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生卒】:?—1140 【介绍】: 宋僧。温州永嘉人,俗姓焦,字从远。善辩工文。尝依慧觉大师,得天台教法。后主持寿圣丈席,学人趋之如归。有《净业记》、《护国记》。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二如湛。生永嘉焦氏。幼年试经得度。力研教乘。往依车溪卿公。时众已多无所容。惟小室如斗。安之不以为隘。剧暑埋大瓮。实以寒泉。与四友背瓮环坐。以挹其爽。如此数载。众戏目小室。为五瘟堂。后参慧觉。昼夜潜心。尽得教观之妙。初主车溪寿圣。讲馀课法华一部。佛号二万声。有求为知事者。以非器不见。用憾之。夜怀刃入室。则见官客满座。次夜复入。则昏黑失路。又往才入室。见十数人。皆同师形。其人愧恐而遁。平时少睡。夏月坐草莽中。口诵法华。袒身施蚊。门人谓。师年高。宜息苦行。师曰。翾飞之类。安得妙乘。所冀啖我血闻我经。以此为缘耳。后人因表其处。为喂蚊台。晚岁谢事。居閒一小庵。日熏净业。绍兴庚申。端坐念佛而逝。阇维。得五色舍利。
释如湛,姓焦氏,永嘉人也。母梦宝塔矗云,惊而举子。幼年试经得度,首谒东灵钦师,及普慈晖师。所学未就,乃与空相融之车溪依卿师。时众已多,无所容,唯小室如斗,不以为隘。盛暑埋大瓮,实以寒泉,与四友背瓮环坐,以挹其爽。后参慧觉于横山,昼夜潜心,尽得教观之妙。初主车溪寿圣,讲馀课《法华》一部,佛号二万声。平时少睡,夏月坐草莽中,口诵《法华》,袒身露臂,任蚊聚集,略不拂搔,或谓年高,宜息苦行。湛曰:“飞虫之类安得妙乘?所冀啖我血闻我经,以此为缘耳。”后人因表其处为饟蚊台。晚岁谢事,间 居小庵,日薰净业。宋绍兴庚申七月,端坐念佛而逝。阇维得五色舍利,著《静业记》、《释观经疏》、《护国记》、《释光明疏》,又述《金刚会解》、《假名集》。建炎初,述《声闻会异》,其末题云:“匈奴去杭入秀,兵火沿塘,劫掠蜂起,命在不测,聊书此为记。”时事人以为与章安当寇盗纵横而著《涅槃玄义》,其事相类。
人物简介
全宋诗【生卒】:1092—1182 【介绍】: 宋僧。华亭(今属上海)人,俗姓戚,字宜翁,号解空,别号竹庵。得法于本溪卿法师。高宗建炎初,主寿圣寺。绍兴间,移主当湖德藏寺,旋去。孝宗乾道七年,主北禅寺。后复归当湖。有《圆觉手鉴》、《竹庵集》、《山家义苑》。
槜李诗系·卷三十
可观,字宜翁,号竹庵,自称法界庵主。云间戚氏子。十三祝发,宗天台教,历钱塘南屏车溪等山。建炎初,住持海盐当湖镇之德藏寺。退居竹庵。后复住延庆祖刹。入门适九日,因指座作诗。寻归当湖,凿山月池,搆松风台。淳熙九年,年九十九,端坐而化。有《山家义苑》、《菊坡》等集。塔在德藏西北隅,为筑城所毁。邑令谢良弼梦一紫衣老僧曰:“我竹庵和尚也,以塔累公。”旦日,因为缮治立石表之。全宋文·卷三七九八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观。字宜翁。华亭戚氏子。年十六具戒。闻车溪声振江浙。负笈从之。一日闻举唱云。般若寂寥。忽有悟入。如服一杯降气汤。师闻而心服。玉慧觉有横山。命师偕行。读指要。至若不谓实铁床非苦变易非迁。叹曰。语言文字。皆糠秕耳。建炎初。主嘉禾寿圣。迁当湖德藏。居阅世堂。为楞严补注。霅以祥苻延阅二载。以疾返当湖南林。一室萧然。人不堪之。乃曰。松风山月。此我无尽衣钵也。乾道七年。丞相魏𣏌。出镇姑苏。请主北禅。入门适当九日。指座云。胸中一寸灰已冷。头上千茎雪未消。老步只宜平地去。不知何事又登高。魏公击节不已。次以皇子魏王命主延庆。时已八十九岁。行李寂寥。人所叹服。不二载仍归当湖。自题其像曰。维摩诘不坏于身。而随一相老竹庵。坏与不坏。初无欠长。到处江山风月。不是这个伎俩。淳熙九年二月。无疾而逝。师五住当湖。皆退隐于竹庵。因以自号。大慧杲尝过之。对语终日。叹之曰。教海老龙也。师见斋房安像。即诫之曰。汝起居无礼。说无益语。少时焚香之敬。不补终日媟嫚之罪。其谨慎微细如此。观塔。在德藏西北隅。为筑城所夷。知县谢良弼。梦一紫衣老僧。谓曰。我竹庵也。以塔累公。谢寻访。果得塔。因为缮治。复立石表之。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可观,字宜翁,年十六依南屏出家,复从车溪卿有省。宋建炎初,主嘉禾圣寿,选当湖德藏,补注《楞严》,一室翛然,人或不能堪,观顾而乐之,且曰:“松风山月,此我无尽衣钵也。”乾道七年,丞相魏杞请主吴之北禅,入门适当九日,指坐云:“胸中一寸灰已冷,头上千茎雪未消。老步只宜平地去,不知何事又登高。”魏公闻之,击节称赏。尝五住当湖,皆退隐于竹庵,因号“竹庵”云。大慧尝访之,对语终日,退而叹曰:“教海老龙也。”有《竹庵集》、《山家义苑》行世。
人物简介
朋。金华人。自号牧庵。一家教文。背诵几半尽。得车溪之道。主仙潭。徙能仁。讲道日盛。晚主延庆。于方丈扁一室曰。六经堂。中设一几。而初无文字。士大夫怪其诞。众至寺欲屈之。师令侍者先语之曰。诸贤欲何。相见若宾礼。则对坐。商略若请益。则侍立。发问若索难。则客先伸三问。咸曰。乞从宾礼。及对语。援引不已。乃知六经在胸中也。每临讲不预观文。尝曰。我七番讲止观。于正修中。未尝道著一字。又曰。大部中。欲作一难。如片纸大。亦不成。所谓文字性离。皆解脱也。或问。十境十乘。方成观法。荆溪何云不待观境。方名修观。师曰。向伊道。摄事成理了也。又问。圆顿教中。为立阴否。师高声一喝云。阴入重担。尝自现前。何更问立不立。且御众厉。而简左右。或欲师白堂整众者。师曰。吾所以不数数告众者。是有意也。不见道频雷天失威。乾道四年十二月。坐青玉轩。集众念佛。端坐而逝。禀法弟子甚众。师自博强记。不畜科策。尝谓同学竹庵曰。天下只一个半座主。老兄秪半个。问何为半个。师曰。不合多几个纸策也。在仙潭日。竹庵来访。为上讲。师读大科竟。即收帙曰。宗师在座。不敢文文。其对尊宿之礼。尚谦如此。二师(可观、有朋)为学时。车溪夜坐方丈。闻廊庑有天乐声。遣人迹之。声出师房。车溪附壁隙窥之。见二师。于灯前相戏。举手作无声乐。车溪益奇之。故临终。以法道相寄。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二
有朋,字牧庵,金华人。性强记,谒车溪卿法师,昼夜叩谒,尽得其道。主仙潭讲止观,时天衣持法师分卫至境,入寺就听,竦然曰:“我所未闻。”设礼而去。湖人薜氏妇早死,时见怪于室,其家为斋,千僧诵《金刚般若》,请朋演说经旨。妇凭语曰:“谢翁姑一卷经,今乃解脱矣。”翁曰:“千僧同诵,何言一卷?”曰:“朋法师所诵者是。”乾道四年十二月三日,坐青玉轩,请行人讽《观经》至真法身观,令大众唱佛名,留偈坐逝。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