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富上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出家居京师佛寺。
时游终南山水间。
每劝众成辨善务。
虽至老。
未尝懈。
开元之季。
梦人教以手巾袈裟各五百事施回向寺。
寤则备其物如数。
而后遍询回向所在无有也。
忽有一僧谓秀曰。
我知回向处。
君兹俱赍所施物。
与名香一斤。
以从我则回向可得矣。
于是秀许诺。
行二日始觉。
其地极深僻夐绝。
复进见碾石一具。
横道侧。
秀念以为此非迹辙所能到。
而顾有磨硙等器。
则去人居不远矣。
乃出所持香。
焚碾石上。
礼拜哀祷再三。
自午达暮谷中昏雾四塞。
咫尺不相睹。
顷之明霁遥见崖半金碧辉映。
微识其榜曰。
回向之寺。
所偕之僧。
旁赞之努力。
竟造而钟磬镫烛。
影灭声沈矣。
诘且侍者引谒堂上和尚白来意。
和尚使历诸房散所施而所散之施。
且四百九十九事。
所历之房亦尔然。
其人皆在无他往者。
次至一房则尘网暗户牖。
俄有老僧。
谓秀曰。
此固汝主唐天子房也。
共住时颇进修。
而性嗜乐音。
终以犯律堕凡境。
可惜也。
遂拈壁上玉尺八。
予秀曰。
此亦汝主。
在日常所御者。
第今以汝所施手巾袈裟并遗之。
则犹足以旌山中不忘意。
且以趣其蚤来归也。
秀后果见
即取玉尺八。
吹之宛然宿习。
宋高僧传·卷第十八 感通篇第六之一
释法秀者未详何许人也。居于京寺游游咸镐之间。以劝率众缘多成善务。至老未尝休懈。开元末梦人云。将手巾袈裟各五百条。可于回向寺中布施。觉后问左右。并云无回向寺。及募人制造巾衣。又遍询老旧僧俗。莫有此伽蓝否。时有一僧。形质魁梧人都不识。报云。我知回向寺处。问要何所须并人伴等。答曰。但赍所施物名香一斤即可矣。遂依言授物。与秀偕行。其僧径入终南山。约行二日至极深峻。初无所睹复进程见碾石一具。惊曰。此人迹不到何有此物。乃于其上焚所赍香。再三致礼。哀诉从午至夕谷中雾气弥浸。咫尺不辨。逡巡开霁。当半崖间有朱门纷壁绿牖琁题。刹飞天矫之幡。楼直觚棱之影。少选见一寺分明云际。三门而悬巨榜曰回向寺。秀与僧喜甚。攀陟遂到。时已黄昏。而闻钟磬唱萨之声。门者诘其所从。迟回引入见一老僧。慰问再三倡言曰。唐皇帝万福否。处分令别僧相随历房散手巾袈裟。唯馀一分。指一房空榻。无人有衣服坐席。似有所适者。既而却见老僧。若纲任之首。曰其往外者当已来矣。其僧与秀复欲至彼授手巾等。一房但空榻者。亦无人也。又具言之。者僧笑令坐。顾彼房内取尺八来。至乃玉尺八也。老僧曰。汝见彼胡僧否。曰见已。曰此是将来权代汝主者。京师当乱人死无数。此胡名磨灭王。其一室是汝主房也。汝主在寺以爱吹尺八。罚在人间。此常所吹者也。今限将满。即却来矣。明日遣就斋。斋讫曰。汝当回可将此尺八并袈裟手巾与汝主自收也。秀礼拜而还。童子送出。才数十步云雾四合。则不复见寺矣。乃持手巾袈裟玉尺八进上玄宗。召见具述本末。帝大感悦凝神久之。取笛吹之宛是先所御者。后数年果有禄山之祸。秀所见胡僧即禄山也。秀感其所遇精进倍切。不知所终。世传终南山圣寺又有回向也。 系曰。昔梁武遣送袈裟入海上山。法秀诣回向寺燕师命使寻竹林圣寺。此三缘者名殊而事一。莫是互相改作同截鹤续凫否。通曰。圣人之作。犹门内造车门外合辙。虽千万里之远事亦符合者。盖无异路。故如樵子观仙棋烂柯。非止王质。有多人遇棋且姓名不同为烂斧柯者不一。今送衣入圣寺。多者亦如此也。
神僧传·卷第七
释法秀者。未详何许人也。居于京师。游于咸镐之间。以劝率众缘多成善务。至老未尝休懈。开元末明皇尝梦人云。将手巾五百条袈裟五百领。于回向寺布施。及觉问左右。并云无。乃遣募缁徒道高者令寻访。秀出应召曰。某知回向寺处。问要几人。曰但得赍持所物及名香一斤即可矣。遂授之。秀径入终南行两日。至极深峻处都无所见。忽遇一碾石。惊曰。此人不到何有此物。乃于其上焚所携香。礼祝哀祈自午至夕。良久谷中雾起咫尺不辨。近来渐散。当半崖有朱柱粉壁。玲珑如画。少顷转分明。见一寺若在云间。三门巨额谛视之。乃回向也。喜甚攀陟遂到。时已黄昏闻钟磬及礼佛之声。门者诘其所从来。遂引入见一老僧曰。唐皇帝万福。令语人相随。历房散手巾等。唯馀一分。一房但空榻无人。有一衣服坐席。似有所适者。遂却见老僧。僧曰。更往当已来矣。秀复至欲授手巾等。一房但空榻者亦无人矣。又具言之。僧笑令坐。顾侍者曰。彼房取尺八来。至乃玉尺八也。僧曰。汝见彼胡僧否。曰见。僧曰。此是权代汝主者。国内当乱。人死无数。此名磨灭王。其一室是汝主房也。汝主在寺以爱吹尺八谪在人间。此常吹者也。今限亦满。即却归矣。明日遣就斋。斋讫曰。汝当回可将此尺八付汝主。并袈裟手巾令自收。秀膜拜而回。童子送出才数步。又云雾四合。及散则复不见寺矣。乃持手巾袈裟尺八等进于玄宗。及召见具述本末。玄宗大感悦。持以吹之。宛是先所御者。后十馀年遂有禄山之祸。所见胡僧即禄山也。秀感所遇精进倍切不知所终。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居于京寺。游咸镐间。以劝率众缘为务。开元末。梦人云。将手巾袈裟。各五百条。可于𢌞向寺中布施。觉后问左右。并云无回向寺。及募人制造巾衣。又遍询老旧僧俗。莫有此伽蓝否。时有一僧。形质魁梧。人都不识。报云。我知回向寺处。问何所须。答曰。但赍所施物。名香一觔即可矣。遂依言授物。与秀偕行。其僧径入终南山。约行二日。至极深峻。初无所睹。复进程。见碾石一具。惊曰。此人迹不到。何有此物。乃于其上。焚所赍香。再三至礼哀诉。从午至夕。谷中雾气弥浸。咫尺不辨。逡巡开霁。当半崖间。有朱门粉壁。绿牖琁题。见一寺分明云际。三门悬巨榜。曰回向寺。秀与僧喜甚。攀陟遂到。时已黄昏。闻钟磬唱萨之声。门者诘其所从。迟回引入。见一老僧。慰问再三。倡言曰。唐皇帝万福否。处分令别僧相随。历房散手巾袈裟。唯馀一分。指一房空榻无人。有衣服坐席。似有所适者。既而却见老僧。若纲任之首。曰其往外者当已来矣。其僧与秀。复欲至彼。授手巾等。一房但空榻者。亦无人也。又具言之。老僧笑令坐顾彼房内。取尺八来。至乃玉尺八也。老僧曰。汝见彼番僧否。曰见已。曰此是将来权代汝主者。京师当乱。人死无数。此僧。名磨灭王。其一室。是汝主房也。汝主在寺。以爱吹尺八。罚在人间。此常所吹者也。今限将满。即却来矣。明日遣就斋。斋讫。曰汝当回。可将此尺八。并袈裟手巾。与汝主自收也。秀礼拜而还。童子送出。才数十步。云雾四合。不复见寺。乃持手巾袈裟。玉尺八。进上。玄宗召见。具述本末。帝大感悦。凝神久之。取笛吹之。宛是先所御者。后数年。果有禄山之祸。秀所见番僧。即禄山也。秀感其所遇。精进倍切。不知所终。世传终南山圣寺。又有回向寺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1 【介绍】: 唐僧。
蓟州玉田人,俗姓王。
年二十五于范阳延寿寺受具足戒。
后往翠微山问道三年。
寻谒洞上禅师,为入室高弟,嗣其法,住洪州云居山。
禅林僧宝传·卷第六
禅师名道膺。幽州玉田人也。生于王氏。儿稚中。骨气深稳。言少理多。十岁出家于范阳延寿寺。又十五年。乃成大僧。其师使习毗尼。非其好。弃之游方。至翠微会。有僧自豫章来。夜语及洞上法席。于是一钵南来。造新丰。谒悟本价禅师。价问。汝名什么。对曰。道膺。价曰。何不向上更道。对曰。向上即不名道膺。价喜以谓。类其初见云岩时祗对。容以为入室。膺深入。留云峰之后。结庵而居。月一来谒价。价呵其未忘情。于道为杂。乃焚其庵。去海昏登欧阜欧阜。庐山西北崦。冠世绝境也。就树缚屋而居。号云居。衲子亦追求。而集散处。山间树下。久成苫架。说法其下曰。佛法有什么多事。行得即是。但知心是佛。莫愁佛不解语。欲得如是事。还须如是人。若是如是人。愁个什么。若云如是事即难。自古先德。淳素任真。元来无巧设。有人问。如何是道。或时答㼾砖木头。作么。皆重元来他根本。脚下实有力。即是不思议人。握土成金。若无如是事。饶汝说得。簇花簇锦相似。直道我放光动地。世间更无过也。尽说了合杀头。人总不信受。元来自家。脚下虚无力。汝等譬如猎狗。但寻得有踪迹底。若遇羚羊挂角时。非但不见踪迹。气息也不识。僧便问。羚羊挂角时如何。答曰。六六三十六。曰。会么。僧曰。不会。曰。不见道无踪迹。又问。世尊有密语。迦叶不覆藏。如何是世尊密语。膺呼问者名曰。会么。曰。不会。曰。汝若不会。世尊有密语。汝若会。迦叶不覆藏。乃曰。僧家发言吐气。须有来由。莫当等闲。这里是什么所在。争受容易。凡问个事。也须识好恶。若不识尊卑良贱。不知触犯。信口乱道。也无利益。并(音旁)家行脚。到处觅相似语。所以寻常。向兄弟道。莫怪不相似。恐怕同学多去。第一莫将来。将来不相似言语。也须看他。前头八十老人。出场屋。不是小儿戏。不是因循底事。一言参差。即千里万里。难为收摄。盖为学处容易。不著力。敲骨打髓。须有来由。言语如钳如夹。如钩如锁。须教相续不断。始得。头头上具。物物上明。岂不是得妙底事。一种学。大须子细研穷。直须谛当。的的无差。到这里。有什么䠄跣处。有什么拟议处。向去底人。须常惨悚戢翼。始得。若是知有底人。自解护惜。终不取次。十度发言。九度休去。为什么如此。恐怕无利益。体得底人。心若猎月扇。口边直得醭出。不是强为。任运如此。欲得与么事。须是与么人。既是与么人。不愁恁么事。恁么事即难得。又曰。汝等直饶学得佛边事。早是错用心了也。不见古人。讲得天花落。石点头。尚不干自己事。自馀是什么闲。如今拟将有限身心。向无限中用。有什么交涉。如将方木逗圆孔中。多少聱讹。若无与么事。饶汝说得。簇花簇锦。也无用处。未离情识在。若一切事。须向这里及尽。始得无过。方得出身。若有一毫发去不尽。即被尘累。岂况便多。差之毫𨤲。过犯山岳。不见古人道。学处不玄。尽是流俗。闺閤中物。舍不得。俱为渗漏。直须向这里。及取去。及去及来。并尽一切事。始得无过。如人头头上了。物物上通。祇唤作了事人。终不唤作尊贵。将知。尊贵一路自别。便是世间极重极贵物。不得将来。向尊贵边。须知不可思议。不当好心。所以古人道。犹如双镜。光光相对。光明相照。更无亏盈。岂不是一般。犹唤作影像边事。如日出时。光照世间。明朗是一半。那一半。唤作什么。如今人未认得。光影门头户底。粗浅底事。将作屋里事。又争得。又曰。得者不轻微。明者不贱用。识者不咨嗟。解者无厌恶。从天降下。即贫穷。从地涌出。即富贵。门里出身则易。身里出门则难。动则埋身千尺。不动则当处生苗。一言迥脱独拔当时语言不要多。多则无用处。僧问。如何是从天降下。即贫穷。曰不贵得。又问。如何是从地涌出。即富贵。曰无中或有。又曰。了无所有。得无所图。言无所是。行无所依。心无所托。及尽始得无过。在众如无众。无众如在众。在身如无身。处世如无世。岂不是无娆其德。超于万类。脱一切羁锁。千人万人得。尚道不当自己。如今若得。共起初一般。古人曰。体得那边事。却来这边行李。那边有什么事。这边又作么生行李。所以道。有也莫将来。无也莫将去。现在底。是谁家事。又曰。欲体此事。直似一息不来底人。方与那个人相应。若体得这个人意。方有少许说话分。方有少许行李分。暂时不在。如同死人。岂况如今。论年论月。不在。如人长在。愁什么家事不办。欲知久远事。祗在如今。如今若得。久远亦得。如人千乡万里归家。行到即是。是即一切总是。不是即一切总不是。直得顶上光𦦨生。亦不是。能为一切。一切不为道。终日贪前头事。失却背后事。若见背后事。失却前头事。如人不前。后有什么事。僧问。有人衣锦绣入来。见和尚后。为甚寸丝不挂。曰。直得琉璃殿上。行扑倒。也须粉碎。乃曰。若有一毫许。去及不尽。即被尘累。岂况更多。不见寻常道。升天底事。须对众掉却。十成底事。须对众去却。掷地作金声。不须回头顾著。自馀有什么用处。不见二祖当时。诗书博览。三藏圣教。如观掌中。因什么。更求达磨安心。将知此门中事。不是等闲。所以道。智人不向言中取。得人岂向说中求。不是异于常徒。息一切万累道。暂时不在涂路。便有来由。非但恶眷属。善眷属。也觅不得。甚处去。通身去。归家去。省觐去。始脱得诸有门去。去得牢笼。脱险难。异常徒。又曰。如掌中观物决定。决定方可随缘。若一如此。千万亦然。千万之中。难为一二。一二不可得。不见道。显照底人即易得。显己底人即难得。不道全无。即是希有。若未得如此。不受强为。强为即生恼。生恼即退道。退道则罪来加身。即见不得。说什么大话。汝既出家。如囚免狱。少欲知足。莫贪世荣。忍饥忍渴。志存无为。得在佛法中。十生九死。也莫相抛出。生入死。莫违佛法。斩钉截铁。莫负如来。事宜无多。各自了取。有事近前。无事莫立。膺住持三十年。道遍天下。众至千五百人。南昌钟王师尊之。愿以为世世师。唐天复元年秋示微疾。十二月二十八日。为大众开最后方便。叙出世始卒之意。众皆怆然。越明年正月三日。问侍者。今日是几。对云。初三。师云。三十年后。但云祇这是。乃端然告寂。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蓟门玉田王氏子。年二十五。依范阳延寿寺落发受具。始习毗尼藏。叹曰。大丈夫宜求解脱。岂复为义所桎梏耶。由是诣翠微山问道。而即以燕居者三阅寒暑。俄而睹有人衣冠。若使者状。谓膺曰。盍游南方。以参知识乎。忽不见。且有僧从豫章至。为称洞上法席之盛。膺竟造洞山。山一日问膺云。阇梨名什么。膺云道膺。山云向上更道。膺云。向上则不名道膺。后山问膺云。吾闻思大和尚生倭国作王是否。膺云。若是思大。佛亦不作。说什么作国王。 一日山问膺。什么处来。膺云踏山来。山云阿那个山堪住。膺云阿那个山不堪住。山云恁么即子于山得个入路。膺云无路。山云。若无路。争得与老僧相见。膺云。若有路。即与和尚不相见也。山云。此子向后千人万人。把不住在。于是洞山深肯之。 出世居三峰。后徙云居提唱。颇类洞山。时钟传以南平王。据有江西。尤信向。表奏赐紫衣师号。每延请入府。则预令扫除甘子堂。以馆之。千众围绕。供施丰缛。虽荆南成汭。亦慕德遣馈。动盈钜万。天复元年辛酉秋示疾。明年正月三日迁化。
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道膺。
姓王氏。
蓟门玉田人也。
生而特异神彩朗然。
处于重丱崆峒禀气。
宿心拔俗。
争离火宅之门。
拭目寻师。
遂摄锻金之子。
师授经法诵彻复求。
年偶蹉跎二十五方于范阳延寿寺受具足戒。
乃令习声闻律仪。
膺叹曰。
大丈夫可为桎梏所拘邪。
由是拥线衲振锡环。
萃翠微山问道。
三载宴居。
忽睹二使者。
冠服颇异。
勉膺曰。
胡弗南方参知识邪。
未几有僧自豫章至。
盛称洞上禅师言要。
膺感动神机遂专造焉。
如是洞垂接复能领会。
曾问曰。
我闻思大禅师向倭国为王。
虚耶实耶。
对曰。
若是思师佛亦不作。
况国王乎。
自尔洞印许。
初住三峰。
后就云居提唱。
时唐之季钟氏。
据有洪井倾委信诚。
每一延请入州。
则预洁甘子堂以礼之。
乃表于昭宗。
赐紫袈裟一副并师号焉。
都不留意。
所化之徒寒暑相交。
不下一千馀众。
牛头香树围绕者皆是栴檀。
金翅鸟王轩翔者不齐尺鴳。
四方馈供千里风从。
如荆南帅成汭。
遣赍檀施。
动盈钜万。
以天复元年辛酉秋示疾。
至明年正月三日而化焉。
豫章南平王钟氏供其丧葬。
时诸道禅子各。
依乡土所尚者。
随灵龛到处列花树帐幔粉面之馔。
谓之卓祭。
一期凶礼之盛勿过于时也猗欤。
膺出世度人满足三十年。
遗爱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