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通问

相关人物:共 11 位
共 5 首
苏州有,常州有。
月白风清,天长地久。
路著旧乡关,金毛善哮吼。
父慈子孝少人知,回首面南看北斗(赵州以苏州有答僧问和尚年多少,以常州有答僧问和尚何姓。)
寄语黄堂。
衣钵从今向外方。
还传上。
不能执手话衷肠我有书一纸。劳你带去。
恨偏长。
匆匆别去西湖上。
但递相思纸半张。
琴:问禅师
几时又会。
佛:应难量。
浮萍踪迹多漂荡。
何时合掌
何时合掌
相知每恨未相识,闻说远游情更亲。
晓日初分温室树,文风先度偃城闉。
稀微残月明霜剑,密羃孤烟逐晚尘。
野鸟迥随征旆没,客袍犹带曙光新。
东观海气冲晴汉,南望嵩云接紫宸。
避俗秪应求吏隐,此行原不为家贫。
河阳桃李蓓蕾合,洛渚鱼龙变化均。
毡榻谩劳悲冷局,清朝亦自重儒臣。
心旌摇落悬双泪,守拙支离愧一身。
君爱寒官侬爱死,古来天地几痴人。
跋:夫人有终日相处志或落落难合终身不相识亦有意气相孚若素交然者盖趋向之同与不同故耳观海张子予虽未知其为何如人然自予下狱素相与者或远避以示其疏诋排以忌其狂间有下石肆毒以取悦邀功于权奸之门者观海乃通问不绝奔走不逮主张于公议群聚谈论之间虽时俗辈惕以重祸不恤也视素交者为何如哉今之任偃城训导予感其相知之深而悲其相违之远也遂为诗以赠之噫天不以科第与豪杰俾得行其志乃滥及予等阘茸者流不使正人君子相与以共济王事固隔绝阻抑之俾离其群而索其居良可悲矣然相知以心而不以迹各尽其心以求自靖虽终身不相见可也否则此言之赠秪贻泛交之讥今日相知之义将不为他日相见之羞乎言至于此又不觉其发狂矣
鳌背霜寒菊自开,欣看萸佩宴吹台。
尚书履近东山驻,大将旗联西府回。
香冷金华双使至,秋明玉树二难来。
追陪谁复题糕字,愧向銮坡问笔才!
注:人物考略
安昌王:名恭𣘖(𣘖或作榥);为周藩安昌王长子。浮海朝唐王,封安昌王。张公肯堂议行日本乞师之说,尝请王偕行。张定西、王朝先辈讨黄斌卿,又尝与张公肯堂上章待罪,且为之议和于诸营(见「张公年谱」及「海东逸史」、「东南纪事」)。
黄虎痴:名斌卿,字明辅;福建莆田人(「海东逸史」作兴化卫人)。其先以禦倭功,授千户;父奢,死崇明之难,又晋世袭。崇祯末,为翁洲参军。福王时,升九江总兵;改广西征蛮将军,未赴。唐王立,擢水陆官义兵马招讨总兵官,封肃卤伯、太子太师,赐尚方剑印,屯舟山;后晋爵威卤侯。性沈毅,好聚书。夜读史,鸡鸣治军;日以为常。著有「来威堂存稿」、「东南纪略」、「骈丽疏钞」、「闽浙杂咏」凡数十卷。己丑九月(全撰「张公年谱」作庚寅年),为诸将所讨,沈于水死。国朝赐谥「节悯」(「海东逸史」、「东南纪事」及「福建通志」均有传)。
张鲵渊(「南疆绎史」、「小腆纪年」鲵均作鲲):名肯堂,字载宁;华亭人。天启乙丑进士。崇祯末,以佥都御史巡抚福建。乙酉南都亡,郑氏拥唐王入闽;以劝进功,擢兵部尚书,改掌都察院事。寻复加少师、少保兼户、工、吏三部尚书。丙戌八月闽陷,飘泊海外,尝出私财募兵。己丑十月,至舟山,鲁王拜为东阁大学士,加太傅。张定西奉鲁王捣吴淞,以为留守。舟山破,衣蟒玉南向坐,从容赋诗自缢死。国朝赐谥「忠穆」(「明史」有传)。
朱闻玄:名永祐,字爰启;南直隶上海人。崇祯甲戌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吏部文选司;罢归。南都亡,豫于松江陈、夏之事。唐王立,以郎中召,改户、兵二科都给事中,迁太常寺卿兼原官;张公肯堂荐为北征监军。闽中破,鲁王擢拜刑部侍郎,监军如故;寻转吏部左侍郎。舟山建国,晋工部尚书,仍兼吏部事。辛卯城破,执之;令跪,挺立不屈,大骂而死。国朝赐谥「烈悯」(「海东逸史」及「南疆绎史」有传)。
徐闇公:名孚远,号复斋;直隶华亭人,南京刑部侍郎涉曾孙。崇祯壬午举人。两京陷,与夏允彝、陈子龙谋勤王,不克;遂间道入闽。唐王时,由司李加兵科给事中。闽、浙继陷,王航海,从之;至舟山,擢祭酒。从至厦门,拜左副都御史。滇中遣使通问,随使入觐,至交趾而返;有「交行诗稿」。松江破,死岛中(徐公死所,其说非一,详杨本「海东逸史」注中;兹从「明史」。「明史」有传。张美翊案曰:『全谢山「外编」有「徐都御史传」。黄东井「文钞」有「书鲒埼亭集徐闇公墓志后」,以传为墓志,殆误记也』)。著有「钓璜集」行世(寿镛补)。
沈公子昆季:疑是慈溪沈公彤庵子。若崇明沈公五梅子,据「海东逸史」称:丁亥松江之役,有「嗣子元泰同就戮」一语;夫曰嗣子,似崇明无子,而以从子为嗣者。则即称「嗣子」为「公子」,恐无昆季之说。未知是否?
韭鲑嚼出庾郎音,一一衰容措大寻。
壁上青山牵别袂(东井有明午之订。东井善画。),柳边残月滞征心。
秣陵贵客吟遥苦,燕邸贫交淡转深(道冲尊人胜力宦四年,余懒癖,未尝通问也。)
闻道觅邻来卜筑,为君先去扫荒林(九来欲就二弃卜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