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明觉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兴福篇第九之二
释贞干。
俗姓武氏。
云中人也。
神宇高邈以禅默为务。
曳锡踽步南访灵迹。
及至故障有昆山寺者。
林泉秀茂。
则宋支昙谛尝考室于此。
味道崇化二十馀载。
基蹠存焉。
至元嘉中创成大伽蓝。
属武宗废教。
其寺屏除。
干至止于兹。
与范阳卢君袭同兴弘觉法师第二生名迹。
寺成进士姚扶有诗。
干后游今秀州长水。
见灵光寺邑民欲树巨殿。
时卢令移邑字民。
欣然相遇。
干悉先知。
或云。
得他心宿命之明焉。
遂请干首唱。
而恶偃室之嚣。
寓殿基后。
编苫为浅室而居。
四方檀信弗召自臻。
又与僧令恭君道等累岁方成今殿。
其最高广海内罕比。
事毕[挈-刀+力]弊囊振旧锡归北。
莫知其终。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慧晖(一○九七~一一八三),号自得,俗姓张,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幼依澄照、道凝,年十二出家。年二十扣真歇禅师于长芦。返里谒宏智禅师。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开法补陀寺,徙万寿寺、吉祥寺、雪窦寺。孝宗淳熙三年(一一七六),敕补临安府净慈寺。七年,退归雪窦寺。十年卒,年八十七。为青原下十四世,天童正觉禅师法嗣。有宋了广编《自得慧晖禅师语录》六卷,收入《续藏经》。《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 慧晖诗,以辑自《语录》者编为一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慧晖。字自得。会稽张氏子。甫二十。叩真歇于长芦。微有所證。旋里谒宏智。智。举当明中有暗。不以暗相遇。当暗中有明。不以明相睹。问之。语不契。初夜坐起。往圣僧前烧香。而宏智适至。忽见顿明前话。次日入室。智可之。许为室中真子。绍兴丁巳。开法普陀。徙万寿。及吉祥雪窦。淳熙三年。补净慈。七年。退归雪窦而化。丕相魏公尝曰。自得。如深云中片石。石窗。则空门御史也。诸方以为名言。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六
自得禅师。名慧晖。乃会稽张氏之宠子也。自少割爱辞亲。得度于澄炤寺。孤锡云游。见长芦真歇。以为有所證。于闪电机下。竟南归。所遇丛社如逆旅。一阅而弃之。遂投谒于觉宏智和尚。宏智威德自在。道望隆当世。当世见者。皆为神悚。晖独心负所畜。不藉通词。特拟观光。于座下。宏智熟视晖而容之。晖微疑其所以。乃自请挂塔。宏智召晖。至榻前。诘以宝镜颂。晖骤进语。智正色。遣出之。晖乃折节自悔。从前宝惜一齐放下。一夕正往圣僧前烧香。适宏智来前。晖见之。顿悟大旨自尔。问答无滞。得授记莂焉。绍兴丁巳。开法补陀。驰其提唱。语于宏智。宏智大悦。其语曰朔风凛凛扫寒林。叶落归根露赤心。万派朝宗舡到岸。六窗虚映芥投针。本成现莫他寻性地。閒閒耀古今。户外冻消。春色动四山。浑作木龙吟。又曰。释迦老子穷理尽性。金口敷宣一代时教。珠回玉转。被人唤作拭不净故纸。达磨祖师以一乘法。直指单传面壁九年。不立文字。被人唤作壁观婆罗门。且道作么生行履。免被傍人指注。衲被蒙头万事休。此时山僧都不会。又曰。巢知风。穴知雨。甜者甜兮苦者苦。不须计较作思量。五五从来二十五万般。施设到平常。此是丛林饱参句。诸人还委悉么。野老不知尧舜力。鼕鼕打鼓祭江神。谷之神枢之要里许旁参。回途得妙。云虽动而常閒。月虽晦而弥炤。宾主交参。正偏兼到。十洲春尽花凋残。珊瑚树林日杲杲。于是补陀风范与天童并峙。其迁万寿。次吉祥。又雪窦。皆名公巨卿为之劝请。淳熙丙申。有诏补净慈。上堂曰。皮肤脱落绝方偶。明了身心一物无。妙入道寰深静处。玉人端驭白牛车。妙明田地达者还。稀识情不到唯證。方知白云儿灵。灵。自炤青山父卓卓。常存机分顶后光智契。劫前眼所以道。新丰路兮峻仍皾。新丰洞兮湛然沃。登者登兮不动摇。游者游兮莫忽速。亭堂虽有到人稀。林泉不长寻常木。诸禅德向上一著。尊贵难明琉璃殿。上不称尊翡翠。帘前还合伴正与么。时针线贯通真宗。不坠合作么生施设。满头白发离岩谷。半夜穿云入市廛。当是时大振曹洞宗风者。多出宏智之门。瑞岩有石窗恭。光孝有了堂彻。常州善权有法智。而闻庵居翠岩。法真居清凉。乃至大洪长芦皆属焉。以故净慈典职班序者。半皆诸方弟侄。酬唱叶谐。称为新丰正韵也。庚子秋。退归雪窦。白发垂肩。逍遥怡怿。爱携禅客。谈空白日。而笑落青山。常作偈曰。重重去尽自平常。春煖风和日渐长。户外鸟啼声细碎。岩花狼藉满山房。以癸卯冬月二十九。沐浴而逝。痊于明觉塔右。 赞曰。晖公以奇隽之。姿英发锐。上睹影响。于掣电光中。便肯承当。及入天童炉鞴镕成大器。辄能振大声。以达九重。其境何顺也。细简今古。匪流则亢矣。公乃履满不溢。顺而能节。抑何谦以退也。芳型在望。不禁高山仰止之思云。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慧晖,字自得,姓张氏,会稽人也。
幼依澄照道疑染削,进具。
年二十,扣真歇于长芦,微有所證。
旋里谒宏智,智举“当明中有暗,不以暗相遇,当暗中有明,不以明相睹”问之,语不契。
初夜定,回往圣僧前热香,宏智适至,晖见之顿悟前语。
次日入定,智举堪嗟去日颜如玉,郤叹回时𩯭似霜。
晖曰:“其入离,其出微。
”自尔问荅无滞,智许为室中真子。
绍兴丁巳,开法普陁,徙万寿及吉祥雪窦。
淳熙三年,敕主净慈,上堂:“朔风凛凛扫寒林,落叶归根露赤心。
万派朝宗船到岸,六窗虚映芥投针。
本成现,莫他寻,性地间间曜古今。
户外冻消春色动,四山浑作木龙吟。
”又云:“谷之神,枢之要,里许旁参,回途得妙。
云虽动而常间,月虽晦而弥照。
宾主交参,正偏兼到,十洲春尽花凋残,珊瑚树林日杲杲。
”又尝举风幡䛡,乃曰:“风幡动处著得个眼,即是上座。
风幡动处失郤个眼,即是风幡。
其或未然,不是风幡不是心,衲僧徒自强锥针。
岩房雨过昏烟净,卧听凉风生竹林。
”七年秋,退归雪窦。
十年冬十一月二十九日中夜,沐浴而逝,塔于明觉之左。
后有晦翁悟明者,福州人,上堂举:“夹山会下一僧到皋亭,才礼拜,亭便打,僧再拜,又打。
趋去,僧回举似夹山,山云:会否?
云:不会。
山云:赖汝不会,汝若会即夹山口哑去。
应庵拈云:皋亭一期忍俊不禁,争奈拄杖放行太速,当时此僧,莫道皋亭夹山,便是达摩也应斩为三段。
明云:皋亭夹山门庭施设,各得其宜,但中间一人较些子,应庵与么道,也是巩县茶瓶。
”嘉定十年,明纂修《联镫会要》,至今传于丛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4 【介绍】: 明僧。苏州府吴江人,俗姓沈,字达观,号紫柏。年十七出家虎丘寺,二十从讲师受具戒参。游五台,至京师,归吴重建楞严废寺。后游大房石经,进隋僧净琬所藏佛舍利。旋以狱词牵连论死,索浴说偈端坐而逝。有《长松茹退集》。(《光绪苏州府志》卷一三四)
槜李诗系·卷三十二
真可,字达观,号紫柏,俗出吴江沈氏。尝居嘉善荒墩,五岁不语。有异僧过其门,摩顶谓曰:“此儿出家当为人天师。”言讫不见,遂能言。儿时志气雄放,不可羁勒。年十七,仗剑游塞上。至苏州,遇雨,宿虎丘。闻僧夜诵八十八佛名,心大悦,即薙发。尝过匡山,穷相宗奥义。游五台,至京师,参遍融笑岩诸老发明大事。还。住嘉善景德寺,掩关三年。郡城楞严寺久为势豪割其半,志欲复之。万历壬辰至京,于石经山得佛舍利玉函。闻于慈圣太后,赐紫伽黎迎供,因奏请兴复楞严。又刻藏经于径山,复戒坛于檀柘。西游峨眉,下瞿塘,过荆襄,登太和,憩匡庐,复归宗古寺。后闻憨山师以弘法被难,远戍雷阳。叹曰:“法门无人矣。”南康太守吴宝秀,以矿税被逮,其妻投缳死。叹曰:“阉人横行至此,世道不可为矣。”乃决筴入都,曰:“海印不归,我为法一大负。矿税不止,我救世一大负。传灯录不续,我慧命一大负。舍此一具贫骨,释此三负,不复走王舍城矣。”及妖书狱起,逮入诏狱,执政意在钩党,欲牵连杀之。被笞,血肉狼籍,索浴说偈,坚坐而逝。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句曲沈氏子。十七剃发。游方。闻诵张拙偈。至断除妄想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大疑。一日斋次忽悟。乃曰。使我在临济德山座下。一掌便醒。安用如何若何。游京师因神宗皇帝。手书金刚经汗下渍纸。疑更当易函遣近侍质师。师进偈曰。御汗一滴。万世津梁。无穷法藏。从此放光。帝大悦。癸卯秋。忽妖书发。帝见章奏甚怜之。法不能免。因逮及拷讯。时神色自如。抵死不屈。腊月五日入狱。法司定罪论死。师说偈曰。一笑繇来别有因。那知大块不容尘。后兹收拾娘生足。铁橛花开不待春。索浴罢嘱侍者曰吾去矣。幸谢江南诸护法。说偈端坐而逝(观千五台山。累载藏经板至径山重刻书本。转发楞严寺流通。洵莫大之功也)。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五
释真可,字达观,晚号紫柏老人,姓沈氏,其先句曲人,后徙居吴江大湖滩畔。
母梦异人授以桃实,枝叶相附,色鲜而大,寤而有娠。
生时香气盈室,人多奇之,虽在襁褓,貌若潜沈,五岁不语,父母忧之。
有异僧过门,摩顶,谓其父曰:“此儿出家,当为人天师。
”言讫不见。
真遂发语,不异成人。
先是庭中时见巨人迹,尔后不复见。
髫年嬉逐,性独雄猛,状貌魁杰,不喜见妇人,浴不许人先。
一日姊先就浴,乃大怒,自是亲戚妇女莫敢近。
稍长,志益壮,父母不能拘,年十七方仗剑远游塞上,行至姑苏闾门,徘徊市中,天大雨,值虎邱僧明觉冒雨来,相顾遌间,壮其貌,因蔽之以盖,遂同归寺。
具夕餐驩甚,闻僧夜诵八十八佛名,心悦之。
侵晨入觉室,解腰缠十馀金授觉,请剃度,因礼觉为师。
是夜,即兀坐达旦。
觉尝欲募铁十万两,造大钟,真曰:“吾助之。
”径往平湖巨室门外,趺坐三日不食,主人进食不为动,问:“何所为苦行乃尔?
”曰:“欲得铁十万两,造大钟。
”主人立予之,乃受食,载铁回虎邱,归即闭户读书,年馀不越阃,人多敬惮之。
年二十,从讲师受戒具。
尝至嘉兴东塔寺,见僧书《华严经》,跪诵良久,叹曰:“禅者不当如是邪?
”遂之武塘景德寺掩关三年,复回吴门辞觉曰:“吾将行脚诸方,历参知识。
”遂仗策去。
一日,闻僧诵张拙见道偈,至“断除妄想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乃大疑之,遍书二语于壁间,默思潜索,头面俱肿,偶尔举箸,忽焉而悟。
淩跞诸方,尝言:“使我在临济德山座下,一掌便醒,安用他为。
”过匡山,穷相宗奥义。
一日行二十里足痛,更以石砥脚底,至日行二百里乃止,其猛进类此。
游五台至峭壁空岩,见老宿孤坐,因问:“一念未生时如何?
”宿竖一指。
又问:“既生后如何?
”宿展两手。
豁然领解,迹之失所在。
至京师参遍融,问荅之间机锋敏捷,融为折服,因留居焉。
九年复归虎邱省觉。
更至淞江掩关百日,寻至嘉兴见太宰陆光祖,心相契。
先是有密藏道开者,南昌人,弃青衾披剃于南海,闻真风,往归之。
真知为法器,留侍焉。
郡城楞严寺为长水法师疏经处,久废,有力者侵为园亭。
真慨然伤之,欲为恢复计,属开任其事,陆太宰弟云台为建禅堂五楹。
既成,真刺臂血题其柱云:“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法诋佛犹益真修。
”后二十年,太守槐亭蔡公舍赀重脩之,盖真愿力所持也。
居常坐叹道法陵迟,又念大藏卷帙重多,遐方僻陬有终身不闻佛法名字者,欲刻方册易流通,普使见闻,作金刚种子,即有谤者罪当自代。
遂与太宰陆公及司成冯公梦祯、廷尉曾公同亨、囧卿瞿公汝稷一商度之,以开董其事,万历己丑创刻于五台,居四年,以冰雪苦寒,复移于径山寂照庵,工既成,开以病隐去。
初桐城吴公用先为仪曹郎,参道入室,从容及刻藏事,真遽曰:“君与此法有大因缘。
”真化后,吴公出长浙藩,用冯司成初议,脩复化城为径山下院,藏贮经版,人以为真预谶云。
尝于于园书《法华经》,颜书经处曰“墨光亭”。
闻妙峰建铁塔于芦芽,乃送经置塔中,且与计藏事。
复之都门访憨山于东海,遂走海上至胶西,秋水泛涨,众度必不能渡,真解衣先涉,疾呼众,水已及肩,真跃而前,既渡,顾谓弟子曰:“死生关头,须直过为得耳。
”众皆钦服。
及底都门,访石经山,礼隋琬公塔,念琬公虑三灾劫壤,正法澌灭,创刻石藏于岩洞,感其护法深心泪下如雨。
琬公塔院地已归豪右,矢复之而未果。
乃决策西游蛾嵋,由三晋历关中,跨栈道至蜀,礼普贤。
顺流下瞿塘,过荆襄,登太和,至匡庐寻归宗故址,唯古松一株,寺僧易米五斗,匠石将伐之,有乞者怜而乞米赎之,树赖以存。
真闻而兴感,树根为樵斧剥斲,势将折,真砌石填土,咒愿复生,以卜寺重兴兆。
后树日长,寺竟复,其愿力固如此。
过安庆,阮君自华请游皖公山马祖庵,喜其超绝,属建梵刹。
江阴居士赵我闻谒请出家,遂薙发于山中,命名曰法铠,所谓最后弟子也。
复北游至潭柘,慈圣太后闻之,命近侍陈儒致齐供特赐紫伽黎。
因随过云居,礼石经于雷音寺,启石室,佛座下得金函,贮佛舍利三,光烛岩壑,因奉舍利入内供三日,出帑金重藏于石窟,以圣母赐金赎琬公塔院。
初在潭柘,居常礼佛后方食。
一日,客至误先举食,乃对知事曰:“今日有犯戒者,命尔痛责三十棒,轻则倍之。
”知事愕然,不知为谁,真乃自伏于佛前,受杖如数,股尽墨。
乃云:“众生无始习气,如油入灰牢不可破,苟情折不痛,未易调伏也。
”又与憨山议脩《大明传灯录》,以禅宗凋敝,往浚曹溪以开法脉,先至匡山以待,时癸巳秋七月也。
越三年乙未,憨山供奉圣母赐《大藏经》建海印寺成,以别缘触圣怒,诏逮下狱,鞫无他辞,遣戍雷阳,毁其寺。
真在匡山,闻报,为诵《法华经》百部,冀祐不死。
往探曹溪,回即赴都下救之。
及闻南放,遂待于江浒,执手欷歔曰:“君不生还,吾不有生日。
”濒行且属曰:“吾他日即先君死,后事属君。
”遂长别。
庚子,朝廷以三殿工榷矿税,中使者驻湖口。
南康太守吴宝秀劾奏被逮,其夫人哀愤以环死。
真在匡山闻之,曰:“时事至此,其如世道何!
”遂杖策赴都门。
吴入狱,真多方调护,授以毗舍浮佛半偈,谓诵满十万,当出狱。
吴持至八万声,果蒙上意解,得末减。
每叹法门无人,谓:“憨山不归,则吾出世一大负;矿税不止,则吾救世一大负;传灯未赎,则我慧命一大负。
若释此三负,当不复入王舍城矣。
”居无何,妖书发,震动中外,忌者乘间劾真,竟以是罹难,及输司寇,乃索浴罢,属侍者性田曰:“吾去矣,幸谢江南诸护法。
”因说偈端坐而逝。
御史曹公学程以建言逮系,闻之即趋至,抚之曰:“师去得好。
”真复开目视之,微笑悠然而息,时癸卯十二月十七日也。
世寿六十有一,法腊四十有一,越十一年乙卯葬于双径山。
后弟子法铠启之,以丙辰十一月十九日荼毗,归灵骨塔于五峰内文殊台。
真生平以荷负大法为怀,每见古刹荒废必思恢复,始从楞严,终至归宗云居,重兴梵刹一十五所。
既刻大藏,凡古尊宿语录,若寂音尊者所著诸经论文集,及苏长公易解,尽搜刻之行于世。
性耽山水,云行鸟飞,一衲无馀,气雄体丰,面目严冷,而立心最慈。
每示弟子,必令自参以发其悟,直至疑根尽拔而后已。
所著有《内外集》若干卷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