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人物:
释自成
相关人物:
共 4 位
。
共 9 首
赠阎希曾参政山东诗
元末明初 ·
宋濂
四言诗
国朝以魏晋以来立行台省于外盖为征讨权宜之计至唐末方镇擅地遂以中书令同平章事命
之至今
相沿而不革非所以示悠久乃改为承宣布政使司设使一人左右参政各一人以协和庶政统驭人民河南阎希曾由乡贡进士擢为起居注皇上爱其才俊俾肄业文华堂堂在禁中车驾时幸临训饬之寻除监察御史转司文监令乃授山东承宣布政使左参政希曾名钝仕学两优者也因其尝受经于予故其行也诗以赠之其词曰
山东钜藩,统府惟六。
民物阜蕃,土地饶沃。
宸衷轸之,百司棋布。
谁挈其纲,政乃无斁。
乃诏近臣,尔钝尔往。
宣朕至怀,参佐其长。
臣钝曰吁,臣恐弗胜。
方岳重镇,厥任匪轻。
帝曰俞哉,尔毋固辞。
精白一心,力行无疑。
钝拜稽首,即日启行。
君臣一心,共底隆平。
我知阎子,有学有文。
五色灿然,出类超群。
子之往矣,期建功勋。
贮见政绩,迈于古人。
古人有云,尽瘁国事。
子尚勉旃,服之毋忒。
汉江诗
其一
明 ·
河崙
四言诗
臣伏值主上殿下还都汉城。臣民咸悦。云合影从。惟恐或后。汉之父老。至有垂泪相感者。苟非深仁厚泽洽于民心。安能至此。臣窃闻。周之太王去邠居岐。民之从者如归市。臣幸亲见盛事。不胜庆抃之至。谨和。赞成事权近所进歌诗。为汉江诗一篇。缮写以献。臣窃念宣王中兴周室。尹吉甫作江汉诗。编诸简册。被诸金石。传
之至今
。一时君臣之美愈久愈显。臣不才。安敢自比古之作者。诚愿殿下之美垂于无穷。歌咏盛德之光辉。倘蒙清燕之暇一赐睿览为。则臣之为幸至矣。
维汉之水,振古泱泱。
维华之山,倚天苍苍。
维圣勃兴,奄有东方。
乃定国都,维汉之阳。
宗社乃安,景运灵长。
僧自成
来访
明 ·
徐居正
七言绝句
与师相对小窗间,尽日清谈自在闲。
急唤僮奴挥俗客,红尘是处有青山。
八月四日送子延哲北上八日至镇江游甘露寺看狠石泛舟登焦山至绝顶顺风扬帆直抵金山壮哉游乎得诗四首
其一
甘露寺
明 ·
王鏊
五言律诗
颇忆登临胜,拿舟复此过。
嬴劖伤断垄
(北固山后始皇谓有王气凿断
之至今
残冈断垄庭有二铁镬甚巨刻云梁天监中铸)
,梁刻认馀波。
海雾晴嘘蜃,江风夜吼鼍。
孙刘何处问,狠石卧荒坡。
游五台山
其一
明末清初 ·
阎尔梅
七言律诗
五台高不露奇峰,腲鮾拳挛古拙容。
土积半天
成宝藏
,山栖诸佛有灵踪。
深林雨长银盘蕈,大壑云铺铁线松。
澄澈太华池内水,虚涵明月碧溶溶
⑴
。
⑴ 台山产银盘菜,即草菌,大者为天花,乃木菌。太华池在中台顶上。明月泉在中台下,或以纱蒙视之,则月在泉中,亦异境也。
和明村歌章
其二
清 ·
尹推
七言律诗
白发山中百病人,平生志业慨空湮。
挑灯深夜犹看剑,闭户穷天愧洁身。
谁作歌章思奋袂,徒增忠愤更沾巾。
应知胡运今将尽,其柰吾衰死与邻
(明村以皇朝
之至今
不得中兴。不堪忠愤之怀。作歌章并序。以寄于余。噫。周汉中兴。功烈盛大。至于晋宋。仅别立国于江表。不足称也。今我皇朝则此亦不能焉。沦丧之后。寂无声闻。今已六十年矣。尤可伤痛也。今虽或胡运尽。而有英雄者起中原。将有所属。亦必自为创业以立国。岂复有中兴大明之期也。我国受皇朝覆焘之德。用夏变夷。为文明冠带之国。又蒙万历再造之恩。却倭复国。今又百馀年矣。不幸丙子之变。强弱不敌。未免有牵羊之辱。薪胆复雪之图。江汉朝宗之志。三朝一心。至痛在中。而荏苒岁月。竟未之成。此志士忠臣之所以仰天呼吁而不能自已者也。噫。天下大义日亡月消。几至于甘心左衽。而不知羞耻。吾辈皆书生也。年皆七十。白发满头。抱病穷山。亦何能为。只有悲歌慷慨。含痛终天而已。柰何柰向。余不鲜歌曲。故以长律二首和之。而略叙其意如此云。)
。
赠李迈公明府
清初 ·
释今无
七言律诗
迈公,古君子也。治宝水,民称
之至今
。今岁弹祥琴而起,九月复简命新州,别三年矣,喜见喜贺,作五十六字。
花树重栽五岭东,新州九日见春风。
天恩万里扶桑阔,海国三年别梦同。
莲叶有缘邀社月,琴堂原自藉人龙。
养成和气窥端倪,奏绩无为雨露工。
辉发故城怀古
(乾隆甲戌)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昔辉发贝勒拜音达里持两端于我朝及叶赫之间屡背姻盟因山筑城凡三层以自固我太祖一举而平
之至今
经其城仰神威之如昨励慎守于无疆
天教草昧起英雄,开创艰难自大东。
刬削蓬蒿基景运,驱驰险阻立丰功。
渝盟徒恃营三窟,不战惟劳举一戎。
荒堵秋风怀昔日,钦承统绪凛予衷。
鄂城怀古
清 ·
释量云
七言律诗
形胜东南说武昌,雄图霸业几称王。
三家
(三家:三户人家。极言人数之少。《史记·项羽本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
之至今
,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裴骃集解引臣瓒曰:“楚人怨秦,虽三户犹足以亡秦也。”)
仅有楚人炬,九郡偏教吴氏强。
赤壁风流犹未歇,西山亭馆总荒凉。
今朝恰好团栾月,共上城楼一眺将。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