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廖叔安

共 3 首
青云驿(810年) 中唐 · 元稹
引用典故:获麟 三公灌蔬 金张 龙醢为臡 噬脐
岧峣青云岭,下有千仞溪。
裴回不可上,人倦马亦嘶。
(一作顾)登青云路,若望丹霞
谓言青云驿,绣户芙蓉闺。
谓言青云骑,玉勒黄金蹄
谓言青云具,瑚琏杂(一作并)象犀
谓言青云吏,的的颜如圭
怀此青云望,安能复久稽(一作栖)
攀援(一作路途)信不易,风雨正凄凄。
已怪杜鹃鸟(杜鹃:参卷1《思归乐》注。),先来山下啼。
才及青云驿(一作归家尘雾暗),忽遇蓬蒿妻。
延我开荜户(荜户:用竹荆编织之门户。),凿窦宛如
逡巡吏来谒(一作来叙别),头白颜色黧
馈食频叫噪,假器仍乞醯
向时延我者,共舍(一作拾)藿与藜。
乘我牂牁马,蒙茸大如羝
悔为青云意,此意良噬脐
昔游蜀门(一本缺,一作关),有驿名青泥
闻名意惨怆,若坠牢与狴
云泥异所称,人物一以齐。
复闻阊阖上,下视日月低。
银城蕊珠殿,玉版金字题
大帝直南北,群仙侍东西。
龙虎俨队仗,雷霆轰鼓鼙。
元君理庭内(元君:道教对女子成仙者之美称。),左右桃花蹊。
丹霞烂成绮,景(一作素)云轻若绨
天池光滟滟,瑶草绿萋萋。
众真千万辈柔颜尽如荑
手持凤尾扇,头戴翠羽笄。
云韶互铿戛(21)霞服提携
双双发皓齿,各各扬轻袿(22)
天祚乐未极,溟波浩无堤。
秽贱灵所恶,安肯问黔黎(黔黎:黔首黎民,指百姓。)
桑田变成海(23),宇县烹为齑(宇县:犹天下。齑:细碎。)
虚皇不愿见(24),云雾重重翳。
大帝安可梦,阊阖何由跻。
灵物可见者,愿以谕端倪。
虫蛇吐云气,妖氛变虹蜺(25)
获麟书诸册(26),豢龙醢为臡(“豢龙”句:豢龙,古代名马。《左传》:“昔有飂叔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饮食之龙多归焉,乃扰畜之以服事舜,舜赐姓曰董氏,曰豢龙。醢:古代酷刑,将受刑者剁为肉酱。此泛指剁为肉酱。臡:有骨之肉酱,此泛指肉酱。)
凤皇占梧桐(27),丛杂百鸟栖。
野鹤啄腥虫,贪饕不如鸡。
山鹿藏窟穴,虎豹吞其麛(28)
灵物比(一作此)灵境(29),冠履宁甚暌(30)
道胜即为乐,何惭居稗稊(稗稊:稗草与稊草,比喻卑微。)
金张好车马(31),于陵亲灌畦(32)
在梁或在火,不变玉与鹈(33)
上天勿行行(行行:刚强负气貌。),潜穴勿悽悽。
吟此青云谕,达观终不迷。
⑴ 岧峣:山峰高耸貌。
⑵ 丹霞梯:即丹梯,升仙之路。杜甫《赠特进汝阳王》:“鸿宝宁全秘,丹梯庶可凌。”邵宝之注:“丹梯,山上升仙之路。”
⑶ 玉勒:玉饰之马衔。黄金蹄:《太平广记》卷三九七引《玉堂闲话》:“佛用金蹄银角犊儿由西合悬梯而上,其间千房万屋缘空蹑虚,登之者不敢回顾,将及绝顶,有万菩萨堂。”
⑷ 瑚琏:皆宗庙盛黍稷之玉制礼器。《论语·公冶长》:“(孔子)曰:‘瑚琏也。’”何晏集解引包咸曰:“瑚琏,黍稷之器,夏曰瑚,殷曰琏。”并:蜀本、卢本、杨本、全诗作“杂”。象犀:象与犀,此指象牙与犀牛角。
⑸ 的的:分明貌。《淮南子·说林训》:“的的者获。”高诱注:“的的,明也。”按,此“的”字本作“的”,后从俗体。《说文·日部》:“的,明也。从日,勺声。”段注:“的者,白之明也,故俗字作的。”圭:通圭,端玉。
⑹ “凿窦”句:在墙上凿洞如圭状以作窗户。圭,古代皇帝诸侯举行祭祀、丧葬等隆重仪式时所用之玉制礼器,长条形,上尖下方。
⑺ 黧:黑中带黄之色。《广韵·齐韵》:“黧,黑而黄也。”
⑻ 假:借。《广雅·释诂二》:“假,借也。”醯:醋类食物。《说文·皿部》:“醯,酸也。”
⑼ 乘我:给我乘。牂牁,国名,在今贵州省一带。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周之季世,楚威王遣将军庄蹻,溯沅水出且兰,以伐夜郎,植牂牁系舡……因名且兰为牂牁国。”
⑽ 蒙茸:形容马毛杂乱不整。羝:公羊。《诗·大雅·生民》:“取羝以軷。”毛传:“羝羊,牡羊也。”
⑾ 噬脐:犹言自噬其脐,比喻后悔莫及。《左传·庄公六年》:“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脐。”杜预注:“若齧腹齐,喻不可及也。”
⑿ 蜀关:即剑门关,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元稹元和四年入蜀,未经剑门,此泛指入蜀之通道。关,蜀本、卢本、杨本、全诗作“门”。
⒀ 青泥:驿名,在青泥岭。《元和郡县志·山南道三·兴州·长举县》(卷二二):“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元稹入蜀,并未行经此处,仅“闻名”而已。
⒁ 狴:兽名,形似虎,有威力,常图其形于狱门,故以之代牢狱。
⒂ 阊阖:传说中之天门。《楚辞·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王逸注:“阊阖,天门也。”
⒃ 银城:《北堂书钞》卷一五八:“《大志经》云:‘大意初入海中,至白银城,次至黄金城,次至水精城,次至琉璃城,龙王各与明月珠。”蕊珠殿:道家、道教经籍中神仙所居之仙宫,亦指道教宫观建筑。《真灵位业图》中有太和殿、寥阳殿、蕊珠宫。
⒄ 玉版:指上有图形或文字、象徵祥瑞或预示休咎之玉片。
⒅ 绨:厚实光滑且有光泽之丝织品,以蚕丝为经,棉线为纬织成。
⒆ 真:道教称修炼得道或成仙之人。《说文·匕部》:“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
⒇ 荑:初生茅草之嫩芽。《玉篇·草部》:“荑,始生茅也。”《诗·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21) 《云韶》:云指《卿云》,古歌名,传说虞舜将禅位于禹,卿云现,乃与百官同唱此歌。《尚书大传》卷二:“舜为宾客而禹为主人……于时卿云聚,俊乂集,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帝乃倡之曰:‘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郑玄注:“卿,当为‘庆’。”韶,舜乐名。《说文·音部》:“韶,虞舜乐也。”铿戛:犹铿金戛玉,形容音乐洪亮动听。
(22) 袿:古代女性所穿之上等长袍。《释名·释衣服》:“妇人上服曰袿,其下垂者,上广下狭,如刀圭也。”毕沅疏證:“上服,上等之服也。”
(23) “桑田”句: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昔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
(24) 虚皇:道教神名。南朝梁陶弘景《许长史旧馆坛碑》:“并證心清,俱漏身浊。离有离无,且华且朴。结号虚皇,筌法正觉。”
(25) 虹蜺:亦作虹霓,雨后、日出或日落之际,天空中所出现之七色圆弧。虹蜺常有内外二环,内环称虹,外环称蜺。
(26) “获麟”句:鲁哀公十四年猎获麒麟,相传孔子作《春秋》至此而辍笔。《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杜预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主出而遇获,仲尼伤周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修中兴之教,绝笔于‘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
(27) “凤皇”句:《庄子·秋水》:“(鹓雏,即凤凰)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28) 麛:幼鹿。《礼记·内则》:“秋宜犊麛,膳膏腥。”陆德明释文:“麛,鹿子也。”
(29) 比:相接。《汉书·诸侯王表》:“诸侯北(比)境,周市(币)三垂,外接胡越。”颜师古注:“比谓相接次也。”
(30) 暌:分开,有距离。《古今韵会举要·齐韵》:“暌,《玉篇》:违也,日月相违。”
(31) “金张”句:金张,汉代金日磾、张安世之并称。二氏子孙相继,七世荣显,后以为显宦之代称。
(32) “于陵”句:于陵,战国时隐士,或谓即齐人陈仲子。《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于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裴骃集解:“《列士传》曰:‘楚于陵子仲,楚王欲以为相,而不许,为人灌园。’”司马贞索隐:“《孟子》云陈仲子,齐陈氏之族,兄为齐卿,仲子以为不义,乃适楚,居于于陵,自谓于陵仲子。楚王聘以为相,子仲遂夫妻相与逃,为人灌园。”
(33) “在梁”二句:《诗·曹风·候人》:“维鹈在梁,不濡其翼。”郑玄注:“鹈在梁,当濡其翼,而不濡者,非其常也。以喻小人在朝,亦非其常。”《淮南子·俶真训》:“譬若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则至德天地之精也。”玉在火而色不变,喻君子坚守其操守;鹈在梁非其常,喻小人暂时得志。
马诗二十三首 其九 (814年) 中唐 · 李贺
引用典故:飂叔
飂叔(一作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神龙赞 清 · 李时善
四言诗
虫莫神于龙者。以其能变化也。鲜采而奇颜。明甲而颔珠。逆鳞经尺在喉之下。而鳞有九九之数。双角峥嵘。角下有耳。或曰龙之以角听。如牛听以鼻蛇听以眼也。亦有无鳞无角之种。此龙之姿也。云以从之。气以瑞之。己为灵异。而身都江海玉渊。手擅雷雨云雾。从意丰约。随时潜飞者。龙之为也。选间神立。风云霹雳。应若景响。涵天地晦六合而易陵谷绽沟洫。欲小则如蚕蠋而伏泉。其亦秉造化之权而能大能小。灵变可畏。物不得触者也。而及云罢雾霁。失其所乘。不能用事。反为小虫之所侮也。古者畜龙。故国有豢龙御龙二氏。及有飂叔安之裔子董父者甚好龙。能求其嗜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而夏孔甲之世刘累者亦学扰龙。其后水官弃之。故龙不生得。易有潜龙见龙飞龙亢龙群龙龙战。若不朝昔见。谁能物之。龙之出没。在春秋之分。而其为物也。被五色而有三停九似。远别于恒物而为灵怪焉。宜人之不易近。而得尽其性者可狎扰而骑也。神物之难近尚能合。况于人之与人。同其德者乎。舍龙而求之龙。龙亦有一大贤得君之象也。在下之潜龙。有利物之道。而权轻位卑。不能达其远抱。龙不为龙。故龙之神亦渊潜而简出。无所为。及天清地定。毒兽不作。飞鸟不骇。入榛薄食荐梅。噆味含甘。步不出坎亩之区。而蛇鳝轻之。以为不能与之争于江海之中。无其自负之资。而骄稚于守静之神物。盛气自多。羞与为友。若乃至于云雾之盛浓。龙以材美能乘游。而威动天地。声震海内。而蛇鳝无材美。故虽遇其时。著泥百仞之中。不能乘游。乃始自知其小。不及于龙之远。愧恨欲死。方龙乘游彼丘山巉岩。虎豹袭穴而不敢咆。猿狖颠蹶而失木枝。不足怪矣。夫跅弛之士。神明内腴而特立异众。有负俗之累。被讟之过实而不克多享人。以其小恶忘大美。人主所以失天下之士也。故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谚曰一犬吠形。百犬吠声。吠声之乱而不察其实。举错多失。使畎亩佚民山谷隐士。囊括自晦。故贤愚共贯则能士匿谋。真伪相错则正士结舌。所以人有皆寐则盲者不知。皆嘿则喑者不知。觉而使之视。问而使之对。则喑盲者穷矣。不听其言也。则无术者不知。不任其身也则不肖者不知。听其言而求其当。任其身而责其功。则无术不肖者穷矣。夫欲得力士而听其自言。虽庸人与乌获不可别也。授之以鼎俎则罢健较矣。故官职者。能士之鼎俎也。任之以事而愚智分矣。于此遵养之时。修士与世主。道合甚危。故为士者虚夸之学不谈。矜诬之行不饰。而九五之飞龙。寤寐风云。去取辨明。舍此喑盲。必起卧龙之勿用。使有虎豹之变。其道合而相得也。不翅如豢龙氏之于龙也。则以国位为车。以势为马。以号令为辔。以刑罚为鞭筴。而马良车固。日取千里。可以调阴阳而时风雨。可以建中和而成位育。乃大有得也。其或可以退而不退。而欲保其身。将顺其恶。则龙失其德。而无以为风云之会矣。人亦有言。龙实不知。此谓凡龙之有欲而见诱于饵者也。神龙异于潜困土蛰毒㜸之属。而头有尺木。能升天能成雨泽而利物。诚可类于辉世之凤。德不可配称于常鳞也。然龙之蛰。可以存身。蛰亦有美于群阴之际。信知龙者君子之象也。赞曰。
袭渊正阳,沈沈其庐。
匝以翠渚,沕若潜鱼。
敛此奇变,盘栖守约。
隐其文章,惟主淡泊。
穷同跛鳖,志犹寥廓。
危独寡友,蛇鳝调谑。
时维未届,受诎俛首。
及得云雨,高下自剖。
龙独乘游,玄冥徘徊。
岳渎献雾,天神乞雷。
助以紫电,褷以飒飒。
一怒可威,磨剥六合。
冥幕蔽霖,或然降伐。
呼嘘阴阳,神化翕忽。
五采燀赫,冲融怪气。
轮囷沸腾,秀丽经纬。
泥蟠天飞,蛇乃变容。
孰图其极,心駴若舂。
有龙在下,匪龙为龙。
甘茶纬艾,架学区中。
尸居怀宝,好古休风。
踠迹失阶,有何求通。
谁知其异,取笑方殷。
众实胜寡,恶隽疵文。
利见何日,身名夭阏。
精若有感,筌宰相达。
端流平衡,踵武周乱。
旁魂四表,大邦维翰。
始知龙德,隐见有时。
隐而不见,是谁之为。
戎何有病,文明之啬。
御圆所惜,胡不梦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