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宝通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6—643 【介绍】: 唐僧。河东人,俗姓姚。博览众经,以《涅槃地论》为心要。邑多虎暴,都督张逊命志宽祷之,后虎患渐少。太宗贞观中,蒲晋旱,志宽曾曝烈日中祷雨。
全唐文·卷九百四
志宽俗姓姚氏。蒲州河东人。隋青州刺史任予。自幼出家。大业中以事流西蜀。贞观初还乡里。十七年卒于仁寿寺。年七十八。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姓姚氏。河东蒲州人。父青州刺史少知。名历听经论。尤以涅槃十地为心要。东西寻访。殊惜寸阴。且履信无矫妄。尝买衣帛长安市中。其人云。可先付直。明当如数。求所在送至。从之。归为诸僧言。诸僧笑其为所绐。宽曰。自念平生未尝诳物。物岂复肯诳我哉。其人果如约。尤不怠于瞻视病患。近远使舆致房中治。理无小废。或腹痈不易出脓。辄为口𠲿之。炀帝闻其行解。诏居慧日。会杨玄感叛。类下狱待罪。有遣饷。悉分散。无所私。后配役。负土筑御道。同役者。告以既无监检。可稍纵。宽曰业报如此。能自欺乎。顷之并流西蜀。行达陕州。适诸檀越醵以赆。即分散。独遗一驴。以负经卷。次潼关。硕德宝暹。足破莫能进。宛转卧道侧。宽哀之。又舍以载。而身负经卷。达蜀。祷雨弭虎。化风遐播。每阐导散席。衬施随尽。然素所服用。至俭陋孅啬。贞观初。还乡里。旱甚。宽为置坛场。祷雨。如蜀时。曰不得雨者。不处堂房。曝其身三日。而雨大洽。宽所在。有介冑声。夜窥之。则见神人绕行其旁。议者以其常诵维摩经。及戒本。故然。有神素法师者。平生友也。然能交接。于既死之后。复慰以书。兹不录。十七年夏五月十六日。卒于仁寿寺。寿七十八。盖宽口不及利。手不执宝。筐箧之藏。由来绝心。骑乘劳具。终身无涉。垂死。遗命其徒。以篨籧裹尸。用雨椽舁之。林野。无尔纷纭。为无益事。呜呼达哉。
续高僧传·卷第十五 义解篇十一
释志宽。
姓姚氏。
蒲州河东人也。
祖宗仕族不交群小。
父任隋青州刺吏宽。
自幼及长清约知名。
历听诸经以涅槃地论为心要也。
东西访道无释寸阴。
业成登器游讲为务。
生常履信言行不乖。
望似专正而怀抱虚荡。
尝以游学长安诣市买绢。
有人曰。
可见付直明当送绢。
于此便付直。
还寺为诸僧所笑。
宽曰。
自忆不负于人。
岂有人而乖信。
至期果获。
以事陈之。
彼人云。
兵食可亡信不可废。
弟子俗人奉之。
岂意释门缀斯虑也。
宽常诵维摩及戒本。
所居住房每夜必有振动介冑之响。
窃而观者咸见非常神人绕房而行。
又一时夜中房重阁上有打物声。
同学宝通
闻之惊迷不安其席。
宽就而慰之。
犹打物如故。
至旦看之。
乃舍梁将折。
即令拄之得免其命。
其为幽灵所卫如此。
而性好瞻病无惮远近。
及以道俗知无人治者。
皆舆迎房中。
躬运经理。
或患腹痈不可脓出者。
乃口就𠲿之遂至于差。
往往非一。
其慈惠之怀信难继也。
后于中夜室内大明。
及观房外与昼无异。
乃自缝绽衣帛。
不谓神光所照。
后召诸徒方知半夜此相数现。
后遂不怪。
加以开务诱引弘济为业。
道俗胥悦庆其幸遇。
属炀帝弘道海内搜扬。
以宽行解同推。
膺斯荣命。
既处慧日讲悟相仍。
会枭感作逆斋事拘缠。
宽便下狱待罪。
有来饷遗一不自资。
给囚僧欢笑如昔。
后并配徒隶役于天路常令负土使装满笼。
尽力辇送初不懈息。
役僧曰。
此无监检。
当可小停。
宽曰。
业报如此。
何能自欺。
违心行事诚未安耳。
未又配流西蜀行达陕州。
有送财帛祖饯之者。
并即散而不遗。
唯留一驴负经而已。
路次潼关。
流僧宝暹者。
高解硕德足破不进。
宽见卧于道侧。
泣而哀焉。
即舍驴与乘。
自担经论。
徒行至蜀虽有事劳而口不告倦。
其仁恕之性登苦知其人矣。
既达蜀境大发物情。
所在利安咸兴敬悦。
时川邑虎暴行人断路。
或数百为群。
经历村郭伤损人畜。
中有兽王。
其头最大五色纯备威伏诸狩。
遂州都督张逊远闻慈德遣人往迎。
宽乃令州县立斋行道。
各受八戒。
当夕虎灾销散。
莫知所往。
时人感之奉为神圣。
然宽因名立行弘裕有仪。
凡所宣化如风之靡。
每至散席礼䞋相仍。
或至十万二十万者。
皆即坐散尽了无资己。
告施者曰。
财犹种子聚则难繁。
故为散之。
令从用有在耳。
其虚怀应物为若此也。
兼又轻生疏素弊服寻常。
一经御形动经累稔。
爱护之甚有过身肉。
时逢俭岁躬煮糜粥亲惠饥馁。
衔泣说化令诵佛名。
又以所服衣之与毡。
或割或减用充贫乏。
每年冬首预积坐毡履替。
观诸沙门少者便给。
以此为常。
贞观之初还反蒲壤缁素庆幸欢咏如云。
屡建法筵重扬利涉。
时州部遇旱诸祈不遂。
官民素承嘉绩。
乃同请焉。
宽为置坛场。
以身自誓。
不降雨者不处室房。
曝形两日。
密云垂布。
三日已后合境滂流。
民赖来苏有年斯在。
昔在蜀土亦以此致誉。
故使遍洽时谚号为一代佛日。
有沙门神素者。
架业相邻尤所钦友。
以先卒于栖岩。
宽住州寺先绝凶问。
忽降形欢叙欣若生平。
明晚来告乃知其死。
宽致书慰曰。
等同幻境俱禀泡形。
不意之情非复言象。
素法师俗风清美道器冲深。
包总义门研机至实。
但正业久成必之净土。
此方薄运顿失所归。
老病之僧早应先去。
罪重福微犹守馀报耳。
法师不遗故旧。
昨二十五日夜降神共聚同卧一床。
夕言议至晓方别。
情犹今昔。
事即存亡。
冥感之诚未可陈述。
素以贞观十七年春二月二十四日卒。
素见别传。
宽以其年夏五月十六日卒于仁寿寺。
春秋七十有八。
初未终之前右胁而卧枕于右臂。
告门徒曰。
生死长远。
有待者皆尔。
汝等但自观身如幻。
便无爱结自缠。
吾命亦断。
当取椽两根𥱿篨一领裹缚舆送。
无得随俗纷纭为不益事也。
言讫而卒。
时蒲虞等州。
道俗奔赴号恸川野。
屯于圹侧七里人满。
自宽从释种。
静摄居形。
不卧全毡不畜疋绢。
匮箧之事由来绝心。
骑乘劳具终身不涉。
口不及利手不执钱。
或有忤之。
便掩口私默。
不行赞毁于人物也。
曾用钱一千五百。
买驴负经。
既至东京。
值卒科运大贵。
或头至数万者。
同侣欲为卖之。
宽不许曰。
已劳负荷岂复过本乎。
便诣市自出之。
但取元价。
此虽小事廉耻本矣。
神僧传·卷第六
释志宽。姓姚氏。蒲州河东人也。历览诸经以涅槃地论为心要所居。住房每夜必有振动介冑之响。窃而观者。咸见非常神人绕房而行。时川邑虎暴行人断路。或数百为群。经历村郭伤损人畜。中有王兽其头最大。五色纯备威伏诸兽。遂州都督张逊。远闻慈德遣人往迎。宽乃令州县立斋行道各受八戒。当夕虎灾销散莫知所往。时人感之奉为神圣。贞观初还蒲晋。时州郡遇旱诸祈不遂。官民乃往请焉。宽为置坛场以身自誓。不降雨者不处堂房。曝形两日。密云垂布三日已后。合境滂流民赖有年。未终之前右胁而卧。枕于右臂告门徒曰。生死长远有待者皆尔。汝等但自观身如幻。便无爱结自缠。吾命亦断。当取椽两根籧篨一领裹缚舆送。无得随俗纷纭为不益事也言讫而卒。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姓姚。
蒲州河东人。
父任隋青州刺史。
宽自幼及长。
以清约知名。
历听诸经。
以涅槃地论为心要。
东西访道。
无释寸阴。
生常履信。
言行不乖。
尝以游学长安。
诣市买绢。
有人曰。
可见付直。
明当送绢。
于此便付直还寺。
为诸僧所笑。
宽曰。
自忆不负于人。
岂有人而乖信。
至期果获。
宽常诵维摩。
及戒本。
所居住房。
每夜必有振动介冑之响。
窃而观者。
咸见非常神人。
绕房而行。
又一时夜中房重阁上有打物声。
同学宝通闻之。
惊迷不安其席。
宽就而尉之。
犹打物如故。
至旦看之。
乃舍梁将折。
即令拄之。
得免其命。
性好瞻病。
无惮远近。
又以道俗知无人治者。
皆舆迎房中。
躬运经理。
后于中夜室内大明。
及观房外。
与昼无异。
此相数现。
猛以开务诱引。
弘济为业。
属炀帝弘道。
海内搜扬。
以宽行解同推。
应斯荣命。
会枭感作逆。
齐事拘缠。
宽便下狱待罪。
有来饷遗。
一不自资。
给囚僧。
欢笑如昔。
后并配徒𨽻。
役于天路。
常令负土。
使装满笼。
尽力辇送。
初不懈息。
同役僧曰。
此无监检。
当可小停。
宽曰。
业报如此。
何能自欺。
违心行事。
诚未安耳。
末又配流西蜀。
行达陕州。
有送财帛祖饯之者。
并即散遗。
唯留一驴负经而已。
路次潼关。
流僧宝暹者。
高解硕德。
足破不进。
宽见卧于道侧。
泣而哀焉。
即舍驴与乘。
自担经论。
徒行至蜀。
大发物情。
咸兴敬悦。
时川邑虎暴。
行人断路。
或数百为群。
经历村郭。
伤损人畜。
中有王兽。
其头最大。
五色纯备。
威伏诸兽。
遂州都督张逊。
远闻慈德。
遣人往迎。
宽乃令州县立齐行道。
各受八戒。
当夕虎灾销散。
莫知所往。
时人感之。
奉为神圣。
礼䞋相仍。
或至十万二十万者。
皆即散尽。
了无资己。
告施者曰。
财犹种子。
聚则难繁。
故为散之。
令从用有在耳。
兼又轻生。
疏素毙服。
一经履御。
爱护之甚。
有过身肉。
时逢俭岁。
躬煮糜粥。
亲惠饥馁。
衔泣说化。
令诵佛名。
又以所服衣之与毡。
或割或减。
用充贫乏。
贞观之初。
还返蒲晋。
缁素庆幸。
欢咏如云。
屡建法筵。
重扬利涉。
时州部遇旱。
诸祈不遂。
宽为置坛场。
以身自誓。
不降雨者。
不处堂房。
曝形两日。
密云垂布。
三日已后。
合境滂流。
民赖来苏。
号为一代佛日。
以贞观十七年夏五月十六日。
卒于仁寿寺。
春秋七十有八。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一一
释本空,住潮州马颊山。
学于宝通
清周硕勋修纂乾隆四十年刊《潮州府志》卷三○有传。
颂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