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僧孺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王僧孺 南梁 · 任昉
四言诗
《梁书》曰:王僧孺由治书侍御史出为唐令。初僧孺与乐安任昉遇竟陵王西邸。以文学友会。及是将之县。昉赠诗。其略曰:
惟子见知,惟余知子。
观行视言,要终犹始。
敬之重之,如兰如芷。
形应影随,曩行今止。
百行之首,立人斯著。
子之有之,谁毁谁誉。
修名既立,老至何遽。
谁其执鞭,吾为子御。
刘略班艺,虞志荀录。
伊昔有怀,交相欣勖。
下帷无倦,升高有属。
嘉尔晨灯,惜余夜烛(○梁书王僧孺传。南史王僧孺传。《诗纪》七十八。)
首夏实清和,馀春满郊甸。
花树杂为锦,月池皎如练。
如何于此时,别离言与面。
留杂已郁纡,行舟亦遥衍
非君不见思,所悲思不见(○古文苑九不署作者。《诗纪》五十七。又《类聚》二十九作谢朓别王僧孺诗。引练、宴、见三韵。)
檐外莺啼罢,园里日光斜。
游鱼乱水叶,轻燕逐风花。
长墟上寒霭,晓树没归霞。
九华暮已隐,抱郁徒交加(○本集一。《诗纪》八十四。)
星稀初可见,月出未成光。
澄江照远火,夕霞隐连樯。
贱躯不测,玉体畏垂堂。
念别已零泪,况乃思故乡
⑴ ○本集一作敬酬王明府。《诗纪》八十四。
李赋 北宋 · 吴淑
猗欤秾李,果中之美。
仙缥神红,冬华春子。
或传芳于黄建,或衒名于青绮。
武子拔树以责吝,王戎钻核而彰鄙。
玉华连理之奇,房陵朱仲之美,安阳晖章之鲜茂,中山杜陵之滑旨。
或以颜子为称,或以韩终见纪。
有赤驳之状,有无实之称。
或沉于寒水,或报以琼英。
边春则见于方外,员丘则载彼仙经。
著正冠之令范,振成蹊之美声。
亦有餐玄云而得道,食如瓶而有光。
螬而可咽者井上,苦而不食者道傍。
伯阳指之以定姓,僧孺辞之于先尝。
斯朱李之为美,冠众果之鲜芳。
龙魔赋 北宋 · 李廌
陟神嵩之岝崿兮,背东址之陂陁。
蹑缘云之磴以左旋兮,上有绝壁之嵯峨。
畜云雨之液以潴聚兮,不为斯干;
钟烟岚之秀以蕴结兮,菀为卷阿。
幽然九潭,黯然澄波。
有九龙各居其渊,龙姥字之,故驯以讹。
维龙之姥,神变实多。
或为封豕,或为长蛇。
或为大厉,或为姣娥。
匪噬匪毒,喜为戏魔。
潭滨之民,习于见闻。
匪苟为魔,必魔令人。
比有大士,习于桑门。
精进甚勇,岁月已勤。
诛茅为庐,介于潭滨。
龙忌且媢,义弗肯宾。
肆其愤心,喷为怒雷。
雷电驰骋,风雾纠纷。
日月藏辉,宇宙为昏。
俄为巴蛇,千寻雪鳞。
摇毒怒视,烟飞火燃。
锯牙舟腹,巨象可吞。
欲魔若人,望户以奔。
首大于户,进不可前。
舌如虹蜺,其利如鋋。
忽摇摇而入户兮,噬顶领而垂涎。
彼方屏气听息,宴坐安禅。
游心于无我,寄我于自然。
天地皆定,万物不迁。
何生何死,何丧何全。
观者为慄,定观自安。
龙悟其妄,辄悔而悛。
恍兮忽失,盖惭以旋。
嗟夫!
天用莫如龙兮,介虫之君。
动而天通兮,致雨而兴云。
以变以化兮,乃为魔而甚勤。
妄喜妄怒兮,何自悔其能神。
恃不可以制畜,故恣戾而匪循。
乌在其能潜能跃,能飞能伏,而比德于圣人。
潭滨之民曰:凡魔之族,讵止龙哉。
纷纷斯世,多恶端正。
令能相竞,名能相胜。
势相盛,功相病。
其魔有甚于龙姥,厥口善污于贤圣。
或忌人德,或恶人修。
翕訾张侜,覆用为仇。
四国流言于姬旦,宋桓施厄于尼邱。
市人毁参而疑曾母,臧仓沮孟而止鲁侯。
乐侯丧成功于即墨,武安赐槃剑于杜邮。
乃及绛侯安汉,疑行县而为乱;
条侯襄难,谓地下之必叛。
董相祸兴于步舒,贾傅被抑于绛灌。
陈甘沮功于稚圭,萧刘遭谗于恭显。
燕盖毁霍,薏苡诬援。
在唐名臣,亦多间隙。
无忌元舅,敬宗罔以大逆;
郑公忠良,彦博浼以形迹。
德宗猜忌,武照罗织。
卢杞蔽贤,高阉谮白。
李西平之勇智,延赏败其谋;
赞皇公之刚明,僧孺毁其绩。
故小人之为魔,惟必累于正直。
魔正直之一二,胜庸凡之累百。
其心曰魔于庸常,我魔匪强。
惟魔正直,可使彼伤。
彼方砥砺,日务自异。
魔之何如,恐异于己。
魔之遂屈,乃协厥意。
魔之益励,终异厥类。
吾闻是言,有感余志。
以魔为师,维魔之畏。
俯仰天地,奚怍奚愧。
一坐据梧床刃消,五星竞耀烛秋宵。
扫厅禁近延僧孺,孰谓诗书避赋繇。
德远叔坐上赋肴核八首 其二 牛尾狸(1179年12月) 南宋 · 杨万里
七言绝句
琼瑶风骨褐衣裘,野果初红玉露秋。
僧孺唤渠登榜尾,季狸只合隐山头。
次韵德孚咏梅 南宋 · 李洪
七言律诗
徙倚名园锁绿苔,亭亭冰艳为谁开。
乍疑奔月常娥去,忽见寻梅僧孺来。
浅笑故应窥水镜,片飞看复落深杯。
王孙家有雪儿唱,莫待霜天晓角催。
登台日费万缗钱,宾从如云剑履骈。
食鼎歌钟移楚地,貂金佩玉整唐天。
缅怀𣄛钺熊旂里,尚有冰辞雹语传。
偃月堂中人用事,牛家僧孺得称贤。
共 2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