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如学

相关人物:共 33 位
共 2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大贤当佐世,尧时难退身。
如何丹霄侣,却在沧江滨。
柳色变又遍,莺声闻亦(一作又)频。
赖逢宜春守,共赏南湖春。
营道知止足,饰躬无缁磷。
家将诗流近,迹与禅僧亲。
放旷临海门,翱翔望云津。
虽高(一作多)空王说,不久山中人(上句荅端公学无为之句)
饮乾巨海,推倒须弥,廓大灵通更是谁。
馨香秀林栴檀枝,哮吼出屈师子儿。
三千界现一弹指,八万门开双用眉。
知不知,为不为。
道满十处兮心超亿劫,影流万象兮气分二仪(举庞居士云:十方同聚会,冱冱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堂前露柱久怀胎,长下婴儿颇俊哉。
未解语言先作赋,一操直取状元来(黄状元到,云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久渴逢甘雨,他乡见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状元归(举古德道: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愚尝观古人都邑之作。黄绢幼妇者多矣。至如班固两都。张衡两京。左太冲三都等赋。气局轩豁。体势雄伟。自汉魏以来。至于今罕有之。可谓天下之杰作矣。然未免夫后世虚妄之欺。嗟乎。此数人。以不世之才。牵于文章之癖。而有黄榴白鸦之虚诬。都邑之作。亦可谓之难矣。今愚以彫虫之学。任班张之事。得无为学西施之嚬。而反有嫫母之恶乎。且夫寸晷之下。不可得考地志。则于三都之山川草木之名。宫阙鸟兽之类。亦不可坐知矣。故愚窃效崔滋三都之作。先述箕子之德。次及前朝荒淫以亡。然后滥记汉都经营之盛德为赋。虽不足窥前人之作。亦可观风化之何如也。其辞曰。
今夕何夕。云敛碧天。
天风翩翩。明河涓涓。
客有西京谈叟。松都辩生。
相与为友。连袂而行。
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
挟天风以壮观。至汉都而乃息。
汉都主人。引客而入。
坐以华堂。醉以欢伯。
再拜问于谈叟曰。西都之事。
可得闻欤。叟曰诺。
惟我西都。在海之东。
襟大江之溶溶。负巨岳之嵩嵩。
缅箕子之受封。振文风于东方。
陈九畴与八条。纳斯民于康庄。
遂令左衽之徒。变为衣冠之俗。
懿风淳而俗美。宛镐京之日月。
岂山溪之足赖。谅仁风之暗结。
何孱孙之不继。奄巩基之瓦裂。
虽先圣之已矣。俨清风之如昨。
民到今受其赐兮。闻弦诵之不绝。
兹西都之一区。异寻常之陈迹。
抚山川以浩歌。念明德兮伤神。
主人于是。闻言而喜。
将书其绅。松都辩生。
亦欲誇以中京之丰。乃言于主人曰。
盖闻天以日月为纪。地以四海为纲。
咸阳为王者之里。洛邑为帝王之乡。
拔萃于班固之赋。标名于张衡之笔。
子亦闻松都之事乎。请为子陈之。
于赫丽祖。合三为一。
赫矣建都。是为松京。
郁郁青木。屹屹高城。
耸宫室之撑天。纷鸡犬之相闻。
长堤紫陌之逶迤。歌童舞儿之缤纷。
壮平皋之游畋。极后宫之繁华。
公子王孙之遨游。琼姬玉女之如花。
拟金陵之豪华。倒秦关之险阨。
风流之浩浩无涯。羌难得而备说。
览山川之壮固。实王者之攸御。
言未讫。主人赩然不悦曰。
客之言过矣。昔者。
西宾言戏而受侮于东主。凭虚好奢而见辱于安处。
不亦宜乎。吾闻固国不以险。
兴邦必以德。是以箕准荒淫。
千年之基草没。辛隅虐民。
操鸡之业云灭。彼两都之为墟。
曾不满夫一噱。子独不闻汉都之盛制乎。
当其丽季板荡。干戈不息。
文恬武嬉。上陵下谗。
下民仰而上诉。上帝怒而降监。
乃致命乎圣祖。作生灵之明辟。
圣祖于是。授金尺于梦寐。
协天人以决策。遂使区宇再造。
日月重光。于以定鼎于汉之阳。
壮哉地势。天辟地设尔。
其首善之地。豪侠之窟。
四方之所辐辏。风化之所由出。
前南山之崔嵬。后北岳之崭巅。
真天府之胜地。宜列圣之相传。
今圣主之在上。乃善继而善述。
法夏禹之卑宫。察周书之无逸。
惟仁德焉是宅。何山溪之足说。
宇宙郁兮阳春。乾坤调兮玉烛。
俾圣子与神孙。传万世而不拔。
然则彼五百年松都之基。八百载西京之业。
又乌可与言于今日哉。辩生于是。
矍然失容。逡巡避席。
傥非主人之诲我。吾其为醢鸡之烛臅也。
乃相与歌曰。平城月明。
松都云飞。故国无人。
吾谁与归。再歌曰。
圣人作兮河水清。两京破兮汉都开。
早归来兮青云路。不知此身之登于春台也。
咏梅 其一 明 · 贞白子
五言绝句
贞白子问于玉洁先生曰。诗可学乎。曰。不可。学诗如学禅。自有古人公案。先生因甚道诗不可曰。待汝学禅了。方向与汝道。曰。则不问。请问不可。曰。言之则触。不言则背。触也落这边。背也落那边。不触不背。中中而入。方许你觑得本分风光。曰。弟子根机下劣。时缘未到。今闻先生之言。与蚊虻咬铁牛相似。请先生不惜方便。下一转语。以终惠焉。先生默然良久。微吟上八绝。贞白子听之。竦然有个省会处。即呈偈曰
缕玉制衣裳,啜冰养性灵。
年年带霜雪,不识韶(一本作昭)光荣(按后人评曰此遁世间之意)
将归简三如学公 明 · 通润
五言律诗
晓起春寒甚,思君岩上庐。
当门雪几许,倚杖兴何如。
不日理归棹,无人传别书。
临行重相忆,先此寄双鱼。
寒烟蔼蔼雨霏霏,草绿江南春未归。
满树桃花君莫问,道人今已学无为
赠洪星州(瑞凤) 明 · 柳根
五言排律
人有恒言曰。晚节难。余少时得闻斯语。不知为何所指也。余今且老矣。于身固已试之。古之人岂欺余哉。孔子曰。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玆其所谓难欤。苟无定力。虽知当戒。谁得以制之。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老而不衰。其必由学乎。学之道奈何。孟子扩前圣所未发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老而不衰。其不在养其气乎。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志之帅其气者有未至焉。则气之充于体者有时而馁。少也犹得犹人。老而衰也。不能有卒。前后如二人者何限。甚可惧也。如欲养其气。必自知言始。持其志养其气。俯仰无所愧。然后庶免为罔之生。而晚节不足忧。昔卫武公年九十。犹作抑戒以自警。虽过四十五十而无闻。安可以老遂已乎。余有故人。志学者也。垂老冰檗自持。今适出宰山水郡求别语。遂书此以赠之。
乃祖南阳秀,东方杜审言。
二难才独步,三百学专门。
赤管魁重试,青毡托后昆。
登瀛继通籍,握节踵承恩。
叶茂枝由干,流长水有源。
云程接霄汉,风翮看飞翻
⑴ 古事。即官用赤管。公之大父。以水曹正郎魁重试。公亦中甲科。
盖余未弱冠。赘公之侄判书公门。始拜公于南城外之第。是时公年已六十四。位显且剧。而端坐读书。萧然如学究。尝辱一言提撕。余尚少。虽不敢窥测其事业。而犹知其为笃学君子。退而闻诸判书公。知公之行于家者。无非学之推也。后十一年而公卒。于今三十年。余发亦种种矣。警欬如昨日。尚忍为此文哉。盖按公状。而益知公平生皆从学问中来。公幼有成人器度。年十三。始从姊夫圭庵宋公。遂闻为学大方。自是日检其身。平居。必晨起盥栉。读圣贤书。会心处。乐而忘食。晚又好易。未尝去手。尝曰。数则吾不知。理则程传尽之。自可乐也。诲子弟。必以小学为先曰。朱子发挥六经。其业固广。然只是编辑此书。其功为第一。居丧庐墓。奠具必亲执。孝慕诚敬。无所不自尽。祭式一依文公家礼。家法肃如严朝廷。遇族党能别以恩。贫无资者。咸取足焉。圭庵之遘祸也。公终身悲恸。抚其孤不啻己儿。始为正言。有玉堂官带备局者。公启筵官不可兼仕杂职。以乱其思虑。及盛玉堂。将进讲。必斋宿以入。声音清亮。论议剀切。务以诚意格君。柳公希春常曰。如某者。不可一日离讲席。宣庙初载。诵诗访落篇。仍陈敬之之义。又举程子天德王道之语。论谨独之功。同时登对者出曰。真讲官也。宣庙尝命修庆会池砌。公于上前。争以为不可侈于旧。上厉声折之。公不色沮论。谏愈益恳。观者叹服。退溪先生力辞赞成。累召不至。公以司谏启曰。李滉贤人。本不可以爵召。乞姑许其恳。至诚特召。上如其言。退溪果至。每曰。吾以权司谏故有此行。后累乞归不许。政院径请给马以送。公上疏论之。其略曰。贤者之去留。人心之向背。国家之存亡。系焉。某识见高深。论议精粹。当此进讲方急。未闻絷驹。反请给马。何耶。言甚切至。士林韪之。己卯间。朝论携贰。栗谷先生李珥务欲调剂。反为所攻。时白公仁杰上章论时事。其打破东西一款。实栗谷之意也。言者将论栗谷代人作疏。公以大司谏独启。以为所论果是。则虽代述何妨。乃引程子代彭思永作疏事以明之。遂为同僚所劾递。又于筵中。群议攻珥。公独启珥忠赤无他。其馀可恕。时流滋不悦。以公长德宿望。亦不敢显挤。及癸未。北鄙事起。栗谷主兵。悉心担国事。三司将因军务间过差以攻之。公适为副提学。同列发议。初若略纠者。公长者信而许之。劄出。诋以擅国慢君。公惊以为乃至此。则非吾意也。欲遂己之。众皆年少气锐。一谈和附。公以孤踪。猝然独当。力既不可沮。又欲䌤缝毋激。遂苦争终日。删去过中语。终不免联名劄中。宣庙方向重栗谷。恶其倾轧。窜首倡三人。公亦坐此。出为星州牧使。不知者或疑公。而知公者不以是累公。然公则以为平生之恨。其为州。政尚平恕。必使吏畏而民爱。以故所至号治。去后常有思。始公中丁酉司马。后太学荐公行义。初授义禁府都事。例迁直长。壬戌。登第。仍升典籍。自是历扬华要。台阁则正言、献纳、持平、掌令、司谏、执义、副修撰、修撰、副校理、校理。或有前后屡更者。省署则礼兵曹佐郎、正郎、检详、舍人、直讲、司艺、司成、司导、尚衣正。长带知制教。或兼春秋馆。盖九年间也。庚午。以判校特拜同副承旨。升至左。癸酉。以圣节使朝京。乙亥。出拜黄海监司。入为户兵部参议、参知。长薇垣胄监。拜吏曹参议、都承旨、副提学。治星州一年。移拜光州。病还。丁亥。丐闲。又出判春川。瓜满还京。辛卯七月。卒于第。距公生戊寅。得年七十四。讣闻。官致吊赐祭赙。其年十二月。葬杨根禾大谷丑坐未向原。公讳德舆。字致远。其上世曰太师金幸。实新罗宗姓。佐丽祖讨逆有大功。以为达权炳几。赐今姓。封安东为食邑。十传而至赞成㫜。生讳溥。位冢宰秉文柄。谥文正。勋名福德冠世。五子三婿。皆封君。其第四曰煦。忠宣王见而奇且爱之。养为子。赐姓王。封鸡林大君。再作相。有大臣度。生大司宪重贵子肃。入国朝。复姓权。为恭安府尹。赠户曹判书。高祖讳循。判济用监事赠汉城府右尹。曾祖讳实。济用监判官赠吏曹参议。祖讳龄。工曹参议赠刑曹参判。考讳博。尚州牧使赠吏曹参判。妣吴氏。海州望族。典牲署奉事致精女。检校监仁裕后。公先夫人。固城李氏。佐郎后之女。生一男二女。男克纯。早死。女长适士人沈守崙。次适宗室咸宁君寿璿。沈生一男一女。男徽。女适洪世则。徽生二男一女。咸宁无子。以灵川君侹为嗣。后夫人平山申氏。高丽忠臣壮节公崇谦之后。己卯名贤吏曹判书文节公鋿之孙。开城经历匡国之女。有志行。为南冥、大谷所称。夫人生于法家。以礼顺偕长。及归于公。事君子尽妇道。御仆妾惠而威。遇先出逾己出。闺庭之内无异言。四十年一日也。公卒之翌年壬辰卒。春秋五十八。葬公同茔。生一女一男。女适别坐李廷直。先逝。男克中。进士世子洗马。侧室子克慎。克恭观象监参奉。别坐生一男琡。监察。洗马娶判官南琯女。生五男一女。长尽己翰林。次责己、次直己、次儆己进士。次为己。女适士人李敏开。监察生三男一女。翰林生二男二女。责己生一女直己生二男。儆己生二男一女。为己生一女。公简重端方。谦和温粹。早从师友。笃于自修。动容周旋。悉裁以礼。以是重诸公间。人目之以精金美玉。然喜自敛晦。不露圭角。平居苦疾病。退然如不自胜。及其临事也。虽不苟为异同。而义所当为。则毅然能自立。好恶是非。绝无偏系。公馀杜门。一切荣利。淡如也。于词华。虽不役志。遇兴之作。往往冲淡自得。与人谈论。情境洒然无一毫障蔽鄙倍之气。未尝形诸色辞。故人见其貌而敬。与之居而爱而不能舍。虽其资质之美。盖得之学力者尤多。斯其所谓恺悌君子和而不流者非耶。然其年不满德。位不配行。岂不尽其馀以昌其后者耶。洗马砥行。能守家业。学优而不求闻。内翰诸君文行彬彬。噫。公之所以不尽其馀者。其不在斯欤。遂为之铭曰。
权自罗宗,入丽始隆。
锡姓以功,惟德与位。
世趾其美,垂一千祀。
既丛既积,乃钟魁硕。
克光其籍,家庭袭训。
粹然天分,济以学问。
惟日淬砺,乃仪于世。
华问以揭,徇不喜纷。
介而能群,如玉之温。
执经登筵,仁义陈前。
一心无偏,从容中规。
精白自持,庙堂之姿。
惟不卒施,学以遗之。
积庆攸基,其尚不亡。
益绵以昌,百世之光。
共 2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