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道遵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3—754 【介绍】: 唐僧。乌程人,字慧明。俗姓傅。九岁出家。后至光州从岸律师受具足戒。博览经论,尤精《涅槃经》。曾从天台宗慧威学《法华》等经,又依恭禅师重修观法。隐居左溪岩,世称“左溪尊者”。有《法华经科文》。
全唐文·卷九百十五
玄朗字慧明。俗姓傅氏。东阳乌伤人。大士六世孙浦江。江夏太守拯公之后。九岁出家。如意元年敕度清泰寺。天宝十三年卒。年八十二。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字慧明。
姓傅氏。
其先浦阳郡人。
自江夏太守拯避地江左。
遂占藉婺之乌伤。
朗则梁大士翕之六世孙也。
母葛氏梦。
乘羊车行虚空中。
寤有妊。
逮产笑而不啼。
甫九岁即出家。
依师诵竺典。
日能覆习七纸。
如意元年。
五月十九日。
诏度配居清泰寺。
弱冠依岸律师受具于光州。
学贯毗尼。
后于经论。
无不研究。
而尤善涅槃。
稔闻天台宗旨之妙。
乃诣东阳天宫寺。
禀慧威师止观法门。
遁迹左溪岩中。
世因以为号。
发愿期生兜率。
尝于寺之殿壁。
缋观音宾头卢像。
偶焚香敛念。
辄感五色神光。
观者群拥。
时有盲狗。
每至则长嗥宛转于地。
朗怜之为忏悔。
仅旬浃狗双目竟明。
优游丘。
壑。
诲饬徒众。
日不怠。
疏衣粝食。
四十馀年。
无小变。
且使弟子禀灵营构屋庐。
缮治像设。
复砖累二塔。
而所居之规抚益。
备。
天宝十三年九月十九日。
以微疾终。
春秋八十二。
僧夏六十一。
灵舆塔之岩中。
其平生所著。
法华经科文二卷。
以付弟子道宾慧徒法源神邕守真。
道遵道原清辨等。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玄朗。
字慧明。
姓傅氏。
其先浦阳郡江夏太守拯公之后。
曹魏世避地于江左。
则梁大士翕之六代孙。
遂为乌伤人也。
母葛氏初妊梦乘羊车飞空蹑虚。
而觉身重。
自兹已后荤血恶闻。
殆乎产蓐亦如初寐。
觉后心轻体安。
婴儿不啼唍尔而笑。
九岁出家。
师授其经日过七纸。
如意元年闰五月十九日敕度配清泰寺。
弱冠远寻光州岸律师受满足戒。
旋学律范。
又博览经论搜求异同。
尤切涅槃。
常恨古人虽有章疏。
判断未为平允。
往在会稽妙喜寺。
与印宗禅师商确秘要。
虽互相述许大旨未周。
闻天台一宗可以清众滞。
可以趣一理。
因诣东阳天宫寺慧威法师。
威禀承括州智威。
时传威是徐陵后身灌顶师之高足也。
朗亲附之不患贫苦。
达法华净名大论止观禅门等。
凡一宗之教迹研覈至精。
后依恭禅师重修观法。
博达儒书兼闲道宗。
无不该览。
虽通诸见独以止观以为入道之程。
作安心之域。
虽众圣继想而以观音悲智为事行良津。
游心十乘谛冥三观。
四悉利物六即体遍。
虽致心物表身厌人寰情捐旧庐志栖林壑。
唯十八种十二头陀。
隐左溪岩。
因以为号。
独坐一室。
三十馀秋。
麻纻为衣粝蔬充食。
有愿生兜率宫必资福事。
乃构殿壁。
缋观音宾头卢像。
乃焚香敛念。
便感五色神光。
道俗俱瞻叹未曾有。
此后或猿玃来而捧钵。
或飞鸟息以听经。
时有盲狗来至山门。
长嗥宛转于地。
朗悯之焚香精诚为狗忏悔。
不踰旬日双目豁明。
至开元十六年。
刺史王上客屈朗出山暂居城下。
朗辞疾仍归本居。
厥后诲人匪倦讲不待众。
一郁多罗四十馀年。
一尼师坛终身不易。
食无重味居必偏厦。
非因寻经典不然一烛。
非因觐圣容不行一步。
其细行修心盖徇律法之制。
遂得远域沙门邻境耆耋拥室填门。
若冬阳夏阴弗召而自至也。
其寺宇凋弊。
乃指授僧灵禀建其殿宇。
形像累二砖塔。
缋事不用牛胶。
悉调香汁。
天台之教鼎盛何莫由斯也。
一日顾谓门人曰。
吾众事云毕年旦暮焉。
以天宝十三年九月十九日薄疾而终。
春秋八十有二。
僧夏六十一。
置塔于岩所。
生常撰法华经科文二卷。
付法弟子衢州龙丘寺道宾。
净安寺慧从。
越州法华寺法源神邕。
常州福业寺守真。
苏州报恩寺道遵
明州大宝寺道原。
婺州开元寺清辩。
龆年慕道志意求师。
不踰三年思过半矣。
行其道者号左溪焉。
第其传法号五祖矣。
禹山沙门神迥著乎真赞矣。
系曰。
观其唐世已上求戒者。
得自选名德为师。
近代官度以引次排之。
立司存主之。
不由己也。
朗之求戒不其是乎。
如是师资相练恩义所生。
脱临事请为则喻同野马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6—1380 【介绍】: 元明间广东德庆人,字文彬,号樵云。有材略,元末起兵守封川、德庆等地。洪武元年降明,为都督府断事。进刑部尚书,官终靖江王右相。工诗,有《樵云集》。
全粤诗·卷五六
李质(一三一六 — 一三八○),字文彬,号樵云。
德庆人。
通经,有大志,以儒发身,才兼文武。
元至正间,往省,左辖东莞何真见元运将尽,为守备计,辟质为参军,时德庆民何国宾、张宗达为乱,真遣质归募乡兵二万馀,为防御,平乱。
上连苍梧、象郡,下接三山、九江,皆藉其保障。
洪武元年(一三六八)二月,明朱元璋命征南将军廖永忠下岭南,四月至德庆,质封府库,诣辕门纳款,与何真同入觐。
诏授质奉训大夫,中书省断事。
五年二月,迁中顺大夫、刑部侍郎。
三月,进嘉议大夫、刑部尚书。
遣赈山东饥,赐诗。
九月,进中奉大夫、浙江行中书省参知政事。
八年,致仕,居京师。
是年十一月,复授资政大夫、靖江府右相。
王罪废,竟坐死。
有《樵云集》。
明史》卷一三八,明崇祯《肇庆府志》卷二二有传。
明诗纪事·甲签·卷十二
质字文彬,德庆人。元末为何真府掾。洪武初归附,授中书断事,改都督府断事,擢刑部侍郎,进尚书。寻出为浙江参政,以老召还京师,复起为靖江王相,坐法死。有《樵云稿》。 田按:文彬身丁元季,海水群飞,集兵保障乡里,援揽士类。名士客岭南者,茶陵刘三吾、江右伯颜子中、羊城荪蕡、建安张智,皆往依焉。宋景濂所谓荐绅之胜流,岩穴之处士,欢然称李公也。其死也,蕡有诗挽之云:「相国灵九京,桓桓松柏表佳城。风云已际兴王运,雨露偏伤孝子情。一代文章遗竹简,千秋彝鼎勒勋名。平原宾客今谁在?独泻椒浆带泪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1—1621 【介绍】: 明常州府宜兴人,字安节,吴俨侄孙。万历五年进士。授会稽知县,选授御史。言大学士赵志皋昏庸宜罢,不纳。视长芦盐,绘饥民图上奏,请振贷。按江西,疏言税使潘相不法当治罪,不听。还朝后,陈新政要计,痛规首辅沈一贯。官至通政使。乞休去。有《奏疏遗稿》、《三忠文选》。
个人简介
吴达可 (1541-1621),字安节,宜兴人。明万历五年进士。历知会稽、上高、丰城、有政声,授选御史,视盐长芦,遇灾荒,力请赈贷。改按江西,严惩不法。累迁通政使,乞休,卒于家。有《奏疏遗稿》、《三忠文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安节,宜兴人。万历丁丑进士,官御史巡按江西直隶历官光禄卿
维基
吴达可(1541年—1621年),字叔行,号安节,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今江苏省宜兴县)人。
万历元年(1573年)癸酉科应天府乡试第一百十五名举人,五年(1577年)丁丑科会试第一百二十九名,三甲五十三名进士,授浙江会稽县、上高县、江西丰城县知县,为官有名声。
万历十四年(1586年),选为湖广道监察御史,曾经上疏请设立经筵勤学,并请万历帝与大臣、御史台的官员面议政务,万历帝称知道了。
大学士赵志皋久疾请求归乡,没有批准。
吴达可上疏力劝赵志皋,称其病老迈无能,应当罢免,万历帝没有同意。
万历二十八年正月,请求因始和布令,举行皇长子册立为皇太子、加冠婚娶的礼仪,选取内阁大臣,补充负责谏议的官员,撤除掌管矿税的宦官使者,万历帝没有给予答复。
之后他改任河南道监察御史,去长芦视察盐政。
当年收成歉收,他绘成并敬上《饥民十四图》,竭力请求赈济。
税务使马堂、张日华主张增加盐税,商人诡辩嘉靖中期大同用兵借走三万六千金,请求从盐税中补给,户部同意了请求。
吴达可直言相争,事情得以停办。
万历三十年(1602年),改任江西巡按御史,税务官潘相殴打辅国将军朱谋圮肢体,并并且拘禁宗人宗达,诬陷他们抢劫税金,弹劾上饶知县李鸿暗中主使。
万历帝严厉斥责朱谋圮等人,免除李鸿官职。
吴达可称,“宗人无故遭到刑罚,又再加以斥责,将使宗室人人自身感到恐惧。
李鸿无罪,不应当削职。
希望尽快惩办潘相罪行,恢复李鸿职位。
”同为御史的汤兆京也极力陈述潘相的罪行,而且说辽东高淮、陕西梁永、山东陈增、广东李凤、云南杨荣皆为元恶,是残害民众的官吏,不可存留一日。
万历帝均不予听从。
李鸿是大学士申时行的女婿,万历十六年考中顺天乡试,被吏部郎中高桂所忌恨,过了七年后成为进士。
此事上,李鸿同潘相相争,以耿直刚强著称。
潘相又请求开发广信铜塘山,采取大木,开发泰和斌姥山石膏,吴达可再次极力劝阻,内阁大臣也产生争执,事情最终作罢。
回京后,他掌管河南道事务。
协助温纯考察京都官吏,不久进言更改政要,恳请规劝内阁大学士沈一贯,奏折被留在宫中。
万历三十三年,提升为太仆寺少卿。
万历三十六年,又改为南京太仆寺卿。
万历三十八年三月改任南京光禄寺卿。
万历四十年四月,晋升为通政使。
镇抚史晋因罪罢免,上奏折诽谤朝廷官员,吴达可弹劾他,不久后者获罪。
随后他进言请求纠正奏折的样式,摒斥邪恶之徒等建议,得到万历帝赞许同意。
万历四十一年六月,上疏请求归乡离去。
年八十一去世后,天启二年,赠右副都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