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绍琦

相关人物:共 14 位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3 【介绍】: 明山西蔚州人。号古溪,人称香岩和尚。本姓张。幼为牧童,十四岁从云中天晖和尚出家,读藏经五年。景泰三年,住南阳香岩寺,不一年离寺,出访名山高僧。天顺五年起住金陵高座寺。成化初圆寂。工诗,有《药师科仪》、《雨华集》。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觉澄。
山后蔚州人。
十岁不茹荤。
从云中天晖[日/〦/水]公落发。
痛绝人事。
阅大藏。
越五寒暑乃周。
后因提无字话有省。
道誉隆起。
钜卿名公。
交荐之住南阳香严寺。
大为人所归。
逾年弃去。
上西蜀。
游江南。
受大戒于杭之戒坛。
还登太冈山。
访月溪和尚。
又入投子。
楚山琦禅师
遂获印记。
俄而别去。
养静固始之南山。
星霜频易。
又往五台。
礼文殊请光瑞。
得如所祈。
密有感悟。
还鄘城。
逢天界首座清宁。
请居高座寺。
寺后即雨花台。
梁云光法师讲法华。
天雨花处。
师遐继芳躅。
善于开导。
键闭山居十馀载。
足不蹑城市。
而闻风者从化。
有药师科仪雨花集。
行世。
成化癸巳八月九日。
端坐夷然而化。
少息。
众皆凄泣。
又徐开目曰。
不须如是。
复瞑目长往。
廖中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顺昌人,字用中。
成化十一年进士。
历官刑部员外郎。
林俊以言事下狱,中使人照顾其家属,又遣仆送俊至贬所。
升山东按察佥事,筑寿张堤岸。
官至副使。
居家事继母孝,与异母兄弟和睦相处
维基
廖中(1435年—?),字用中,福建延平府顺昌县人,民籍。进士出身。早年出身国子生,成化四年(1468年)戊子科应天府乡试第一百三十二名。成化十一年(1475年)乙未科会试三十一名,殿试登进士第二甲第五十名。
纪贤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广平府永年人,字若愚,号筱庵。
少孤贫,事母至孝。
抚幼弟四人,著家范数十条,同炊者五十余人,皆和睦相处
有《读史咏情诸集》。
毕锵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毕锵(1517年—1609年),字廷鸣,号松坡,南京池州府石埭县(今安徽省石台县广阳镇)人。
嘉靖甲辰进士,万历年间累官户部尚书,谥恭介。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登甲辰科进士,授刑部主事,升郎中。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出为浙江提学副使,调任广西右参政。
嘉靖四十年(1561年),升任广西按察使,同年改任浙江右布政使;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再调湖广左布政使。
隆庆元年(1567年),召为太仆寺卿,未赴任,改任应天府尹。
海瑞巡抚江南,发送公文到应天府,将应天官员视为下属,毕锵拒不接受。
海瑞考核毕锵的政绩,反而相处友善。
历升南京户部右侍郎,负责粮食储备。
隆庆六年,入朝担任刑部右侍郎。
万历二年(1574年),改任户部侍郎,统辖仓场。
晋升为南京户部尚书,告病归。
后出任南京工部尚书,改任吏部职,万历十三年,召任北京户部尚书。
其所奏多切中要害。
神宗身边的宠幸之人从中阻挠,没有能全部施行。
毕锵则以年老为由请辞获准。
神宗准许他乘驿车回乡。
毕锵遇事严守公正,享有众望。
八十岁时,明神宗派人问候,加封太子少保。
后又两次派人慰问。
其孙毕汝楩携带奏表入朝答谢,神宗下诏收他为太学生。
毕锵九十三岁去世。
赠太子太保,谥恭介。
丁士美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淮安府清河人,字邦彦,号后溪。
嘉靖三十八年进士。
万历初年官吏部左侍郎。
居官不受馈赠,与人相处,态度谦和,而是非分明。
遭父丧,以毁卒。
维基
丁士美(1521年—1577年),字邦彦,号后溪,直隶淮安府清河县(今属淮安市)人。明朝状元、政治人物。官至吏部左侍郎。应天府乡试第十九名举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登己未科一甲第一名进士。历官翰林院修撰、右春坊右谕德、侍读学士、掌翰林院事兼教习庶吉士、太常寺卿、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丁士美历仕三朝,辅导二帝。因父丧致仕,卒于家。追赠礼部尚书,谥文恪。

人物简介

维基
王世扬(?
—1608年),字孝甫,号怀棘,直隶广平府广平县人,民籍。
万历四年(1576年)丙子科顺天府乡试第二十三名,万历五年(1577年)联捷丁丑科会试第三百名,登三甲第七十六名进士。
初授行人司行人,万历十年(1582年)选为湖广道监察御史,巡按河南。
十七年(1589年)八月升为大理寺右寺丞,历任大理寺少卿、延绥巡抚。
万历十九年(1591年)九月,改任宣府巡抚。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因镇边有功擢升为左副都御史协理都察院事,后又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五月升为兵部右侍郎、宣大总督,万历二十七年三月(1599年)升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协理京营戎政,九月晋升兵部尚书兼戎政尚书。
万历三十二年丁忧还家与四邻和睦相处
叙宣大功,加太子少保,服阕起用。
万历三十六(1608年)年世扬卒于家,赠太子太保。
张第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张第(16世纪—17世纪),字凤涂,湖广承天府钟祥县人,军籍。
张第为人公恕谦谨,与人相处和善,是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的进士,授潞安知府,改任琼州知府,保障地方人民,辞官后与县邻子弟仆从一同出入,循礼得不知曾为官员,致仕十多年后,乡人建坊纪念他的功德。
郭文灿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郭文灿(17世纪—17世纪),字中白,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人。
郭文灿个性力行孝悌,是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的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成进士,获授大同知县,饥荒时人民欠饷,他就卖掉田里千亩代偿;不久改任户部主事,有才能名声,调官刑部浙江司主事,因病辞官回乡,不再出仕,在别业居住,与农圃相处,死后入祀乡贤祠。

人物简介

维基
李岱阳(1616年2月28日—17世纪),字乔岳,号贰公,河南开封府封丘县人。
李岱阳自小聪明,读书学习八股文不跟随塾师训导,为文独树一格,从父赠中宪公觉得惊奇,而他在家孝友,与族人也相处融洽。
顺治二年(1645年)乙酉科河南乡试举人,三年(1646年)联捷丙戌科进士,先在工部观政,后获授汾阳知县,汾阳是山西大邑,繁剧难以治理,他到任后细心询察,罢去地方弊政,裨益人民的则提出实行,不足一年吏畏民安,有「慈母神君」之誉,山西巡抚特别写下奏章推荐他,他却因为刚直忤逆御史被罢官,人们都觉得可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01—1782 【介绍】: 清僧。直隶新河人,俗姓赵,字达天。年十九出家。雍正、乾隆间于嘉兴寺居讲法授徒,戒传十四期,说法三十余会,成就甚众。旋出任拈花寺等寺庙住持。清廷开清字(满文)译馆翻《大藏》诸经,通理率众僧日于馆所讲解佛教经义,封阐教禅师。有《法华指掌疏》、《楞严指掌疏》、《圆觉新义疏》、《金刚新眼》等。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八
释通理,字达天,姓赵氏,新河人也。
父士公,母白氏。
生性端慧,不随俗嚣,方在龀龄,便解超善。
投妙音铎师薙染,依显如珍,始肄经论。
年二十,礼潭柘山岫云寺德彰受具,研精律部,津津以讲习为念。
因负笈都门,初听《弥陀》于善应,微有开省。
复依衍法听《楞严》,别见会心。
雍正三年甲辰,不二老人于京北香岩寺讲《法华》,理参之,每于难解释处,辄有新悟,老人屡印可焉。
退而隐居妙峰山下石草精舍,有志注释《法华》诸经,尝于《方便品》初双叹二智之文,顿发疑情,至视听罔觉,食不知味,十馀日不能措一词,凝然深究,苦无所得。
偶读经至如是相处,忽然了解,自是遍阅诸经,泮若冰释矣。
已而复至岫云,参洞翁律主,探四分止作之宗,研五篇轻重之谊,水乳交融,乃受南山之传。
又入京师,参永祥有祖,深得秘要,遂发明十宗五教之旨,不遗馀力,为清代中兴贤首一人。
后为万善教授二载,辞居遗光,老屋败椽,讲诵不辍。
移主嘉兴、善应、香界、拈花诸山,讲经三十馀会。
每逢举拂,万指环绕。
弘戒十四期,造就新学不可胜计。
理尝阅清凉《大疏》,识台山为菩萨住处,遂发心往礼,止万缘庵,讲《报恩经》,为台山供养。
一日至北台,霁日光风,倏忽白云叆叇,山谷中有光芒,若一道银汉,但天色向晚,罔识归途,因默祝曰:“菩萨示我。
”遂拜而起,俄顷之间,已及庵门。
欢喜而入,谓众曰:“菩萨送我来。
”因作礼赞偈曰:“菩萨慈悲,不可思议。
六十馀里,顷刻而至。
”乾隆癸酉,奉命管理僧录司印务,圆明园佛楼行走,并赐紫衣。
庚子秋,高宗七旬万寿,西藏班禅厄尔德尼来京祝嘏,理与其会,诵赞之馀,畅论佛法大义奥旨,莫不推勘深致。
班禅称善,因赠理以香帛、曼答诸物。
未几,复荷圣恩,敕封为“阐教禅师”。
敕曰:“通理三乘说妙,布花雨于诸天;四谛观空,现鬘云于初地。
悬法门之宝炬,必通定慧之关;结愿海之真香,已 入声闻之座。
宜申渥典,用奖清修。
尔通理不昧前因,克参正觉。
皇畿毓秀,绍尊宿之薪传;禁籞承恩,受都纲之印录。
侍佛楼而合掌,曾依丹地之班;直经馆以斋心,旋荷紫衣之赐。
自溯真如于临济,月镜澄源;近皈胜果于须弥,风幡契旨。
深嘉梵行,特予褒封。
兹以尔为阐教禅师,锡之敕印。
尔其勉阐宗风,勤宣法教。
驻祥轮于腊度,耆龄符老寿之名;示慈筏于春浮,净业注维摩之字。
永曼国庆,益懋僧祇。
”(释通理)弟子心兴,字隆法,继席香界,操履端严,宅心妙要。
著有《山居撰要》、《五经会要》、《八识规矩摘要》,都三卷,名曰《翠微三要》。
通理于雍正癸丑之春,奉旨入圆明园,校对《宗镜录》及教乘诸书。
精心研雔,时契圣览。
及宪庙宾天,始还旧所。
更寻前绪,穷年匑匑,老不遑宁。
所著有《楞严指掌疏》十一卷、《法华指掌疏》十卷、《心经合释》一卷、《金刚新眼》二卷、《盂兰摘要》一卷、《圆觉新义疏》四卷、《普门品别行疏》一卷、《五教仪增注》五卷行世。
乾隆壬寅六月十三日,谓弟子曰:“予八十馀年,未离佛法,且道即今是有佛法?
是无佛法?
”众未之应,理视之微笑而逝,春秋八十有二。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