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法兴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字宗达。
姓张氏。
吴兴人。
幼事报恩寺兴大师出家。
年十二。
从天竺义威律师。
受具戒。
始习毗尼开遮之指。
后传天台明静之宗。
于是广书法华。
辟经院。
置道场于支硎山。
以招徕学者。
大历元年。
州将韦元甫。
兵部尚书刘晏。
侍御史王圆。
开州刺史陆向。
殿中侍御史陆迅。
大理评事张象。
既惬真心。
愿专胜境。
相与表闻。
诏特署法华道场。
由是江东。
总建道场。
一十七所。
皆自遵始。
天宝中。
方行三昧于灵岩道场。
光明烛天。
身在光中。
莫分彼此。
异日以问荆溪然公。
公曰。
智慧光明。
从心流出。
盖子精志之所致也。
又尝于寺道场中。
觉身坐虚空。
廓然无碍。
识者知为垢尽之相。
兴元元年七月二十九日。
卒于所居寺。
寿七十一。
腊四十六。
门人树塔旌德焉。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兴福篇第九之二
释道遵。字宗达。姓张氏。吴兴人也。夙负殊操洁士称之。荣曜不足关于心。声尘未尝触其性。至年二十诣天竺义威律师受具戒。事报恩寺兴大师首宗毗尼传教也。后学天台一心三观法门。欲广写法华经置道场辟经院。一之日发其心。二之日规其趾。作不逾序厥功成焉。居支硎之福地。大历元年州将韦元甫。兵部尚书刘晏。侍御史王圆。开州刺史陆向。殿中侍御史陆迅。大理评事张象。竞诱真心共获殊胜。乃相与飞表奏闻。诏书特署为法华道场。自江以东总一十七所。皆因遵之首置也。举精行大德二七人。常持此经以报主恩。铸卢舍那及毗卢遮那像及多宝塔。修净土当生业造弥陀佛。复写天台教。益乎道场置常住庄二区。平时讲法华玄义天台止观四分钞文。临坛度人授心扬律。徒盈石室之筹。天宝中于灵岩道场行法华三昧。忽睹大明上烛于天。我身正念俨在光中。异日问荆溪然师曰。智慧光明从心流出。非精志之所致耶。又于本寺入法华道场睹此身在空中坐。先證者知是涤垢之相。其年春秋七十一。僧夏四十六。以兴元元年七月二十九日。告终于支硎山寺。僧益公翰公一夜同梦大殿崩。果遵入灭。门人灵翰法盛道欣犹子灵源追慕不已。树塔旌德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7—791 【介绍】: 唐僧。
吴郡人,字恒度。
俗姓徐。
南朝陈徐陵七世孙。
幼依钱塘龙泉道场一公出家。
初进具于兴大师,通《律钞》于昙一。
后十讲《律钞》,五升坛场。
肃宗乾元初为大德,住开元寺讲戒律,从学者均一时闻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字恒度。
姓徐氏。
八代祖。
摛。
齐景陵王西邸学士。
其子陵。
梁尚书左仆射。
有文章。
与庚子山齐名。
陈亡佐治吴邑。
遂家吴。
皓吴产也。
姿性耿介。
矫矫欲脱俗。
寻依钱塘龙泉道场一公。
出家。
天宝六年。
诏精择脩洁者。
每州许度三人。
皓获隶籍包山福愿道场。
初从兴大师进具。
后读南山律钞于昙一大师。
未几。
复归隐包山。
乾元初。
诏以天下二十七寺。
各选大德七人。
使长讲律法。
众请住开元寺。
晚年究心圆宗别置西方净社诵法华经九千馀部贞元六年十月疾。
至十三月疾亟。
顾谓弟子维亮曰。
必归我于洞庭置塔。
是夜天无云翳。
而星陨如雨。
遂卒于开元寺。
寿七十五。
腊四十三。
其窆也。
霅昼作碑颂。
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神皓。
字恒度。
姓徐氏。
八代祖摛齐竟陵王西邸学士。
子陵梁尚书左仆射。
其文与庚子山齐名。
迨陈国亡。
因佐吴邑。
遂家姑苏。
皓乃为吴郡人也。
天性耿洁风韵朗迈。
幼负脱俗之姿。
寻依钱塘龙泉道场一公出家。
天宝六年降版诏精择真行一州许度三人。
皓居荐首。
因隶僧籍于包山福愿道场。
初进具于兴大师
次通律钞于昙一。
后士讲律钞。
五升坛场遂乘舟归包山。
使野叟诛茅山童扫石。
逍遥栖息旋增修屋宇。
乾元元祀有诏天下二十七寺。
各奏大德七人长讲戒律。
因请住开元寺。
欲果其愿且惧简书。
遂僶俛从命。
奉戒弟子开州刺史陆向前给事中严涚服道弟子礼部侍郎刘太真前大理评事张象钦风弟子前廉史亚相李栖筠。
请纲任海隅。
一邑缁伍三变至于道。
末年工于圆宗。
别置西方法社。
诵法华经九千馀部。
贞元六年十月开元寺遇疾至十二月顾嘱弟子维亮曰。
我弃世后可归洞庭故山置塔。
说法而终。
是夜琉璃色天星霣如雨。
西方兆眹密现于前。
春秋七十五。
僧腊四十三。
门人维亮。
有文有道独步当时。
执师之丧不以證而废教也。
传法弟子道超灵俊道浚道棱维让维诚。
皆一时英迈。
霅昼为坟塔碑颂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