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明鉴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10 首
良牧归诗匠,雅风消郁蒸。
官清难滞爵,吏散远同僧。
棠树非烟合,仙槎碧浪乘。
因思穷万化(自注:使君早制圆明鉴图,冠之序引。或闻或见,令人旷达。),千古更无能。
赫赫宗周盛,人谋还自倾。
力行穷暴戾,灭德肆骄矜。
嬖宠彝伦斁,征劳怨刺兴。
桑柔瞻卬什,千古鉴分明。
按:臣惟周之王业厉王既坏于前幽王大坏于后俱以暴虐侈傲厉则征役不息而致民之怨嗟见于桑柔之诗幽则宠褒姒任奄人而易太子见于瞻卬之什岂非千古之明鉴
儒家笔迹释家词,镌入贞珉阅几时。
仙李乾坤罗日月,千年旧物独斯碑(故真鉴禅师碑。唐僖宗光启年间。崔文昌所撰书。○右龟戴古碑)
鬟云乍拢。镜翠慵窥。
趾玉羞笼。浮踪虽浪蕊
薄命叹飞蓬又一件。那石卫尉乔知之。岂非明鉴。还仔细着。。中心自懂怕容易将人断送我来得太早。门还未开。他还未到么。
狐冰须听彻。鱼钥待传封。
旦小旦丑驾车上:对面无缘。百年残梦。
前辈论当世人物。至于第一流。则必曰光山金重晦。廷龟自幼少时。听于舆人走卒之言。窃自增气。恨不得登拜函丈。一望见大君子道德之馀光。荏苒数十年。公之墓木。已拱矣。独公之文章事业。播诵于口碑者。亦足使人旷世而兴感。况余先君受知于公。盖尝辱为布衣交。其得于亲炙而以训家庭者。洋洋在耳。则敬慕之深。实倍恒人。今于墓道之托。安敢以不文辞。顾忍言哉。按状。公讳继辉。重晦字也。金系出新罗王子。逮至丽。世有衣冠。入我朝。有讳若采。官至刑曹判书。高祖讳国光。左议政光山府院君。曾祖讳克忸。大司谏。祖讳宗胤。珍山郡守赠兵曹参判。考讳镐。知礼县监。累赠左赞成。妣赠贞敬夫人李氏。全义望族正郎光元之女。以嘉靖丙戌生公。生三四岁。能谙文字。七八岁。已通大义。年十一。选试都会。才名藉藉。弱冠。文章蔚为名儒。年二十三。连魁庭试课试。特赐直赴殿试。台官论其无故例。翌年春。又魁庭试乃得之。仍中乙科入槐院。俄选书堂赐暇。言官论以未经清班。及荐史局盛玉堂。乃复登选。亦见公之望实欲掩弥彰也。自正字升至副修撰兼知制教、正言、兵曹佐郎。寻自典籍。擢佐天曹。清议咸归。望临一时。时士祸甫定。人皆苟容。公独秉裁。遇事风生。其在玉堂。尹元衡擅威福。议通庶孽。要为己产地。公手劄论之。其在谏省。劾寝沈贞职牒之命。及秉铨选。与金弘度、金虬等专事激扬。讥排奸倖。失志之徒。怏怏切齿。遂与元衡谋起士狱。一时清流。网打殆尽。公亦削黜。退居连山旧庄。箪瓢屡空。晏如也。辛酉。丁外忧。癸亥。公议始伸。制除。即授承文校理成均直讲礼曹正郎。自是华闻弥大。便养乞郡。出为安东府使。馆阁以公带书堂启留之。遂迁诸寺正者十。历执义应教检详舍人、司谏、典翰、直提学。丙寅。中重试第一人。遂自直提学。进阶通政。为同副承旨。所试表脍炙一时。京师人皆口相传以熟。自后出入左右副承旨行护军、长谏院、胄监。出为黄海监司。己巳宅内艰。服阕。拜左副右承旨大司谏、吏、礼曹参议。壬申。以谢恩使朝京。癸酉。岭南缺方伯。朝廷欲试公于民。遂进秩为观察使。入长薇垣柏府及行护军者再。尹京兆者一。其在宪府。有相臣为年少辈所困。公为直之。遂为其所挤。出公为关西方伯。栗谷李公为副提学。以公练达时务。不宜去朝。率同僚上劄请留。事虽不行。而挤公者亦不容于公议。瓜满。入亚水曹。复再长谏省。一为都宪。时士论携贰。公专务调适。喜事者多不悦。有以不近之说。诬诋异己者。将搆大狱。公曰。士流间处事当明白。岂可造言阴中。遂上章分疏。大为时议所疾。又出公为全罗监司。谢病归。拜同知敦宁、刑礼曹参判。兼同知成均馆事。时言官建白国系受诬。刊正未完。宜极选使价。冀动帝听。朝廷以公文章学识。一代所推。举以应选。仍命公自择僚佐。陛辞。上解御衣衣之。亲执爵以劳之。复命。以旧官兼同知义禁府。以特进官入筵。猝中风舁还家。上遣中使踵问疾。并给虎皮。是夜卒。壬午四月某日也。赐别赙及棺椁。栗谷李公筵白公才贤清白。不底大用。上嗟惜不已。遂命护送丧柩。且助庇葬事。皆异数也。用其年某月某甲。窆于连山县某原。公殁之十九年。以公尝录光国原从。追赠公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带诸衔。公天资英伟。处心乐易。不规规于细行曲谨。而先立其大者。故虽无践履功夫。所见超迈。暗合道理。其嘉言懿行。虽不可形容一二。而姑以闻于先君者记之。则事父母色养无违。丧祭一于礼不苟。友爱诸弟。终始无间。独姊有心恙。待之尽诚。得其欢洽。其笃行如此。平生未尝一毫营为。衣服玩好。不以累意。位通显三十年。门庭如布衣时。其清淡如此。尝与奇高峰、李栗谷为斯文领袖。至论经济之才。则二公自以为不及。栗谷尝曰。欲求真宰相。重晦其人也。虽以奇高峰之豪才邃学。朴思庵之简洁寡许。常亟称而嘉叹之。推为伟器。其见重如此。凡议国家大事。必證据经典。论说踔厉。盈庭之论。决于片言。虽老师宿儒。咸取断莫能难。至如事后成败。人后吉凶。率皆先见。取必于未来之前。如合左契。十不一差。其识见如此。且如天下山川道里形势及法令典故。罗列心胸。耳所一闻。目所一见。终身不忘。瞭如烛照。尝按列邑军簿一览了。吏失其牍。公命吏笔口授之。不错一名。其强记如此。其治岭南也。值籍兵之扰。剖决丛冗。游刃恢恢。胡床啸咏。若无所为。而罢羸以逸。奸猾敛手。一道伏其能。爱畏如神明。及按关西。值岁饥疫。设策赈救。全活甚众。焦心渴思。须发尽白。其长于政事。而能敏能谨如此。仁顺王妃之丧。有群臣服三年之议。公为大谏。伏閤论后丧自有定礼。议遂寝。廷议以为卒哭后当依五礼仪。玄冠乌带。柳希春尤主其议曰。人君居丧。与士大夫不同。公与栗谷公抗言曰。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何以异于士大夫乎。丧礼不古久矣。今因此当从古礼。遂行公议。恭懿大妃之丧。权辙引宋高宗服元祐皇后例。定殿下服为齐衰杖期。公倡议曰。明庙后于仁庙。主上后于明庙。为人后者为之子。当服三年之丧。议以遂定。其练达如此。明庙无嗣。朝野忧危。莫敢先发言。玉堂同僚有巧避者。公独上章力陈。在宪府。劾汰贪吏数十人。以激颓风。皆巨室子弟。怨仇者众而不少挠。其刚直如此。上于亲政之日。教吏曹曰。勿用矫激。务用醇厚之人。公闻之曰。此固甚善。但人君偏主此意。则恐柔佞者易享醇厚之名。刚直者反受矫激之谤。为害反甚。其言果验。其明鉴如此。爱贤惜才。未尝以名位自高。引接宾朋。诚意蔼然。虽疏不饰貌礼。虽昵不设惰容。见小善必欲发扬。即不善不复苛责。其好善如此。呜呼。公殁之后。上心嘉叹。悔不早知。则使公徊徨外藩。赍志以殁者。是果孰使之然哉。然公之得志失志。天也。于公何损焉。公配平山申氏。参赞瑛之女。先公二十四年卒。有一男一女。男曰长生。今益山郡守。学有师传。世号醇儒。娶佥知曹大乾女。生三男二女。长檃夭。次集进士。次槃。皆有文行。女长适宣传官徐景霱。次适都事韩德及。女曰郑起溟。生一男二女。男沄。女长适注书尹弘国。馀幼。公侧室生四男二女。曰义孙、燕孙、庆孙、平孙。燕孙早死。女为承旨金尚容妾。馀早死。铭曰。
冰玉之洁,凤鸾之仪。
瑚琏之器,庙堂之姿。
焕猷则圭璧之文,决策则蓍龟之明。
汪然江海之量,卓尔山斗之名。
悃愊好善之诚,坚确秉正之守。
集众长以为全德,而我公不自有焉。
其成就盖不可量,孰云遽止于斯。
岂衰世之所难容耶,庸非天意而谁。
赠宝云上人(师时往智异山) 其三 (乙卯) 明末清初 · 李安讷
五言律诗
闻说神兴寺,烟岚隔世氛。
千林花气合,万壑水声分。
真鉴禅公塔,新罗古篆文。
何时一筇竹,与尔访孤云(双溪寺。有真鉴禅师大功灵塔。)
朝亦运百甓,暮亦运百甓。
欲清中原还致力。
古人阴惜寸,今人时掷尺。
欲清中原先惜日(叶)
陶士行,真名臣。
神机魏武忠孔明(叶),陆逊陆抗非其伦。
前年击杜韬,今年杀苏峻。
君不见元规枉自受顾命,贼来亦拜陶士行。
按:苏峻反,庾亮诣陶侃拜谢。侃止之曰:「庾元规亦拜陶士行耶?」○尚书梅陶与曹识书曰:「陶公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陆抗诸人不能及也。」
闻之唐明皇登骆谷之时,有恩贤之意,是以终戡大乱,旋返旧京。余以为明皇见机,早定入蜀之计。虽仓皇避遁,而事理昭晰。不然,灵武之象,焉得嗣君?勤王之师,孰为标目?登谷遐览,意在斯乎?屡迁而存,古有明鉴。窦康之意,今更广之。
玄菟千里烽烟。铁骑纵横柳边。
玉帐牙旗逡遁。燕南赵北骚然。
相臣狡兔求窟。国论伤禽畏弦。
早避渔阳鼙鼓。后人休笑开天。
沈沈此夜,对湖天坐久,悲歌谁发。
不饮相看都似醉,何况乍闻凄咽。
雾锁三年,尘生几处,不见明明月。
也应愁照,战旗百幅如血。

昨夜达旦何人,持将玉斧,道是修微缺。
阴翳仍留风未扫,碧海那能澄澈。
且莫迟留,归途只怕,宵禁严城彻。
更谁能问,千秋何夕今夕。
孤山堤柳漫垂条,作计烟波归尚遥。
饷我樽前风菡萏,看君舌底蕴江潮。
葛洪岭隔丹难致,苏小坟平梦易销。
说到鉴湖秋侠事,此愁如海欲分瓢。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