪,包括是否曾入台湾,及去世之地点,都有不同说法。综合各项资料,推测他应该曾来台湾,但停留时间不长,因此最后病故的地点也不在台湾,而以广东饶平之说较可信。由于留台的时间不长,因此相关诗作可清楚看出作于台湾者数量甚少。再者,台湾各种方志有明末诸入台遗老小传,但独缺徐孚远,这也是他留台时间甚短的旁證。参考《徐闇公先生年谱》之考證。〗。 徐孚远在明末文名甚著,现存诗作不论质量均大有可观。其诗风苍劲雄浑,豪宕忠义之气贯注其中,擅长以壮语写悲情,面目鲜明。有《钓璜堂存稿》诗集二十卷,1926年由金山怀旧楼刻本发行,共收入古今体诗二千七百多首,书前有陈乃乾、陈洙两人合编之〈徐闇公先生年谱〉。台湾银行编印之「台湾文献丛刊」将〈徐闇公先生年谱〉单独排印,并收入相关传记资料等数篇为附录一,徐孚远的〈交行摘稿〉诗作一卷为附录二,列为台湾文献丛刊第一二三种。另,台湾文献丛刊第二八○种《台湾诗钞》,收有徐孚远诗作五十一首,为目前较易见之选本。连横原本辑有《东宁三子诗录》,其中有《徐闇公诗钞》一卷,已佚。连横《台湾诗乘》卷一论及徐孚远诗,录其诗作十首。以下所收徐氏诗作,以作于台湾者为限,唯判断不易,仍有待进一步确认。(廖振富撰)
字闇公,松江华亭人。崇祯壬午举人。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