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仲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郭威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扶风茂陵人,字文伟。
好读书。
尝以《尔雅》中有“张仲孝友”句,而张仲为周宣王时人,故断言《尔雅》决非周公所作。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姓李氏。陈留人。家素儒者。而贫苦不自振。丱角读书乡校。俊颖出侪类。偕耆文游庐山。乐其间静。遂投归宗寺出家。为净人梁乾化二年。始易形服。从剃染。即依东林甘露坛纳戒。其于学。虽具究三藏。然终专志禅指。既礼文殊圣迹于五台。念曰倦矣。其复可以事奔走乎。后唐天成三年。始得地于汴京丽景门右。治屋数间。以营浴事。每月以三八日。一设。僧无远近皆就浴。岁约费千万缗。虽一出檀施。自非觉维持之力。畴克尔。尤与北海陶谷。湘东张仲荀厚善。皆有遗寄之文可考。陶序以为觉麻麦一斋。炎凉一纳。前后王臣。上章乞师号紫袍。而觉确拒之。操众愈益可敬慕。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常觉。
姓李氏。
陈留人也。
肇为鞠子气调绝奇。
入乡校中讽读经籍。
群童咸出其下。
洎登弱冠往庐山游二林陟五老。
乃礼归宗寺禅师充苦行焉。
梁乾化二年蒙去饰披缁矣。
明年于东林甘露戒坛纳解脱木叉。
厥后修身践言。
虽三藏俱留于意表。
而以心学为究尽之务。
复入五台山礼妙吉灵迹。
迨后唐天成三载。
始于东京丽景门之右树小禅坊。
敕额为普净焉。
而逐月三八日设阖京僧浴。
其或香汤汲注。
樵蒸失供觉必令撤小屋抽榱桷而助爨焉。
有公王仰重表荐紫衣。
坚拒弗受。
汲汲以利行济物为己任耳。
开宝四年十二月三日。
遘疾。
轻安无挠。
十一日告众右胁而化。
享年七十六。
僧腊五十六。
茶毗收舍利五色磊落无算。
尝居京邑屡登斯院。
览北海陶尚书谷为湘东张仲荀序诗赠觉而云。
起后唐天成至汉乾祐。
每黑白月三取八日浴京大众。
累岁费钱可一百三十六万数。
计缗千万矣。
虽檀施共成。
实觉公化导之力也。
嘻大火之下陈留古封。
周秦已来战伐之国。
人物众而土风尚利。
舟车会而货殖惟错。
昔梁惠王贤诸侯也。
尝谓孟轲曰。
何以利吾国。
是知礼让之化不胜于好利之心明矣。
且梁去鲁千里而近。
道犹不同。
矧十万八千里乎。
梁王孟子同世之人也。
心或有异。
况瞿昙上人乎。
彼孟氏属斯文未丧。
不能扬素王之道。
今上人当去圣逾远。
卒能行法王之教。
苟非三业内净六尘外清以至公之行化于人。
孰以至公之心受于化也。
陶重叙曰。
自灵山覆篑法海堙流。
玉毫晦而微言绝。
金杖折而异端作。
惟上人也色空等观物我都亡。
麻麦一斋自同禅悦。
炎凉一纳仅蔽枯形。
前后王臣。
欲上章乞以大师为号请以紫染方袍者。
皆确而拒之。
云云。
张仲荀赠觉钵盂拄杖草屦。
各用五言为章刊于小碣。
其为名流硕学旌别有如此者。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1867-1943.10,字仲仁,号公绂、民佣,别署大圜居士、红梅阁主。
江苏吴县人。
十二岁应童子试,即为秀才。
光绪十一年考中举人。
甲午中日海战, 清军惨败,康有为等“公车上书”,倡言变法图强,在北京成立强学会,各地也纷纷成立学会,张一麟等在苏州倡设苏学会。
光绪二十九年,张一麟录取经济特科, 被分往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袁世凯处任职。
宣统即位,袁世凯被放逐回籍,张也解职回乡。
民国初年,复入袁幕,任总统府秘书。
袁世凯改国务院为政事堂,下设六 局,张一麟被任命为机要局局长。
1915年调任教育总长。
1916年因不满袁世凯称帝而辞职南归。
1921年,创议召开和平会议,会议失败后,不复问政 事,闲居苏州。
在此期间,曾与张謇组织苏社;与李根源组织吴县善人桥农村改进社,改良农业,兴办教育;与吴荫培等创设吴中保墓会,保护乡里文化遗迹;参与 《吴县志》总纂;倡议开辟体育场、图书馆、阅报室、植物园、蚕学馆、博物馆等社会文化教育设施。
“九·一八”事变后,张一麟创办《斗报周刊》,自署“江东 阿斗”,撰发刊词,号召奋起救亡图存。
“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支援抗战。
1936年“七君子”事件发生后,张多方奔走,设法营 救。
“八·一三”事变后,组织抗敌后援会,捐募军需,收容难民,并与李根源着手组织“老子军”,号召全国,凡六十岁以上者,前来从军,与侵华日军决一死 战,各地耆老闻风响应,轰动全国。
由于种种原因,“老子军”没有组成,但这爱国行动,对于鼓舞全国军民同仇敌忾,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从此无人不知苏州有个 张仲老,而“老子军”之名,也不胫而走,妇幼皆知。
淞沪之战,抗战军士多有死伤,张一麟与李根源一起,将抗日烈士遗骸收葬于苏州善人桥,并披麻戴孝,恭送 入殡。
苏州沦陷后,张一麟扮僧易服匿居于城西穹窿山穹窿禅寺(即茅蓬寺)、拈花寺等处,安置伤兵,组织抗日。
经人力劝后,才最后撤离,由上海取道香港,转 赴武汉。
被聘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后又随参政会移住重庆。
1943年10月,因病逝世于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