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惠超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僧法宠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1—524 【介绍】: 南朝梁僧。南阳人,俗姓冯。十八岁出家,住光兴寺,从昙斌法师学经教。梁武帝天监中敕命住宣武寺。帝重其戒行,不呼名而称上座法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冯姓。海盐人。其先居南阳之冠军。少负出俗志。二亲弗许。固请之。乃曰。婚而后任意。年十八为纳室。始半载即弃去。隶光兴寺落发。出都居兴皇寺。从道猛昙齐。学成实论。日夜勤至。吴郡张融。遗周颙书曰。古人犹留儿女以承族统。法宠师绝尘如弃涕唾。若斯之志。大矣远矣。后从长乐寺僧周。学杂心毗昙。庄严寺昙斌历德众部。采玄析奥。风神秀举。齐竟陵王子良。尝于西邸义集。事委冶城智秀。秀谓宠曰。当此应对。卿何如我。答曰。先悦后拒。我不及卿。诠名定实。卿不及我。秀有惭色。年三十八。会正胜寺法愿。善樊许术。谓宠四十当死。宠亦自览镜。见面有黑气。于是尽货其衣钵。以其资。并市香灯。归光兴房。杜门礼忏。昼忘食息。夕不寝寐。迄四十年。岁暮之夕。忽两耳肿痛。愈加惕厉。忏达四更。闻外有声曰。君死业已尽。遽开门都无所见。明日视之。则黑气消灭。而耳后之寿骨隆起。天监七年。诏为僧正。徙居宣武寺。寺故名天保。上为宣武王脩福。诏缮饬以待宠。普通四年。感风疾。看经礼拜不废。五年三月十六日终。春秋七十四。葬定林寺 时智果。管氏吴人。亦居海盐光兴寺。僧淑。居剡县公车寺。并善诸经部。史不详述。
续高僧传·卷第五 义解篇初
释法宠。
姓冯氏。
南阳冠军人。
后遭世难寓居海盐。
少有绝俗之志。
二亲爱而弗许。
执志固请。
乃曰。
须待为汝婚竟随意所欲。
十八纳妻。
经始半年。
舍家服道住光兴寺。
成办法式习学威仪。
其后出都住兴皇寺。
又从道猛昙济学成实论。
二公雅相叹赏。
日夜辛勤不以寒暑动意。
吴郡张融与周颙书曰。
古人遗放故留儿女。
法宠法师绝尘如弃唾。
若斯之志大矣远矣。
又从长乐寺僧周学。
通杂心及法胜毗昙。
又从庄严昙斌历听众经。
探玄析奥妙尽深极。
高难所指罕不倒戈。
昔吐蕴藉风神秀举。
齐竟陵王子良。
甚加礼遇。
尝于西邸义集选诸名学。
事委治城智秀。
而竞者尤多。
秀谓宠曰。
当此应对卿何如我。
答曰。
先悦后拒我不及卿。
诠名定赏卿不及我。
秀有惭色。
年三十八。
正胜寺法愿道人善通樊许之术。
谓宠曰。
君年满四十当死。
无可避处。
唯有祈诚诸佛忏悔先愆。
跳脱或可冀耳。
宠因引镜验之。
见面有黑气。
于是货卖衣钵资馀。
并市香供。
飞舟东逝。
直至海盐居在光兴。
闭房礼忏杜绝人物。
昼忘食息夜不解衣。
迄年四十。
岁暮之夕忽觉两耳肿痛。
弥生怖懅。
其夜忏礼已达四更。
闻户外有人言曰。
君死业已尽。
遽即开户都无所见。
明晨借问佥言黑气都除。
两耳乃是生骨。
斯实忏荡之基。
功不虚也。
末又从东夏慧基听其讲导。
言论往复旬日之间。
文疑理滞反启其志。
又鼓棹西归住道林寺。
开宇临涧敞轩映水。
解帙寻经每自惆怅而不能已。
及东昏在位。
多请游于北山。
因而移寓天保寺。
天监七年齐隆寺法镜徂殁。
僧正惠超启宠镇之。
敕曰。
法宠法师造次举动不逾律仪。
不侠性欲不事形势。
慈仁恺悌雅有君子之风。
匡政寺庙信得其人矣。
上每义集以礼致之。
略其年腊敕常居坐首。
不呼其名号为上座法师。
请为家僧。
敕施车牛人力衣服饮食。
四时不绝。
寺本陜小。
帝为宣武王修福。
下敕王人缮改张饰以待宠焉。
因立名为宣武寺也。
门徒敦厚常百许人。
普通四年忽感风疾不能执捉。
舒经格上昼夜不休。
赴诸法事坐舆讲说。
未疾礼佛常以百拜为限。
后不能起居。
犹于床上依时百过俯仰虔敬。
所忏所愿与本无异。
后疾甚中使参候相望于道。
以普通五年三月十六日卒。
春秋七十四。
皇上伤悼道俗悲恋。
敕葬定林寺墓。
一切凶事天府供给。
舍人主书监视讫事。
复有沙门智果。
管氏。
吴人。
住海盐光兴寺。
清直平简善诸经术。
又剡县公车寺沙门僧淑。
捃采众师并为己任。
随问随答思虑周广。
虽有徵覈而未尽其要妙。

人物简介

禅林僧宝传·卷第七
禅师名通玄。
生程氏。
其先郢州长寿人也。
幼依郢之仁王寺沙门惠超
阴察之。
外纯深。
中颖悟。
奇之。
为落发受具。
即游洛中。
听毗尼部。
弃去至武陵。
谒德山鉴禅师。
鉴时已腊高。
门风益峻。
门下未有遘之者。
而鉴独以玄为奇。
然玄不大彻透。
辞去至高安。
谒价禅师。
价与语喜。
抚之曰。
掌有神珠。
白昼示人。
人且按剑。
况玄夜乎。
子可贵也。
玄曰。
但不识珠者耳。
倘识之亦无昼夜。
价称之以为俊士。
价殁庐于塔旁三年。
而学者来。
依从日盛。
玄曰。
大平时世。
饥餐困卧复有何事。
吾本无事。
汝与么来相寻。
是无事生事。
无事生事。
道人所忌。
何不各自歇去。
中和初。
拜辞其塔。
北游久之。
南还寓止豫章。
南平钟王执弟子礼。
北面而师事之。
玄厌城居。
放山林。
王为买末山。
建精舍。
号隆济。
以延之。
学者风靡而至。
或问。
自心他心。
得相见否。
玄曰。
自己尚不见。
他人何可观。
又问。
罪福之性。
如何了达。
得无同异。
玄曰。
絺绤不禦寒。
又尝问僧。
近自何处来。
曰闽岭。
玄曰远涉不易。
曰不难。
动步便到。
玄曰。
有不动步者么。
僧云有。
玄曰争得到此间。
其僧不能对。
玄以杖逐之。
玄谓门弟子曰。
佛意祖意。
如手展握。
先师安立五位。
发明云岩宗旨。
譬如神医冶病。
其药只是寻常用者。
语忌十成。
不欲断绝。
机忌触犯。
不欲染污。
但学者机思不妙。
唯寻九转灵丹。
云能起死。
是大不然。
法华经有化城一品。
佛祖密说。
熟读分明。
大通智胜佛。
寿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
其坐道场。
破魔军已。
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而诸佛法不现在前。
如是一小劫。
乃至十小劫。
结跏趺坐。
身心不动。
而诸佛法犹不在前。
言垂成者。
言一小劫。
言十小劫者。
是染污是断绝。
又曰。
尔时忉利诸天。
先为彼佛。
于菩提树下。
敷师子座。
高一由旬。
佛于此座。
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适坐此座时。
诸梵天王。
雨众天花。
面百由旬。
香风时来。
吹去萎花。
更雨新者。
如是不绝。
满十小劫。
供养于佛。
常击天鼓。
其馀诸天。
作天伎乐。
常雨此华。
四王诸天。
为供养佛。
常击天鼓。
其馀诸天。
作天伎乐。
满十小劫。
至于灭度。
亦复如是。
诸比丘。
大通智胜佛。
过十小劫。
诸佛之法。
乃现在前。
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言过十小劫者。
偏正回互之旨也。
祖师曰。
藉教悟宗者。
夫岂不然哉。
伪唐乾宁三年二月十七日。
晨兴诫其徒曰。
无虚度光阴。
无虚消信施。
既已出家。
唯道是履。
名大丈夫。
于是寂然在定。
至三月二十日乃化。
阅世六十有三。
坐四十有二夏。
赞曰。
岩头曰。
但识纲宗。
本无寔法。
玄言语。
忌十成。
不欲断绝。
机忌触犯。
不欲染污者纲宗。
也至引法华以證成。
明佛祖之密说。
泮然无疑。
藉教以悟宗。
夫岂虚语哉。
余至九峰。
拜其塔。
碑已断坏。
不可识。
有木碑书。
其略如此耳。
今其宗枝。
皆不及玄所示纲宗。
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