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柳恽

相关人物:共 8 位
共 8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9—520 【介绍】: 南朝梁吴兴故鄣人,字叔庠。
武帝天监初,吴兴太守柳恽召为主簿。
日与赋诗,文体清拔有古气,时称“吴均体”。
官至奉朝请。
撰《齐春秋》,武帝以其书不实,书焚官免。
寻又奉命撰《通史》,未竟而卒。
有《后汉书注》、《十二州记》等。
明人辑有《吴朝请集》。
全梁文·卷六十
均一作筠,字叔庠,吴兴故鄣人。天监初为郡主簿,历建安王伟记室,补国侍郎兼府城局,还徐奉朝请,有范晔《后汉书注》九十卷,《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唐先贤传》五卷,《续文释》五卷,集二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0 【介绍】: 南朝梁河东解人,字彦游。
柳恽子。
年十二,梁武帝引见,问读何书,对曰:“《尚书》。
”又问有何美句,对曰:“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众皆异之。
遂诏尚长城公主,拜驸马都尉。
累官太子舍人、鄱阳内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8—834 【介绍】: 唐僧。郑州新郑人,俗姓王。代宗大历十二年往嵩山会善寺皓律师受具足戒。德宗贞元间住池阳南泉院,三十年间足不下山。文宗太和初陆公亘等迎请下山,北面申礼。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8—834 俗姓王,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人。肃宗至德二载(757)于密县出家。代宗大历十二年(777)于嵩山受戒。后嗣马祖道一。自德宗贞元十一年(795)住池州南泉山,历30年不下山。世称南泉和尚。文宗大和初,宣歙观察使陆亘请其下山,四方从学者数百人。《宋高僧传》卷一一、《祖堂集》卷一六、《景德传灯录》卷八有传。后二书存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姓王氏。
郑州新郑人。
至德二年出家。
依密县大隈山大慧禅师祝发。
大历十二年。
愿且壮矣。
寻从嵩山会善寺皓律师。
受具戒。
律藏教部。
靡弗究研。
而卒定宗于大寂门下。
一日为僧行粥次。
马大师问桶里是什么。
愿云者老汉。
合取口。
作恁么语话。
自馀同参之流无敢徵诘。
贞元十一年。
挂锡池阳之南泉山。
蘘薜以衣。
畬牧以食堙谷刊木。
以辟所处。
毳袍之侣。
交进互退。
填拥庭宇。
示众云。
道个如如。
早是变了也。
今时师僧。
须向异类中行。
归宗云。
虽行畜生行。
不得畜生报。
愿云。
孟八郎。
又恁么去也。
有时云。
文殊普贤昨夜三更。
起佛见法见。
每人与二十棒。
趁出院。
赵州云和尚棒。
教谁吃。
愿云。
具道王老师。
过在什么处。
州礼拜而出。
愿一日游庄庄主预备礼相待。
愿问庄主曰。
争知老僧来排辨如此。
主云昨夜土地见报愿云。
王老师修行无力。
被鬼神觑破。
僧便问。
和尚既是善知识。
为什么却被鬼神觑破。
答云土地前。
更下一分饭著。
有时云。
江西马大师。
说即心即佛。
王老师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恁么道。
还有过么。
赵州出礼拜。
时有一僧随问。
州上座礼拜。
意作么生。
州云。
汝却问取和尚。
僧问愿适来谂上座礼拜。
意作么生。
答云他却领得老僧意。
一日捧钵上堂。
黄檗先居第一座不起。
愿问曰。
长老是什么年中行道。
檗云。
空王佛时。
愿云犹是王老师儿孙在。
下去。
一日问黄檗云。
黄金为墙堑。
白银为壁落。
此是何人居处。
檗云。
是圣人居处。
云更有一人。
居何国土。
檗叉手立云。
道不得。
何不问王老师。
檗却理愿前话而问。
答云可惜许。
又问黄檗定慧等学如何。
檗云。
十二时中。
不依倚一物好。
云莫是长老见处么。
檗云不敢。
云浆水价且置。
草鞋钱教阿谁还。
一日遇两堂首座争猫儿。
愿提起猫儿。
问众曰。
道得即救取猫儿。
道不得即斩却也。
众无对。
即斩之。
赵州自外归。
愿举似前话。
州乃脱履安头上而出。
愿曰汝适来若在。
即救得猫儿。
陆亘大夫问云。
弟子从六合来。
彼中还更有身否。
答云分明记取。
举似作家。
陆异日又谓曰。
弟子亦薄会佛法。
愿问。
大夫十二时作么生。
陆云。
寸丝不挂。
愿云犹是阶下汉。
陆一日向愿道。
肇法师甚奇怪。
解道万法同根。
是非一体。
愿指庭前牡丹花云。
时入见此一株花。
是梦相似。
示众云。
王老师卖身。
阿谁要买。
一僧出云。
某甲买。
云不作贵。
价不作贱价。
汝作么生买。
僧无对。
后来卧龙代云。
属某甲了也。
一日与归宗麻谷约同。
参礼南阳国师。
及行。
乃于路上。
画一圆相云。
道得即去。
归宗坐圆相中。
麻谷作女人拜。
愿云恁么即不须去也。
归宗云。
是何心行。
愿乃相唤而回。
大和初宣使陆公护军刘公北面申礼。
迎请下山。
八年甲寅十月二十一日示疾。
俄有白虹贯后峰。
巨石自压。
声闻数十里。
虎绕林木昼号。
识者忧之。
十二月二十五日旦。
忽戒门人曰。
星翳灯幻久矣。
勿谓吾有去来也。
奄尔而逝。
春秋八十七夏。
腊五十八。
弟子契元文畅等。
凡九百人。
皆布衣墨巾。
执心丧礼。
奔赴会葬者。
相继于路。
哀号之声震林谷。
越明年乙卯。
乃克奉全身于灵塔。
膳部员外郎史馆脩撰刘轲撰文勒碑。
追颂德美。
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普愿。
俗姓王。
郑州新郑人也。
其宗嗣于江西大寂。
大寂师南岳观音让。
让则曹溪之蒙子也。
于愿为大父。
其高曾可知也。
则南泉之禅有自来矣。
愿在孕母不喜荤血。
至德二年跪请于父母乞出家。
脱然有去羁鞅之色。
乃投密县大隈山大慧禅师受业。
苦节笃励胼胝皲瘃。
不敢为身主。
其师异之。
大历十二年愿春秋三十矣。
诣嵩山会善寺皓律师受具。
习相部旧章究毗尼篇聚之学。
后游讲肆上楞伽顶入华严海会。
抉中百门观之关钥。
领玄机于疏论之外。
当其锋者皆旗靡辙乱。
大寂门下八百馀人。
每参听之后寻绎师说。
是非纷错。
愿或自默而语。
群论皆弭。
曰夫人不言乃言尔耳。
自后含景匿耀。
似不能言者。
人以其无法说或扣其关。
亦坚拒不泄。
时有密赜其机者。
微露头角。
乃知其非无法说时未至矣。
贞元十一年拄锡池阳南泉山。
堙谷刊木以构禅宇蓑笠饭牛溷于牧童。
斫山畬田种食以饶。
足不下南泉三十年矣。
夫洪钟不为莛撞发声。
声之者故有待矣。
太和年初宣使陆公亘前池阳太守。
皆知其抗迹尘外为四方法眼。
与护军彭城刘公。
同迎请下山北面申礼。
不经再岁。
毳衣之子奔走道途不下数百人。
太和甲寅岁十月二十一日示疾。
十二月二十三日。
有白虹贯于禅室后峰。
占之者得非南泉谢世乎。
是日西峰巨石崩。
声数十里当昼有乳虎绕禅林。
而号。
众咸异之。
二十五日东方明告门人曰星翳灯幻亦久矣。
勿谓吾有去来也。
言讫而谢。
春秋八十七。
僧腊五十八。
契元文畅等凡九百人。
皆布衣墨巾泣血于山门。
赴丧会葬者相继于路。
哀号之声震于崖谷。
乙卯岁门人奉全身于灵塔。
从其教也。
膳部员外郎史馆修撰。
刘轲钦若前烈追德颂美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润州丹阳人,祖籍安陆,字用晦,一作仲晦。许圉师六世孙。文宗太和六年进士。历当涂、太平县令,以病免。久之,起为润州司马。宣宗大中中拜监察御史,历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后抱病退居润州丁卯桥村舍。自少苦学多病,喜爱林泉。工律诗,多登高怀古之作,为晚唐名家。有《丁卯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8?—858,—说791—858 字用晦,一字仲晦,排行七,郡望安陆(今属湖北),籍贯洛阳(今属河南)。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文宗大和六年(832)登进士第。仕文宗、武宗、宣宗三朝,历任当涂、太平县令,虞部员外郎,监察御史,润州司马,郢、睦二州刺史等职。事迹散见《郡斋读书志》卷四中、《唐才子传》卷七等。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后人于此毁誉悬殊。明胡应麟云:“俊爽若牧之,藻绮若庭筠,精深若义山,整密若丁卯,皆晚唐铮铮者。”(《诗薮》外编卷四)其“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为历代传诵之名联。清何焯评《灞东题司马郊园》诗为“不减王右丞”(《唐贤三体诗句法》卷六)。而宋陈师道则云:“后世无高学,举俗爱许浑。”(《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盖诗坛时代风尚兴替使然。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许集通行者有续古逸丛书本《许用晦文集》、四部丛刊本《丁卯集》。注本有清许培荣《丁卯集笺注》,今人罗时进《丁卯集笺證》。《全唐诗》编为11卷,多混入他人作品。《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断句2。
唐诗汇评
许浑(?-约858),字用晦,一云字仲晦,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武后时宰相许圉师六世孙。大和六年(832),登进士第。开成中,任当涂尉,摄当涂、太平二县令。后佐岭南幕,大中初,入朝为监察御史。三年,谢病东归润州丁卯桥别墅。起为润州司马,以虞部员外郎分司东都,官终睦、郢二州刺史。浑工诗,尤长律体,属对精切,声律谐婉,以整密称。大中四年居丁卯桥时,曾自编诗为《丁卯集》。今有《丁卯集》二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十一卷,尚有部分诗作混入杜牧诗中,本集反失收。
全唐诗补逸
许浑字用晦,丹阳人,故相国圉师之后。登太和六年李圭榜进士第。补诗二首。
全唐文·卷七百六十
浑字用晦。丹阳人。故相圉师之后。太和六年进士第。当涂太平二县令。以病免。起润州司马。大中三年为监察御史。历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

作品评论

诗人主客图
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升堂四人:卢频、陈羽、许浑、张萧远。
韦庄《题许浑诗卷》
江南才子许浑诗,字字清新句句奇。十斛明珠量不尽,惠休虚作碧云词。
唐音癸签
引孙光宪语:世言许浑诗不如不做,言其无才藻。鄙其无教化也。
陆游《跋许用晦<丁卯集>》
许用晦居于丹阳之丁卯桥,故其诗名《丁卯集》,在大中以后亦可为杰作。自是而后,唐之诗益衰矣,悲夫!
对床夜语
七言律诗极不易,唐人以诗名家者,集中十仅一二,且未见其可传。盖语长气短者易流于卑,而事实意虚者又几乎塞,用物时不为物所赘,写情而不为情所牵,李、杜之后,尚学者许浑而已。
对床夜语
许浑绝句亦佳,但句法与律诗相似,是其所短耳。
后村诗话
其诗如天孙之织,巧匠之斫,尤善用古事以发新意。
后村诗话
杜牧、许浑同时,然各为体。牧于唐律中常寓少拗峭,浑则不然……律切丽密或过牧,而抑扬顿挫不及也。
瀛奎律髓
诗出于元、白之后,体格太卑,对偶太切。
瀛奎律髓
浑句联多重用,其诗似才得一句便拿捉一句为联者,所以无自然真味。
吴礼部诗话引时天彝《唐百家诗选评》
许用晦工为七言。
唐才子传
浑乐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怀古,已见壮心。故其格调豪丽,犹强弩初张,牙浅弦急,俱无留意耳。至今慕者极多,家家自谓得骊龙之照夜也。
麓堂诗话
人但知律诗起结之难,而不知转语之难,第五、第七句尤宜著力。如许浑诗,前联是景,后联又说,殊乏意致耳!
《唐诗品》
元和以后,专事声偶,文藻疏薄而神气委靡,无足取者。许浑之在当时,独以精密俊丽见称。今观其集,旨趣物理,研穷意象,天然秀出,不可变动。如“湘潭云尽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来”,如“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如“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为世传诵,不但披沙见宝而已。后来时作,往往祖尚郢州,虽未登于圭璋之列,而烟云风鸟之思,形容揉弄殆已尽其华态,亦何可少耶!
升庵诗话
唐诗至许浑,浅陋极矣,而俗喜传之,至今不废。高柄编《唐诗品汇》,取至百馀首,甚矣,柄之无月也!柄不足言,而杨仲弘选《唐音》,自谓详于盛唐而略于晚唐,不知浑乃晚唐之尤下者,而取之极多。忡弘之赏鉴,亦羊质而虎皮乎?陈后山云:“近世无高学,举俗爱许浑。”斯卓识矣。孙光宪“许浑诗,李远赋,不如不做。”当时已有公论,惜乎伯谦辈之僧子此也!
少室山房笔丛
丁卯诗,浅陋诚有之,时俊语亦自不减,在晚唐较铮铮。
《诗源辨体》
晚唐诸子体格虽卑,然亦是一种精神所注。浑五七言律工巧衬贴,便是其精神所注也。
《诗源辨体》
许浑五七言律体格渐卑者,特以情浅而词胜,工巧衬贴,而多见斧凿痕耳。
王夫之《古诗评选》
取景从人取之,自然生动。许浑唯不如此,是以费尽巧心,终得恶诗之誉。
《近体秋阳》
许浑以才情赡迈,雄视晚朝,每拈一题,如泉浦云蒸,视张、郑辈儿区区不屑,而不知一种不受烟火之气,飘萧遥越,虽行浑身,要不能得矣。
围炉诗话
许浑诗有力量,而当时以为“不如不作”,无比兴,说死句也。
载酒园诗话
许诗情好景好,持意少事少。愚意西昆过于征实,丁卯迹于空虚,俱是一病。若节取之,则秦绨赵毅,均可适体。必弘人帛之风,咸归并黜,好尚虽端,亦有目胶离朱、指捩工倕之叹。
《贞一斋诗说》
许丁卯格甚凝炼,气未深厚。
一瓢诗话
许丁卯思正气清,诗中君子,但苦声调低哑有之,在当时韦端己、杜牧之皆有诗推许可证。杨诚斋诋其浅陋,竞似道听途说,不曾亲读此公诗者。
《唐诗笺要》
丁卯集多选声设色工作,如“风吹药蔓迷樵役,水暗芦花大约船”,“一樽酒尽青山暮,干里书回碧树秋”,皆律度可仿,胜枯木湿鼓之音远矣。
《唐贤小三昧集续集》
丁卯诗格律匀称,工夫极细,而天分稍庸,较之玉溪、牧之,仙凡判矣。
陈文述《书许丁卯诗后》
余于三唐诸家,李、杜外,古诗嗜岑嘉州,近体嗜许丁卯,以神清骨秀也。丁卯佳句,色韵尤胜……五雀六燕,铢两悉称,金篇何尝不浑成!学者于此种究心,必无浮滑粗豪之病。
《瀛奎律髓汇评》
纪昀:用晦五律胜七律,然终是意境浅狭,如老于世故人,言动衣冠毫无圭角,而有一种说不出可厌处……用晦之病在格意凡近,不尽在句法也。
《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用晦诗丰润有馀,清瘦不足,故格少降。然韵远情长,工于近物,撰力不在朱庆馀下,或起结少逊耳。其宗水部,虽无明文,而渊源可寻。……特著为升堂第二,以为学古先路。
石洲诗话
许丁卯五律,在杜牧之下、温岐之上,固知此事不尽关涂泽也。七律亦较温清迥矣。
养一斋诗话
大抵浑之绝句、五律,绰有家法;若必推重其七律,则久将以熟套为诗,而无独得之妙。
《唐七律隽》
浑七律工稳流丽,但出之流便,故数见不鲜,若汰去熟调,存其精英,不在李义山、温飞卿、杜牧之诸人下,亦晚唐一大作手,未必如升庵所云也。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柳恽
新隽有馀,浑坚不足,颉颃中、盛,弥近晚街。
五律清腴,特饶风韵。
“残云太华”、“疏雨中条”、“山开殿响”、“水卷帘寒”,俱一时之隽。
《诗学渊源》
(浑)思致清切典雅,有大历风格。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5—? 【介绍】: 唐成都人,字国钧。文宗大和进士。历侍御史、国子《毛诗》博士,出为简州刺史。与张籍、王建、贾岛、姚合等友善。工诗,多旅游之作。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国钧,夔州云安(今重庆云阳)人,寓居成都。文宗大和八年(834)登进士第。宣宗大中八年(854)自国子毛诗博士出为简州刺史,后辞官归隐庐山。生平事迹见《唐才子传》卷七。雍陶与姚合、殷尧藩、贾岛、姚鹄、刘得仁等诗人交厚。其诗清丽婉转,时人颇重之。笔记谓雍陶尝“自比谢宣城、柳吴兴”(《云溪友议》卷上)。殷尧藩赠诗谓“清婉逼阴、何”,颇能道出其诗之风格。今人周啸天、张效民有《雍陶诗注》。《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收诗3首,断句2。
唐诗汇评
雍陶,生年年不详,字国钓,成都(今属四川)人。
少贫。
大和三年,南诏侵蜀,攻陷成都,掳子女工匠数万人,陶在蜀中,有诗记其事。
后人京,大和八年(834),登进士第。
曾以侍御佐兖海幕。
大中中,授国子毛诗博士。
八年,出刺简州,世称雍简州。
陶工于词赋,长于律绝,自比谢朓、柳恽
与白居易、王建、贾岛、姚合、刘得仁、殷尧沈、李廓、章孝标、无可、广宣等交往唱酬。
有《雍陶诗集》十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诗补逸
雍陶字国钧,成都人,大和八年陈宽榜进士及第。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七
陶字国钧。成都人。大和中进士。自国子博士出为简州刺史。

作品评论

云溪友议
(陶)为简州牧,自比谢宣城、柳吴兴也,宾至则折挫之。……有冯道明下第,请渴,云:“与员外故旧。”阍者以道明言启之。及引进,陶诃曰:“与公昧平生,何方相识矣?”道明曰:“诵员外之言,仰员外之德,诗集中日得相见,何隔平生也。”遂吟曰:“立当青草人先见,行近白莲鱼未知。”又曰:“江声秋入寺,雨气夜侵楼。”又曰:“闭门客到常疑病,满院花开不似贫。”陶闻吟,欣狎,待道明如晨昔之友。
唐才子传
(陶)工于词赋。少贫,遭蜀中乱后,播越羁旅,有诗云:“贫当多病日,闲过少年时。”大和八年陈宽榜进士及第,一时名辈,咸伟其作。然恃才傲睨,薄于亲党。……与贾岛、殷尧藩、无可、徐凝、章孝标友善,以琴樽诗翰相娱。
唐音癸签
雍简州矜负好句,为客所窥。此公工于造联,奈孱于送结,落晚调不振。
《诗学渊源》
(雍陶)诗情景俱到,晚唐本色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南阳人,字易之,葛逻禄氏。不喜禄仕,能文,长于歌诗。时浙人韩与玉能书,王子充善古文,人目为江南三绝。顺帝至正间,以荐为翰林编修。有《金台集》、《海云清啸集》。
元诗选
乃贤,字易之,本葛逻禄氏。
译言马也,世居金山之西。
元兴西北,诸部仕中朝者,多散处内地,故易之称南阳人。
随其兄宦游江浙,卜居于鄞,再至京师,以能文名。
尤长歌诗,每一篇出,士大夫辄传诵之。
时浙人韩与玉能书,王子充善古文,易之与二人偕来,人目为「江南三绝」。
久之归浙东,辟为东湖书院山长。
以荐授翰林编修官,出参桑哥失里军事卒。
所著《金台集》,欧阳元功序之,谓其清新俊逸,而有温润缜栗之容。
宣城贡师泰称其词清润纤华,五言类谢朓、柳恽、江淹,七言类张籍、王建、刘禹锡。
而乐府尤流丽可喜,有谢康乐、鲍明远之遗风。
魏郡李好文曰:易之西北方人,而粹然独有中和之气。
不喜禄仕,惟以诗文自娱。
其来京师,特广其闻见,以助其诗也。
其兄塔海仲良以进士起家,而易之晚乃得一官,未竟其用。
虞文靖题其集云:「因君怀郭隗,千古意如何。
」张承旨起岩云:「爱君谈辨似悬河,最喜交情古意多。
长使马周贫作客,令人千古愧常何。
」其所期望者深矣。

人物简介

简介
陈祥士(1631—1701),字贤裔,号希声,生于明崇祯辛未年(1631)十二月十四日,卒于康熙辛巳年(1701)十二月初十日戊时。拔贡,朝考一等,官四川庆符县知县。有子七人,卒葬平坝嘉禾寨。以孙陈法贵,诰赠中宪大夫。著有《玉螺山诗钞》。
玉螺山诗钞·序
希声和尚者,平邑之乡先生陈子贤裔也。
家本旧族,生而颖慧,长好读书,后以明经入仕,授蜀庆符令,以能声著。
继而请养归,事两尊人尽孝,耕田供职之外,无他事也。
年三十六,遂喜方外游,于色空心佛之旨自证自悟,了无疑义,从此闭关静坐,断饮除荤,宛然在家头陀也。
尝语予曰:“惟待高堂事尽、儿女债毕,即薙发入山矣。
”居无何,公被征从军,既佐理于冬官,又分曹于司马,才优肆应,随其所任,无不咄嗟克办。
如是者数年,解组而还。
公曰:“黄粱再梦矣,沧桑再阅矣。
吾顾吾,吾亦笑吾矣。
”遂重葺向所闭关之恒庵,焚香礼佛,披典翻经,依然在家头陀也。
人咸以为希公如是,可了曩时愿行矣。
忽一日,公过余玉山草堂,揖而辞曰:“吾将去矣。
”予曰:“汝何去?
”曰:“吾十年前之语子者,弗记忆耶?
”余恍然久之,亟起止公曰:“汝之养生送死,其于高堂者固尽矣,汝不犹有两子一女,婚嫁未毕乎?
不有老妻幼妾,团圞在室乎?
汝曷去?
”公唯唯而笑。
未几,余游普川,公跨一驴,随一童,衲衣僧帽,非复在家头陀状,飘飘然访予邸舍,云:“吾今去矣。
妻妾儿女,障碍何休?
吾直挥慧剑断之矣。
”余不胜彷徨叱咤,孰谓希公之果能去耶!
是日,送公于莲社堂,作诗曰:“普川市上狂歌客,莲社堂前忽送君。
拂袖不沾儿女泪,掉头肯顾友朋群?
昙摩路指三冬雪,支遁山开一杖云。
紧绊芒鞋追祖佛,宗风震旦好相闻。
” 其时乃乙丑(1685)冬杪,越今十馀载。
希公览昆华,登鸡足,又眺岷峨离堆之胜,观珠崖象浦之奇,兴益佳,道益广。
闻所至之宰官、贵人及州里信善与夫沙门支裔,凡得遇公者无不慕公悦公,朱履白氎,檀鼎香厨,倾心供奉而犹惧其亵也。
嗟乎!
为僧而感人尊信如此,是尚可忽乎哉?
迩者卓锡故山,筑其精舍,将以息游。
函诗一册,题曰《玉螺山集》,属序于余。
余受而展阅,喜希公之禅进,希公之诗亦进也。
盖论诗如论禅,试取有唐一代之诗比拟于诸宗离合之间:其在神龙、开元初,则禅家之最上乘也;其在大历、贞元中,则禅家之小乘也;其在元和、开成末,则禅家之声闻辟支果也。
此惟妙悟者可与谈禅,即可与谈诗。
希公夙具妙悟,故于禅能参最上乘,自于诗不落第二义,余乌能测其所至哉!
然余序公诗而并悉公生平者,欲使世之人知公非僧,乃儒其僧也。
昔韩昌黎于浮屠文畅,思进以儒者之道,矧予于公而可没其家世出处乎?
若然,则公虽入山头陀乎?
不依然平邑之乡先生者欤!
因为之序。
康熙丙子(1696)孟夏浴佛日,佛放居士谭瑞拜题于玉山草堂。
玉螺山诗钞·序
十二世祖考,姓陈氏,讳祥士,字贤裔,晚年释名彻咏,号希声,学者称希声禅师。先世江南江都人,明洪武中以武功授昭信校尉,从征云南,平定普蛮,遂入籍贵州安平县,九世袭平坝卫左所百户。禅师曾祖、祖父皆由茂才三世为县令,禅师以拔贡生授四川庆符令,以能声著。乞养归里,事二亲毕,被征从军,补工部营缮司主事,转兵部武库司员外郎。五十后解组归,遂不复出。手葺玉螺山之恒庵,修心净土,深佛海门,所作诗皆随事说法,钳槌后学,题曰《玉螺山说集》,盖如禅家之偈,不欲以诗名也。旋刻行于世。 嘉庆戊寅(1818),先君子令黄冈。从兄辈自安平来,因索禅师著述,乃出是集于故纸中,零星散乱,令人钞录成册。久欲重刻,未果。培家高、曾祖考皆由甲科入仕,各有著作,曾祖定斋公尤为理学名臣,海内称重。先君子手刻家集甚多,此集未经付梓,以为抱憾。培以微官来宣城,获交学博无锡顾南厓,属为考订精审,授之梓人,以承先君子未竟之志而永此书之传焉。道光甲辰(1844)九月下浣,五世孙男培谨识。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五
释文楷,字志甫,亦号不二,志衡山人。
初出家时,依南岳清凉阿诺惺,而胸臆洒落,趋向高远,固已器之矣。
惺于禅暇,究心诗文,不异老儒。
楷随侍三十馀年,时有启诲,更苦志探求,遂尽传其学。
复事游参,遍历江淮、吴越,使胜地风景丛从雅范,皆以奚囊贮之。
今诗集有《过高旻》、《招隐》、《江天寺》诸作,可想见矣。
乾隆甲戌夏,归自金陵,静居白云。
与同参文畅,听松观瀑,徜徉尘外。
偶尔挥翰吟啸,终以守岩穴为念。
乾隆三十一年丙戍秋,为缘六法长延继华林,胜地八景,殊少题留。
楷幽栖数稔,禅居多暇,作《八绝》以纪之。
《独尊峰》云:“突兀势参天,岩幽林亦窅。
快登此独尊,四顾群山小。
”《裴休桥》云:“桥古号裴休,度来非略约。。
四时涧水清,照彻行人脚。
”《望日台》云:“台石矗幽岑,朝曦遥入望。
扶桑忽吐红,滚滚金毬漾。
”《片云石》云:“怪石列冈陵,宛如云一片。
奇根本自殊,终不因风转。
”《伏虎岩》云:“峭壁一𡽡崖,二虎曾自伏。
犹遗哮吼音,访道人难复。
”《仰天湖》云:“湓湖势俨然,山顶自开掘。
祇可宕心胸,范蠡舟难越。
”《呼龙潭》云:“潭深莫乱呼,只恐龙骜起。
大地洒甘泉,谁知龙酿水。
”《漏水岩》云:“岩下散明珠,山头悬瀑布。
朝朝杂鸟语,滴滴增奇趣。
”楷初学诗与文畅,同请业于𡵺嵝东林简南禅师。
及庚寅夏,同门将刻楷所作诗文,而畅已先寂于白云,楷哭之哀,因并畅诗刋之,曰《合刋诗草》。
畅,字不偶,亦湘人也。
《春日怀文楷》诗已入《国朝诗选》。
其《游西林诗》云:“伏霞尽处有青岑,曲折宁辞仄径深。
崖树疏疏行古殿,厨泉悄悄界东林。
采薪频入增山晓,游客希来便陆沈。
不是天龙曾卫护,楼台未必到于今。
”西林有峰名青岑,昔为禅林,今易数主,未能长护持也。
楷、畅并有语录、诗,则昔人称为“声律正宗,不愧唐禅,亦最上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