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八 义解五生辛氏。陇西人。毗之后。其父有子三。伯原明仕魏。官至尚书。仲为沙门。号法爱。瑗其季也。师事梁州沙门慧开。开不测人也。而钟爱瑗曰。他日于佛法当有力。使游学四方。依道场慧观乃入庐山脩禅。宋文帝访能述生公顿悟义者。江州刺史庾登之。以瑗闻。诏问之。瑗伸辩详明。何尚之叹曰。吾以谓生公殁后。微言永绝。今日复闻象外之谈。所谓天未丧斯文也。南平王西阳王皆师事之。归庐山注胜鬘。经天保构成。诏瑗居之。王景文至。值方讲。景文叹曰。所举皆所未闻。所指皆出意表。真法中龙也。湘宫成。又诏瑗居之。帝临幸听法。公卿毕集。时以为荣。至齐文慧。又请住灵根寺。太尉王俭有重名。特设一榻。次延之。他人莫与也。永明七年殁。寿八十一。
释法瑗。姓辛。陇西人。辛毗之后。长兄源明仕伪魏为大尚书。第二兄法爱亦为沙门。解经论兼数术为芮芮国师。俸以三千户。瑗幼而阔达倜傥殊群。路见贫寒辄脱衣为惠。初出家事梁州沙门竺慧开。开懿德通神。时人谓得初果。开谓瑗曰。汝情悟若此必能纲总末化。宜竞力博闻无得独善。于是辞开游学。经涉燕赵去来邺洛。值胡寇纵横关陇鼎沸。瑗冒险履危学业无怠。元嘉十五年还梁州。因进成都。后东适建邺依道场慧观为师。笃志大乘傍寻数论。外典坟素颇亦披览。后入庐山守静味禅。澄思五门游心三观。顷之刺史庾登之请出山讲说。后文帝访觅述生公顿悟义者。乃敕下都。使顿悟之旨重申宋代。何尚之闻而叹曰。常谓生公殁后微言永绝。今日复闻象外之谈。可谓天未丧斯文也。帝敕为南平穆王铄五戒师。及孝武即位。敕为西阳王子尚友。辞疾不堪。久之获免。因庐于方山。注胜鬘及微密持经。论议之隙时谈孝经丧服。后天保改构请瑗居之。因辞山出邑纲维寺网。刺史王景文往侯。正值讲丧服。问论数番称善而退。及明帝造湘宫新成。大开讲肆妙选英僧。敕请瑗充当法主。帝乃降跸法筵。公卿会座。一时之盛观者荣之。后齐文惠又请居灵根。因移彼寺。太尉王俭门无杂交。唯待瑗若师。书语尽敬。以齐永明七年卒。春秋八十一矣。时灵根寺又有法常智兴。并博通经论数当讲说。常乃尤能剧谈。为时匠所惮。而性甚刚梗。不偶人俗。
人物简介
【生卒】:414—484 【介绍】: 南朝齐僧。渤海重合人。本皇氏子。其先为北地皇甫氏,避难海隅改姓皇。从沙门道凭受学出家。宋孝武帝时渡江住彭城寺。后厌礼俗乃隐入钟山上定林寺。萧道成曾至寺咨访,以老疾辞,未迎送。齐朝建,萧道成为齐高帝,再幸山寺,远持操不动,乃遣使劳问而去。居山蔬食五十余年,涧饮二十余年,世皆仰其高行。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生皇氏。渤海重合人也。年十六。欲出家。父母不听。因剋苦忏诵。又二年为沙门。从道慧法师受学。通大小乘经论。宋大明中。住彭城寺升明中。住牛落山龙渊寺。年三十一。乃于青州孙秦寺讲授。吐词清彻。风度凝远。一座尽倾。琅琊王僧达有重名于时。特敬礼。造寺以延之。远性仁慈。行青园。脱衣以衣寒者。乞食以食饥者。时大疫。病者相枕。人人料理之。死者为葬。如骨肉。里中化其孝敬。王子鸾造新安寺。荐其毋殷贵人。诏选天下奇德。应选。被徵。大明六年九月。右司谏言。臣闻。邃拱凝居。非期宏峻。奉跪槃伏。岂止让恭。将以昭张四维。缔制八寓。故虽儒法支派。名墨条流。至于崇亲严上。厥繇摩爽。唯浮屠教特异于此。臣等参议以为。沙门接见。皆当尽礼敬之容。诏曰可。远闻叹曰。我剃头沙门。本出家求道。何关于帝王。即曰谢病。移止定林。明帝践祚。迎远为师。不答。建平王景素以栖玄寺致远。又不答。齐太祖将传位。入山访远。辞以老病。足不垂床。太祖诣床下。咨访委悉。及登位。复驾幸远房。以房閤狭小。不容舆盖。驻辇遣使问候而去。远前后居山五十馀年。初犹食。食不继。遂饮涧二十年。以齐永明二年正月。示疾。文慧文宣二王。侍剂药。没寿七十一。帝以书与沙门法献曰。承远上无常。弟子夜中已自知之。远上此去。甚得好处。不必增悲也。诸佳非一二。迟见法师。方可叙瑞梦耳。今正宜为作功德。所须可具疏来也。竟陵王文宣王为塔于南山。高僧传·卷第八 义解五
释僧远。姓皇。勃海重合人。其先北地皇甫氏。避难海隅故去甫存皇焉。远幼而乐道。年十六欲出家。父母不许。因蔬食忏诵晓夜不辍。年十八方获入道。时有沙门道慧。高才秀德声盖海岱。远从受学。通明数论贯大小乘。宋大明中。度江住彭城寺。升明中于小丹阳牛落山立精舍。名曰龙渊。远年三十一。始于青州孙泰寺南面讲说。言论清畅风容秀整。坐者四百馀人莫不悦服。琅琊王僧达才贵当世。藉甚远风素延止众造寺。远赒贫济乏身无留财。有玄绍比丘。每给以金贝。远让而弗受。尝一时行青园。闻里中得时气病者。悯而造之。见骈尸侣病者数人。人莫敢近。远深加痛惋。留止不忍去。因为告乞敛死抚生。恩加骨肉。宋新安孝敬王子鸾。为亡所生母殷贵妃造新安寺。敕选三州招延英哲。远与小山法瑶南涧显亮。俱被徵召。皆推远为元举之首。大明六年九月有司奏曰。臣闻邃拱凝居非期宏峻。拳跪槃伏岂止敬恭。将欲昭张四维缔制八宇。故虽儒法枝派名墨条流至于崇亲严上。厥繇靡爽。唯浮图为教逿自龙裔。宗旨缅邈微言沦远。拘文蔽道在末弥扇。遂乃凌越典度偃居尊戚。失随方之妙迹。迷制化之渊美。夫佛法以谦俭自牧。惠虔为道。不轻比丘遭人必拜。目连桑门遇长则礼。宁有屈膝四辈而间礼二亲。稽颡耆腊而直骸万乘者哉。故咸康创议元兴载述。而事屈偏党道挫馀分。今鸿源遥洗群流仰镜。九仙赆宝百神从职。而畿辇之内含弗臣之氓。阶席之间延抗礼之客。惧非所以澄一风范详示景则者也。臣等参议以为沙门接见皆当尽虔礼敬之容。依其本俗则朝徽有序乘方兼远矣。帝虽颇信法而久自骄纵。故奏上之日诏即可焉。远时叹曰。我剃头沙门本出家求道。何关于帝王。即日谢病仍隐迹上定林山。及景和之中此制又寝。还遵旧章。宋明践祚请远为师。竟不能致。其后山居逸迹之宾。傲世陵云之士。莫不崇踵山门展敬禅室。庐山何点汝南周颙。齐郡明僧绍濮阳吴苞。吴国张融。皆投身接足咨其戒范。后宋建平王景素谓栖玄寺。是先王经始。既等是人外。欲请远居之。慇勤再三遂不下山。齐太祖将升位入山寻远远固辞老疾。足不垂床。太祖躬自降礼咨访委悉。及登禅复銮驾临幸将诣远房。房阁狭小不容舆盖。太祖欲见远。远持操不动。太祖遣问卧起。然后转跸而去。远曾不屑焉。至于寝疾。文惠文宣伏膺师礼。数往参候。时贵卿士往还不绝。远蔬食五十馀年。涧饮二十馀载。游心法苑缅想人外。高步山门萧然物表。以齐永明二年正月卒于定林上寺。春秋七十有一。帝以致书于沙门法献曰。承远上无常。弟子夜中已自知之。远上此去甚得好处。诸佳非一不复增悲也。一二迟见法师方可叙瑞梦耳。今正为作功德。所须可具疏来也。竟陵文宣王又书曰。远法师一代名德志节清高。潜山树美四海餐风。弟子闇昧谬蒙师范。方欲仰禀仁化用洗烦虑。不谓比疾奄成异世。悲痛之心特不可忍。远上即业行圆通旷劫希有。弟子意不欲遗形影迹杂处众僧墓中。得别卜馀地。是所愿也。方应树刹表奇刻石铭德矣。即为营坟于山南立碑颂德。太尉琅琊王俭制文。时定林上寺又有法令慧泰。并善经论继誉于远焉。
人物简介
全齐文·卷十四【介绍】: 南朝齐高平金乡人,字悦祖。少好文学,放诞任气。嗜酒,好谈咏,自比晋郗超。仕宋至国子博士,兼左丞。入齐,高帝赏爱之,迁司徒右长史,与江淹同掌史职。所为条例,多为左仆射王俭所驳。与物多忤,史功未就,徙交州,于路见杀。
超字悦祖,高平金乡人。元嘉中为州西曹,孝建中为宣威府参军,还直东宫,除骠骑参军、宁蛮主簿、镇北咨议,转尚书度支郎,车骑功曹、桂阳内史,入为殿中郎,兼中书郎、零陵内史、征北骠骑记室、国子博士,兼左丞,入齐,迁骁骑将军、常侍、司徒右长史。
人物简介
全齐文·卷三【生卒】:440—493 【介绍】: 即齐武帝。南朝齐皇帝,字宣远,小字龙儿。高帝长子。刘宋末,任江州刺史、中军大将军。萧齐初建,立为皇太子。即位后,以旧怨诛杀散骑常侍荀伯玉、五兵尚书垣崇祖、车骑将军张敬儿等。镇压富阳唐寓之起事。重视文学、教育,立国学,以王俭领国子祭酒。又修订张斐、杜预两家律注成书。崇信佛教,不喜游宴、雕绮之事,临终嘱丧礼从简,不得烦民。在位十一年,谥武,庙号世祖。
帝讳赜,字宣远,小名龙儿。高帝长子。初为寻阳国侍郎,辟州西曹书佐,出为赣令。泰始中征为尚书库部郎、征北中兵参军,封西阳县子,带南东莞太守,越骑校尉、正员郎、抚军长史、襄阳太守,转宁朔将军、广兴相。元徽中,转司徒右长史、黄门郎。出为镇西长史、江夏内史、行郢州事。升明初为左卫将军,转散骑常侍,征虏将军、江州刺史,封闻喜县侯,征侍中、领军将军,转散骑常侍、尚书仆射、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公。齐国建,为齐公世子,加侍中、南豫州刺史,进爵王太子。高帝受禅,为皇太子。以建元四年三月即位,明年改元永明。在位十一年。谥曰武皇帝,庙号世祖。
人物简介
【生卒】:440—501 【介绍】: 南朝齐平阳襄陵人,字希镜。贾弼之孙。家传谱学。仕宋,官义兴郡丞。宋孝武帝曾令注《郭子》。入齐,齐明帝建武中迁长水校尉。竟陵王萧子良令撰《见客谱》,又与王俭撰定《百家谱》。受贿纳庶伧王泰宝入琅邪谱,下狱当死,后免罪。有《氏族要状》及《人名书》,均佚。
人物简介
全齐文·卷二十四【生卒】:441—491 【介绍】: 南朝齐新野人,字景行。学涉文义,风范和润。起家奉朝请,清贫自业。累迁尚书左丞。出为王俭卫军长史。齐武帝永明中,谕诸王年少,不得妄与人接,唯命杲之、江淹五日一诣诸王,使申游好。官至太子右卫率卒。谥贞。
杲之字景行,新野人。为奉朝请,累迁尚书左丞、黄门郎、御史中丞、太子右卫率,加通直常侍,永明九年卒,谥曰贞子。
人物简介
【生卒】:447—497 【介绍】: 南朝齐庐江灊人,字俨望。何佟之子。少清靖,独立不群,所交皆当世名士。初仕宋为州主簿,迁司徒行参军、尚书仪曹郎。入齐,历官吏部尚书。昌宇为人通和泛爱,历郡皆以清白称。官至侍中。谥简。全齐文·卷十九
昌宇字俨望,庐江灊人,宋司空尚之弟子。泰始中,建安王休仁辟为扬州主簿,迁司徒参军、太傅五官、司徒东阁祭酒、尚书仪曹郎,又为建平王景素征北南徐府主簿,出为湘东太守,寻为高帝骠骑功曹,转记室,迁司徒左西属。齐受禅,为中书郎。武帝即位,为王俭卫军长史、竟陵王文学,转扬州别驾,迁太子中庶子,出为临川内史。复为太子中庶子,领屯骑校尉。迁吏部郎,转侍中、临海王西中郎长史、辅国将军、南郡太守,行荆州事,明帝入为侍中、领长水校尉,转吏部尚书,复为侍中,领骁骑将军,建武四年卒,赠太常,谥曰简子。
人物简介
全梁文·卷五十四【生卒】:449—514 【介绍】: 南朝梁吴郡人,字延符。张绪子。少好逸游,不持操行。年三十,始修身改节,尤明《老》《易》。仕齐历尚书殿中郎,武陵王友。齐武帝时,尚书令王俭用事,充与俭有隙,被免官。齐明帝时,为义兴太守,为政清静。萧衍开府,为大司马咨议参军。梁武帝天监初历吏部尚书,举选平允,后为散骑常侍、国子祭酒,登堂讲说,皇太子以下皆至。官终吴郡太守。卒谥穆子。
充字延符,吴郡人,宋太光禄大夫永从孙。齐永明中,行抚军参军,迁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武陵王友,免,起为中书侍郎,转给事黄门侍郎明帝镇军长史,出为义兴太守,历太子中庶子,迁侍中。梁台建,以为大司马咨议参军,迁梁国郎中令祠部尚书,领屯骑校尉,转冠军将军司徒左长史,天监初除太常卿,迁吏部尚书,出为晋陵太守,徵拜国子祭酒,历左卫将军、尚书仆射,除吴郡太守,十三年卒,赠侍郎、护军将军,谥曰穆子。
人物简介
【介绍】: 南朝齐琅邪临沂人。王俭弟。宋顺帝时任丹阳丞。尝告刘秉将袭萧道成,未蒙封赏。齐高帝建元初迁晋陵太守,有怨言。兄俭虑为祸,乃因褚渊闻之于帝,诏赦罪,徙永嘉郡,于道伏诛。
人物简介
全齐文·卷八【生卒】:451—491 【介绍】: 南齐琅邪临沂人,字伯宝。王僧虔子。少与从弟王俭共学书。历任吴郡太守、大司马长史、侍中、司徒左长史。子王观尚武帝长女,女为江夏王萧锋妃。慈患脚疾,武帝特许乘车在仗后。
慈字伯宝,僧虔子。仕宋为秘书郎、太子舍人,入齐为安成王抚军主簿,转记室。迁秘书丞、司徒左西属、右长史,试守新安太守、黄门郎、太子中庶子,领射声校尉、安成王冠军、豫章王司空长史、司徒左长史、兼侍中。出为辅国将军、豫章内史,以父忧去。起为建武将军、吴郡太守。迁宁朔将军、大司马长史,重除侍中,领步兵校尉。转冠军将军、司徒左长史,出为东海太守,行徐州事。还为庐陵王中军长史,未拜。永明九年卒,赠太常,谥曰懿子。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