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意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僧朗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凉州人。
始光七年。
国兵伐夏攻凉。
守将以众少。
悉发诸僧之居城中者乘陴。
及城破得三千人。
太武帝使立之帐前。
谓曰。
道人当坐禅行道。
乃复作贼耶。
明日必尽诛之。
明日食时。
望气者奏。
以有赤眚贯太阳。
不宜杀道人。
而天师𡨥谦之。
上弟赤坚王。
亦以为乘陴之役。
实非道人所得已也。
杀之不祥。
诏免死。
仍以为奴隶。
分赐诸首领。
惟朗与僧意志湛等。
数僧别付帐下军还。
朗等谋遁。
然军方结阵山行。
势莫得脱。
独东西一隅抵绝壁。
不置防守。
而又峭峻。
难措手足。
顾其旁有大树偃蹇低垂。
乃系树以旗竿之索。
夜缒而下。
既曛黑。
藤蔓交加。
棘刺铦利。
微闻部伍呼觅声恐悸。
欲升降不自由。
相语曰。
今死矣。
但努力念观世音耳。
因各以首扣石默念不辍。
顷之觉大明。
虽素所隐蔽处。
皆见获就夷坦。
复曛黑如初。
乃倦而枕藉以卧。
晓睹山岭。
重复弗知所出。
但望日而行。
忽一大虎在其前。
或曰。
兹幸逃虏难。
复入虎口。
柰何。
朗曰。
诸君亦寤向之暗而明乎。
岂非以念力所感耶。
又焉知此虎之来非为感而导路也。
菩萨之示现。
随所遇。
安可以情识测也。
于是经造虎。
虎即前行。
如朗迟速。
逮午达大逵。
失虎所在。
七日而届仇池。
遂诣梁汉南。
客荆州以终。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上
释僧朗。凉州人。魏虏攻凉。城民素少。乃逼斥道人用充军旅。队别兼之。及轒䡴所拟。举城同陷。收登城僧三千人。至军将见魏主所。谓曰。道人当坐禅行道。乃复作贼。深当显戮。明日斩之。至期食时赤气数丈贯日直度。天师寇谦之。为帝所信奏曰。上天降异正为道人实非本心。愿不须杀。帝弟赤竖王。亦同谦请。乃下敕止之。犹虏掠散配役徒。唯朗等数僧别付帐下。及魏军东还。朗与同学中路共叛。阵防严设更无走处。东西绝壁莫测浅深。上有大树旁垂崖侧。遂以鼓旗竿绳系树悬下。时夜大闇。崖底纯棘无安足处。欲上岸头复恐军觉。投计慞遑捉绳悬住。势非支久。共相谓曰。今厄至矣。惟念观世音耳。便以头扣石。一心专注。须臾光明。从日处出。通照天地。乃见棘中有得下处。因光至地还忽暗冥。知是神也。相庆感遇。便就以眠。良久方晓。始闻军众警觉将发。而山谷万重不知出路。惟望日行。值一大虎出在其前。相谓曰。虽脱虏难复入虎口。朗曰。不如君言。正以我等有感。所以现光。今遇此虎。将非圣人示路也。于是二人径诣虎即前行。若朗小迟虎亦暂住。至晓遂得出路。而失虎所在。便随道自进。七日达于仇池。又至梁汉出于荆州。不测其终。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十三 唱导
释昙宗。
姓虢。
秣陵人。
出家止灵味寺。
少而好学博通众典。
唱说之功独步当世。
辩口适时应变无尽。
尝为孝武唱导行菩萨五法礼竟。
帝乃笑谓宗曰。
朕有何罪而为忏悔。
宗曰。
昔虞舜至圣犹云予违尔弼。
汤武亦云万姓有罪在予一人。
圣王引咎。
盖以轨世。
陛下德迈往代。
齐圣虞殷。
履道思冲。
宁得独异。
帝大悦。
后殷淑仪薨。
三七设会悉请宗。
宗始叹世道浮伪恩爱必离。
嗟殷氏淑德荣幸未畅。
而灭实当年收芳今日。
发言悽至。
帝泫怆良久。
赏异弥深。
后终于所住。
著京师塔寺记二卷。
时灵味寺复有释僧意者。
亦善唱说。
制睒经新声。
哀亮有序。
僧猷 朝代:北周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七 證悟科
姓杨氏。
住益州之多宝寺。
四十馀年。
日夕专务读诵。
后图九想变于房壁。
露置绳床上。
覆棕榈以庇雨露。
昼随僧作务。
夜则习定其中。
日才一出而食。
以为常。
渐至七日。
或至一月。
僧殊玩之弗怪也。
如是历二十年。
略无有能省顾者。
俄夜骤风雨。
房屋画壁崩仆。
僧意猷已压矣。
旦往则存绳床。
馀无所见也。
续高僧传·卷第三十五 感通篇中
益州多宝寺猷禅师者。𣕾道人。姓杨氏。勤读诵四十馀年。日夕不舍。房后院壁图九想变。露置绳床。棕被覆上。昼依僧例。夜则寝中。亘一日方出一食。如是渐增七日方食。僧以为常。弗之怪也。如此又经二十馀年。忽经一月而不出者不畜侍人。佥议不出秖是入定。不劳看之。忽一夜风雨盛。画壁廊倒。旦共往视。试拨棕被。一无所见。唯绳床坐褥存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8—834 【介绍】: 唐僧。郑州新郑人,俗姓王。代宗大历十二年往嵩山会善寺皓律师受具足戒。德宗贞元间住池阳南泉院,三十年间足不下山。文宗太和初陆公亘等迎请下山,北面申礼。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8—834 俗姓王,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人。肃宗至德二载(757)于密县出家。代宗大历十二年(777)于嵩山受戒。后嗣马祖道一。自德宗贞元十一年(795)住池州南泉山,历30年不下山。世称南泉和尚。文宗大和初,宣歙观察使陆亘请其下山,四方从学者数百人。《宋高僧传》卷一一、《祖堂集》卷一六、《景德传灯录》卷八有传。后二书存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姓王氏。
郑州新郑人。
至德二年出家。
依密县大隈山大慧禅师祝发。
大历十二年。
愿且壮矣。
寻从嵩山会善寺皓律师。
受具戒。
律藏教部。
靡弗究研。
而卒定宗于大寂门下。
一日为僧行粥次。
马大师问桶里是什么。
愿云者老汉。
合取口。
作恁么语话。
自馀同参之流无敢徵诘。
贞元十一年。
挂锡池阳之南泉山。
蘘薜以衣。
畬牧以食堙谷刊木。
以辟所处。
毳袍之侣。
交进互退。
填拥庭宇。
示众云。
道个如如。
早是变了也。
今时师僧。
须向异类中行。
归宗云。
虽行畜生行。
不得畜生报。
愿云。
孟八郎。
又恁么去也。
有时云。
文殊普贤昨夜三更。
起佛见法见。
每人与二十棒。
趁出院。
赵州云和尚棒。
教谁吃。
愿云。
具道王老师。
过在什么处。
州礼拜而出。
愿一日游庄庄主预备礼相待。
愿问庄主曰。
争知老僧来排辨如此。
主云昨夜土地见报愿云。
王老师修行无力。
被鬼神觑破。
僧便问。
和尚既是善知识。
为什么却被鬼神觑破。
答云土地前。
更下一分饭著。
有时云。
江西马大师。
说即心即佛。
王老师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恁么道。
还有过么。
赵州出礼拜。
时有一僧随问。
州上座礼拜。
意作么生。
州云。
汝却问取和尚。
僧问愿适来谂上座礼拜。
意作么生。
答云他却领得老僧意
一日捧钵上堂。
黄檗先居第一座不起。
愿问曰。
长老是什么年中行道。
檗云。
空王佛时。
愿云犹是王老师儿孙在。
下去。
一日问黄檗云。
黄金为墙堑。
白银为壁落。
此是何人居处。
檗云。
是圣人居处。
云更有一人。
居何国土。
檗叉手立云。
道不得。
何不问王老师。
檗却理愿前话而问。
答云可惜许。
又问黄檗定慧等学如何。
檗云。
十二时中。
不依倚一物好。
云莫是长老见处么。
檗云不敢。
云浆水价且置。
草鞋钱教阿谁还。
一日遇两堂首座争猫儿。
愿提起猫儿。
问众曰。
道得即救取猫儿。
道不得即斩却也。
众无对。
即斩之。
赵州自外归。
愿举似前话。
州乃脱履安头上而出。
愿曰汝适来若在。
即救得猫儿。
陆亘大夫问云。
弟子从六合来。
彼中还更有身否。
答云分明记取。
举似作家。
陆异日又谓曰。
弟子亦薄会佛法。
愿问。
大夫十二时作么生。
陆云。
寸丝不挂。
愿云犹是阶下汉。
陆一日向愿道。
肇法师甚奇怪。
解道万法同根。
是非一体。
愿指庭前牡丹花云。
时入见此一株花。
是梦相似。
示众云。
王老师卖身。
阿谁要买。
一僧出云。
某甲买。
云不作贵。
价不作贱价。
汝作么生买。
僧无对。
后来卧龙代云。
属某甲了也。
一日与归宗麻谷约同。
参礼南阳国师。
及行。
乃于路上。
画一圆相云。
道得即去。
归宗坐圆相中。
麻谷作女人拜。
愿云恁么即不须去也。
归宗云。
是何心行。
愿乃相唤而回。
大和初宣使陆公护军刘公北面申礼。
迎请下山。
八年甲寅十月二十一日示疾。
俄有白虹贯后峰。
巨石自压。
声闻数十里。
虎绕林木昼号。
识者忧之。
十二月二十五日旦。
忽戒门人曰。
星翳灯幻久矣。
勿谓吾有去来也。
奄尔而逝。
春秋八十七夏。
腊五十八。
弟子契元文畅等。
凡九百人。
皆布衣墨巾。
执心丧礼。
奔赴会葬者。
相继于路。
哀号之声震林谷。
越明年乙卯。
乃克奉全身于灵塔。
膳部员外郎史馆脩撰刘轲撰文勒碑。
追颂德美。
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普愿。俗姓王。郑州新郑人也。其宗嗣于江西大寂。大寂师南岳观音让。让则曹溪之蒙子也。于愿为大父。其高曾可知也。则南泉之禅有自来矣。愿在孕母不喜荤血。至德二年跪请于父母乞出家。脱然有去羁鞅之色。乃投密县大隈山大慧禅师受业。苦节笃励胼胝皲瘃。不敢为身主。其师异之。大历十二年愿春秋三十矣。诣嵩山会善寺皓律师受具。习相部旧章究毗尼篇聚之学。后游讲肆上楞伽顶入华严海会。抉中百门观之关钥。领玄机于疏论之外。当其锋者皆旗靡辙乱。大寂门下八百馀人。每参听之后寻绎师说。是非纷错。愿或自默而语。群论皆弭。曰夫人不言乃言尔耳。自后含景匿耀。似不能言者。人以其无法说或扣其关。亦坚拒不泄。时有密赜其机者。微露头角。乃知其非无法说时未至矣。贞元十一年拄锡池阳南泉山。堙谷刊木以构禅宇蓑笠饭牛溷于牧童。斫山畬田种食以饶。足不下南泉三十年矣。夫洪钟不为莛撞发声。声之者故有待矣。太和年初宣使陆公亘前池阳太守。皆知其抗迹尘外为四方法眼。与护军彭城刘公。同迎请下山北面申礼。不经再岁。毳衣之子奔走道途不下数百人。太和甲寅岁十月二十一日示疾。十二月二十三日。有白虹贯于禅室后峰。占之者得非南泉谢世乎。是日西峰巨石崩。声数十里当昼有乳虎绕禅林。而号。众咸异之。二十五日东方明告门人曰星翳灯幻亦久矣。勿谓吾有去来也。言讫而谢。春秋八十七。僧腊五十八。契元文畅等凡九百人。皆布衣墨巾泣血于山门。赴丧会葬者相继于路。哀号之声震于崖谷。乙卯岁门人奉全身于灵塔。从其教也。膳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刘轲钦若前烈追德颂美焉。

人物简介

禅林僧宝传·卷第九
禅师名道简。
其先范阳人。
史失其氏。
天姿粹美。
闲静寡言。
童子剃落。
受满分戒。
遍游丛席。
造云居。
谒膺禅师。
膺与语连三日。
大奇之。
而诫令。
刻苦事众。
于是简躬探井臼。
司樵㸑。
遍掌寺务。
不妨商略古今。
众莫有知者。
以腊高为堂中第一座。
先是高安洞山。
有神灵甚。
膺公住三峰时受服役。
既来云居。
神亦从至。
舍于枯树之下。
而树茂。
号安乐树神。
属膺将顺寂。
主事僧白曰。
和尚即不讳。
谁可继者。
曰堂中简。
主事僧意不在简。
谓令拣选。
可当说法者。
佥曰第二座可。
然且摄礼。
先请简。
简岂敢当也。
既申请。
简无所辞让。
即自持道具。
入方丈。
摄众演法自如。
主事僧大沮。
简知之。
一夕遁去。
安乐树神者号泣。
诘旦众追至麦庄。
悔过迎归。
闻空中连呼。
曰和尚来也。
僧问。
如何是和尚家风。
曰随处得自在。
问维摩岂不是金粟如来。
曰是。
曰为什么却在释迦会下听法。
曰他不争人我。
问如何是朱顶王菩萨。
曰问这赤头汉作么。
问横身盖覆时如何。
曰还盖得么。
问蛇子为什么吞却蛇。
师曰。
在理何伤。
问诸佛道不得处。
和尚还道得么。
曰汝道。
什么处诸圣道不得。
问路逢猛虎时如何。
曰千人万人不逢。
偏汝便逢。
问独宿孤峰时如何。
曰闲著七间僧堂不宿。
阿谁教汝孤峰独宿。
问古人云。
若欲保任此事。
直须向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里行。
旨如何。
曰高峰深海迥绝孤危。
似汝闺閤中软暖么。
又问。
丛林多好论。
尊贵边事如何。
曰要汝知大唐天子不书断。
会么。
简契悟精深。
履践明验。
而对机应物。
度越格量。
天下宗之。
师寿八十馀。
无疾而化。
庐州帅张崇为建塔于本山。
赞曰。
大阳明安。
尝疏药山之语曰。
高高山上标不出。
深深海底藏不没。
其儿孙遵承之。
以为妙得其旨。
及闻云居之言。
则如真虎踞地而吼。
百兽震恐。
乃悟明安所示。
盖裴旻之虎也。
予为作偈曰。
高高山上立。
深深海底行。
道人行立处。
尘世有谁争。
无间功不立。
渠侬尊贵生。
詶君颠倒欲。
枯木一枝荣。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禅师道简。其先范阳人。史失其氏。天姿粹美。闲静寡言。童子剃发。受满分戒。遍游丛席。造云居谒膺禅师。膺与语连三日。大奇之。戒令刻苦事众。遂躬操井臼。司樵爨。遍掌寺务。不妨商略古今。众莫有知者。以腊高为堂中第一座。先是高安洞山。有神灵甚。膺公往三峰。时受服役。既来云居。神亦从至。舍于枯树下。树茂。号安乐树神。属膺将顺寂。主事僧白曰。和尚即不讳。谁可继者。曰。堂中简。主事僧。意不在简。谓令拣选可当说法者。佥曰。第二座可然。且摄礼先请简。简岂敢当也。既申请。简无所辞让。即自持道具入方丈。摄众演法自如。主事僧大沮。师知之。一夕遁去。安乐树神号泣。诘旦众追至麦庄。悔过迎归。闻空中连呼。曰和尚来也。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曰。随处得自在。问维摩岂不是金粟如来。曰是。曰。为甚么却在释迦会下听法。曰。他不争人我。问如何是朱顶王菩萨。曰。问这赤头汉作么。问横身盖覆时如何。曰。还盖得么。问蛇子什么吞却蛇师。曰。在理何伤。问。诸佛道不得处。和尚还道得么。曰。汝道什么处道不得。问。路逢猛虎时如何。曰。千人万人不逢。偏汝便逢。问。独宿孤峰时如何。曰。闲著七间堂。谁教汝孤峰独宿。问。古人云。若欲保任此事。直须向高高山顶立。深深海里行。意旨如何。曰。高峰深海。迥绝孤危。似汝闺阁中软暖么。又问。丛林多好论尊贵边事如何。曰。要汝知大唐天子。不会书断会么。简契悟精深。履践明验。而对机应物。度越凡量。天下宗之。寿八十馀。无疾而化。庐州帅张崇。为建塔本山。 系曰。有同安丕禅师者。与师同为膺公嫡嗣。难兄弟也。丕之嗣曰同安志。志之嗣曰梁山缘观。自丕。自观。皆失考生。缘不及传。观之子。则为大阳玄矣。别具膺公。见宋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吉州新淦人。初投本州元證禅师出家。辞师赴东都,复至江西参洞山良价,为其法嗣。又历参大沩安和尚、明招德谦诸僧,曾与香严智闲、岩头全豁、镜清道怤等僧论道。晚住抚州疏山,世称疏山和尚。撰有《四大等颂略》、《华严长者论》等。后梁时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宋高僧传》避宋太祖讳作光仁。约为晚唐时人,禅宗僧侣,嗣洞山良价。曾参大安和尚,又尝与香严智闲、镜清道怤等论道。撰有《四大等颂略》、《华严长者论》等。《宋高僧传》卷一三、《祖堂集》卷八、《景德传灯录》卷一七均有传,后二书录存匡仁诗偈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不知何许人。
丛林号矮师叔。
以其形质矬陋也。
然气槩精爽。
其说法。
且不以杖拂为用。
时时扪抚木蛇。
或问焉。
则曰。
曹家女也。
机办宏峻。
四方学者所严惮。
盖洞山门下之雄杰士也。
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
仁云尺五头巾。
又问。
如何是尺五头巾。
仁云圆中取不得。
仁一日举香严旨重不得全话。
问镜清云。
怤道者作么生会。
镜清云全归旨重。
仁云作么生不得全。
清云个中无旨路。
仁云始惬病僧意
冬至上堂。
僧问如何是冬来
仁云京师出大黄。
仁迁化时有偈曰。
我路碧空外。
白云闲处闲。
世有无根树。
黄叶风送还。
又著四大等颂。
李长者华严论略。
行世。
既入龛。
有白鹿。
屈膝龛前。
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习禅篇第三之六(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唐东京封禅寺圆绍传
释光仁。不知何许人也。其形矬而么么。幼则气槩凌物。精爽殆与常不同。早参洞山深入玄奥。其辩给又多于人也。尝问香严禅师。答微有偏负。曰某累茧重胝而至。得无劳乎。唾地而去。后居临川疏。山。毳客趋请颇有言辞。著四大等颂略华严长者论行于世。终入龛中。已有白鹿至灵前屈膝而起。时众谓为作吊焉。次筠州白水院释本仁。不知何许人也。得心于洞山法席。仁罕谈道。而四方之人若影之附形。却之还至。乃徇丹阳人请住。无几时。天复中至洪井高安白水院聚徒。垂欲入灭。先触处告违。乃集众焚香曰。至香烟尽处是某涅槃时。如其言端坐而化。次龙牙山释居遁。姓郭氏。临川南城人也。年殆十四警世无常。而守恬。淡白亲往求出家于庐陵满田寺。于嵩山受具戒。已思其择木。乃参翠微禅会。迷复未归莫知投诣。闻洞上言玄格峻。而躬造之。遁少进问曰。何谓祖意。答曰。若洞水逆流即当为说。而于言下体解玄微。隐众栖息。七八年间孜孜戢曜。时不我知。久则通矣。天策府楚王马氏素藉芳音。奉之若孝悌之门禀毗长矣。乃请居龙牙山妙济禅院。侁侁徒侣常聚半千。爰奏举诏。赐紫袈裟。并师号證空焉。则梁贞明初也方岳之下。号为禅窟。窥其室得其门者亦相继矣。至龙德三年癸未岁八月。遘疾弥留。九月十三日归寂。遁出世近四十馀龄。语详别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昭州恭城人。仁宗皇祐初进士。为永定县尉,弃官不仕。纵游山水。爱广州清远县峡山,游之久,不复返。
全宋诗
安昌期,昭州恭城(今属广西)人。仁宗皇祐间进士(《万姓统谱》卷二五)。初为横州永定尉,以事罢,遂不复仕,放旷山林间。嘉祐五年(一○六○),至惠州与胡济游从。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居峡山广庆寺。事见明嘉靖《惠州府志》卷一四。
全粤诗·卷二四
安昌期,原籍昭州恭城。
隐清远峡山。
青年时曾举进士。
宋仁宗皇祐中,朝廷以侬智高之难,推恩三广进士,曾参与礼部试者,皆特试。
昌期因此得官,初为横州永定县尉,以事去官。
不复仕,独与一童来广州,放旷山水间。
嘉祐五年(一〇六〇)至惠州,值同年曲江胡济为海丰令,游从甚久。
平日辄以道家小术示人以娱之。
英宗治平二年(一〇六五),携童至中宿峡山偕隐。
尝游广庆寺,谓访和光洞,数日不返。
僧意其为虎豹所食,率仆夫求之不获,惟见石室间有诗云云,后题“前横州永定县尉安昌期笔”,然后知其得道。
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九、明姚良弼修嘉靖三十五年刊《惠州府志》卷一四、明黄佐纂修嘉靖四十年刊《广东通志》卷六四有传。
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