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人物:
释祖渊
相关人物:
共 26 位
。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唐故洪州开元寺石门道一禅师塔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钟陵之西曰海昏。海昏南鄙有石门山。禅宗大师马氏塔庙之所在也。门弟子以德舆尝游大师之藩。俾文言而楬之曰。三如来身以大慈为之本。六波罗密以般若为之键。非上德宿殖者。恶乎至哉。大师法讳道一。代居德阳。生有异表。幼无儿戏。嶷如山立。湛如川渟。舌广长以覆准。足文理而成字。全德法器。自天授之。尝以为九流六学。不足经虑。局然理世之具。岂资出世之方。惟度门正觉。为上智宅心之域耳。初落发于资中。进具于巴西。后闻衡岳有让禅师者。传教于曹溪六祖。真心超诣。是谓顿门。跋履造诣。一言悬解。始类颜子。如愚以知十。俄比净名。默然于不二。又以法惟无住。化亦随方。尝禅诵于抚之西里山。又南至于处之龚公山。攫搏者驯。悍戾者仁。瞻其仪相。自用丕变。刺史今河南尹裴公。久于禀奉。多所信向。由此定惠。发其明诚。大历中。尚书路冀公之为连帅也。舟车旁午。请居理所。贞元二年。成纪李公以侍极司宪。临长是邦。勒护法之诚。承最后之说。大抵去三以就一。舍权以趋实。示不迁不染之性。无差别次第之门。常曰。佛不远人。即心而證。法无所著。触境皆如。岂在多歧。以泥学者。故夸父吃诟。求之愈疏。而金刚醍醐。正在方寸。于是解其结。发其覆。如利刃之破罥索。甘露之洒稠林。随其义味。快得善利者。可胜道哉。化缘既周。趺坐报尽。时贞元二年四月庚辰。春秋八十。夏腊六十。前此以石门清旷之境。为宴默终焉之地。忽谓
入室弟子
曰。吾至二月当还。尔其识之。及是委化。如合符节。当夹钟发生之候。叶拘尸薪火之期。缁素幼艾。失声望路。渡涸流而法雨滂洒。及山门而天香纷霭。天人交际。昧者不知。沙门惠海智藏镐英志贤智通道悟怀晖惟宽智广崇泰惠云等。体服其劳。心通其教。以为吾师真心湛然。与虚空俱。惟是体魄。化为舍利。则西方之故事传焉。不可已也。乃率吁其徒。从茶毗之法。珠圆玉洁。煜耀盈升。建兹严事。众所瞻仰。至七年而功用成。竭诚信。故缓也。德舆往因稽首。粗获击蒙。虽飞鸟在空。莫知近远。而法云覆物。已被清凉。今兹铭表之事。敢拒众多之请。铭曰。
达摩心法,南为曹溪。
顿门巍巍,振拔沈泥。
禅师宏之,俾民不迷。
九江西部,为一都会。
亦既戾止,元津横霈。
慈哀摄护,为大法砺。
五滓六触,翳然相蒙。
直心道场,决之则通。
随器受益,各见其功。
真性无方,妙道不竭。
顾兹梦幻,亦有生灭。
微言
密用
,焕如昭晰。
过去诸佛,有修多罗。
心能悟之,在一刹那。
何以寘哀,兹窣堵波。
澧州药山故惟俨大师碑铭
唐 ·
唐伸
四言诗
上嗣位明年。澧阳郡药山释氏大师。以十二月六日终于修心之所。后八岁。门人持先师之行。西来京师。告于崇敬寺大德。求所以发挥先师之耿光。垂于不朽。崇敬寺大德。于余为从母兄也。尝参径山。得其心要。自兴善宽敬示灭之后。四方从道之人。将质疑传妙。罔不诣崇敬者。尝谓伸曰。吾道之明于药山。犹尔教之阐于洙泗。智炬虽灭。法雷犹响。岂可使明德不照。至行湮没哉。惟大师生南康信丰县。自为儿童时。未尝处偫子戏弄之中。往往独坐。如思如念。年十七。即南度大庾。抵潮之西山。得惠照禅师。乃落发服缁。执礼以事。大历八年。受具于衡岳希琛律师。释礼矩仪。动如宿习。一朝乃言曰。大丈夫当离法自静。焉能屑屑事细行于衣巾耶。是时南岳有迁。江西有寂。中岳有洪。皆悟心契。乃知大圭之质。岂俟磨砻。照乘之珍。难晦符彩。自是寂以大乘法闻四方学徒。至于指心传要。众所不能达者。师必默识悬解。不违如愚。居寂之室。垂二十年。寂曰。尔之所得。可谓浃于心术。布于四体。欲益而无所益。欲知而无所知。浑然天和。合于大无。吾无有以教矣。佛法以开示偫盲为大功。度灭众恶为大德。尔当以功德。普济迷途。宜作禘航。无久滞此。由是陟罗浮。涉清凉。历三峡。游九江。贞元初。因憩药山。喟然叹曰。吾生寄世。若萍蓬耳。又何效其飘转耶。既披榛结庵。才庇趺坐。乡人知者。因赍携饮馔。奔走而往。师曰。吾无德于人。吾何以劳人乎哉。并谢而不受。乡人跪曰。愿闻日费之具。曰米一升足矣。自是常以山蔬数本佐食。一食讫就座。转法华华严涅槃经。昼夜若一。始终如是。殆三十年矣。游方求益之徒。知教之在此。后数岁而僧徒葺居。禅室接栋鳞差。其众不可胜数。至于沃烦正覆。导源成流。有以见寂公先知之明矣。忽一旦。谓其徒曰。乘邮而行。及暮而息。未有久行而不息者。我至所诣矣。吾将有以息矣。灵源自清。混之者相。能灭诸相。是无二色。穷本绝外。尔其悉之。语毕。隐几而化。春秋八十四。僧腊六十夏。后二十日。
入室弟子
冲虚等迁座建塔于禅居之东。遵本教也。始师尝以大练布为衣。以竹器为蹻。自薙其发。自具其食。虽门人百数。童侍甚广。未尝易其力。珍羞百品。鲜果骈罗。未尝易其食。冬裘重燠。暑服轻疏。未尝易其衣。华室净深。香榻严洁。未尝易其处。麋鹿环绕。猛兽伏前。未尝易其观。贵贱迭来。顶谒床下。未尝易其礼。非夫罄万有。契真空。离攀援之病。本性清净乎物表。焉能遗形骸。忘嗜欲。久而如一者耶。其他硕臣重官。归依修礼于师之道。未有及其门阃者。故不列之于篇。铭曰。
一物在中,触境而摇。
我示其元,不境不跳。
西方圣人,实言道要。
道要既得,何言惟妙。
我源自济,我真自灵。
大包万有,细出无形。
曹溪所传,徒藏于密。
身世俱空,曾何有物。
自见曰明,是谓至精。
出没在我,谁曰死生。
刻之琬玉,立此岩岫。
作碑者伸,期于不朽。
菩提寺与
雨庵
夜话
明 ·
姚绶
七言律诗
菩提绝似古招提,两屐行来自不迷。
旧伴閒云归竺国,新添流水入曹溪。
何人谩放双凫去,老我还同一鹤栖。
刻烛相看过夜半,廿年心事重留题。
雨庵
为兴圣泽公题
明 ·
张宁
五言律诗
树滋林借润,客断屋添幽。
穿榻有寒色,空阶无夜愁。
微怀生物喜,久慰望霖忧。
多少离居者,斜风江上舟。
游南屏偶题
雨庵
卷
明 ·
林光
五言绝句
君庵偏爱雨,我却喜晴来。
晴雨休相泥,朱颜一笑开。
杨天泉
送腊梅石榴更乞碎柳一株
明 ·
许炯
七言绝句
梅叶青青雪后看,石榴花吐晓春寒。
频年离别愁无那,欲种垂杨系马鞍。
游陆熙斋莫鹤严庄次
杨天泉
韵
明 ·
陶益
七言律诗
万竹青青拥钓台,遥闻鸡犬隔云隈。
树笼日色凉衣袂,风送潮声入酒杯。
新旧比邻须共好,迂疏野客拟重来。
桃花莫锁通幽处,三径还应取次开。
题王未岩画
(并引)
其一
清 ·
钱大昕
七言绝句
未岩修撰蚤为麓台
入室弟子
笔法苍劲骎骎欲度骅骝前登第未久即赴玉楼之召尺素流传人争宝之此本虽未完而架搆巳具一展阅閒如见经营惨澹之迹鹤溪主人善藏之勿为人豪夺也
缣素风流数太原,奉常墨妙启儿孙。
麓台巳老耕烟死,又见吾乡画状元。
绿
雨庵
与蕴斋论诗再用前韵
(丁未)
清 ·
翁方纲
七言律诗
诗境重寻陆子盟
⑴
,东斋欲配壁经名
⑵
。
等将夜雨空阶意,洒作春蚕食叶声
(时方扃门试南昌郡士。)
。
沥尽群言归朴学,澹无一笔是吟情。
西江直吸昆崙水,助我词源万斛倾。
⑴ 予携放翁书「诗境」字石刻,所至以拓于屋壁。
⑵ 屋东为胡雒君、凌仲子下榻处。二君并深于《书》。予拟以壁经题其斋。
谷缘庵诗
(并序。)
(丁未)
清 ·
翁方纲
广信舟次,校山谷诗三集注本,竟适得南岩篆「应谷」二大字笔迹,甚美,因题院廨曰「谷缘庵」,作诗属诸友和。
南岩篆书廿有三,会昌迹并洪刍谈。
象之碑目识者少,信州舣棹将无惭。
兼旬勘罢任史注,元珠象网骊来探。
上水十日费牵挽,空光晏坐千烟岚。
濛濛江气四边合,梦中绿雨声春蚕
(此屋原扁曰「绿
雨庵
」。)
。
何人大书山谷字,似记皖口青开㟏。
朝来翠墨下石壁,谺然洞户城西南。
噌吰响石凿岩出,政宣题句争停骖
⑴
。
岌岌二篆纵径尺,廿三所剩谁能谙。
唐人篆笔罕与匹,阳冰令问或可参。
庶子泉铭兖公叹,飞仙下读方开函。
文字之祥致斯应,嗟予才薄何以堪。
谷其人耶谷其地,额予轴者颜予庵。
遍摹黄书挂之壁,何啻褚帖师同龛。
月明正到静香室,瓣馀一炷深馣馣。
怡亭蛟龙待李莒,苏门响答谢子潭。
⑴ 政和四年,江裒、仲升、张敦书载道题名,又宣和七年徐诜、徐思忠二诗。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