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法申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贞观间于大蜀山诵《法华经》,有白衣称东海王少子来听经。时苦旱,慧满令其降雨。答以盗布天泽,当殛死。慧满劝以舍身救民,当诵经度之。白衣去,大雨随至,越三日,龙死于山,取而葬之,民为立祠。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护教科(二)
雍州长安梁氏。
父粲。
隋海叠等州刺史。
尤慕佛乘。
满七岁。
志辞俗。
粲每奖誉之。
会有诏。
许民出家。
粲方为海州。
遂俾满薙落。
时仙法师名动京辇。
以材学。
居大兴善寺。
粲及解印绶归。
使满受业为弟子。
仙又𢹂以住仁寿宫之三善寺。
大业初。
徙住大禅定。
既进具。
依智首律师。
习毗尼。
善威仪。
结界登坛。
身先众侣。
咨考疑义。
世尤推其详审。
贞观三年。
尝讲羯磨法于鄜城魏兵曹家。
忽火燎草室。
𦦨得风炽甚。
满索水噀之而灭。
识者以为其戒德使然。
七年诏。
偕诸大德。
住新寺。
未几。
诏充弘济寺上座。
其规制之严。
至今有可畏伏者。
集仙寺尼。
铸老子真人像。
私自供养。
召黄巾辈。
庆会堂上。
并比丘斋。
满呵止之。
集僧行摈罚。
仍以像改佛相。
入太原寺。
證果寺尼慧尚。
侥倖出入宫禁中。
先是神尧皇帝升遐。
朝廷议。
以尚所住寺。
设灵位。
尚谩以比丘寺应命曰。
即己所住者。
比丘率莫谁何。
满集京邑三纲大德。
二百馀人。
行摈云。
自佛法流行。
未有尼众。
以官势力。
夺比丘所居寺者。
宜出众不共住。
若四众。
敢与尚等往来。
及诸法事。
与言论者。
同此摈。
于是尚大惧。
诉东宫求解。
有令遣檐事杜正言。
集比丘僧解摈。
满曰。
殿下住持正法。
慧满据法申理。
今则违理附情。
规模乱矣。
即捉坐具退。
而僧之留者。
遽从解议。
满闻之叹曰。
党善者寡。
柰何。
后尚屡谢过。
终不顾。
驾幸洛阳。
天子以国姓故。
俾扈从道士。
先释氏行。
非例也。
满集僧二百。
各脱袈裟。
置顶上。
进表谏。
晚以浴僧。
祈生安养。
十六年四月十二日。
遘微疾。
悉出所畜长物。
属三宝。
加趺坐绳床上。
别寺众。
问答之顷。
精神不昧。
俄而气上属口。
乃逝。
寿五十四。
阇维于终南龙池寺侧。
舌独不烬。
虽益薪炼之经宿。
色愈鲜赤。
并葬之山中。
其平生。
讲律三十馀过。
著四分疏二十卷。
京师净住寺沙门慧升为铭颂。
见别录。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二 明律下
释慧满。姓梁氏。雍州长安人也。父粲历仕隋唐为海叠诸州刺史。满生年素洁履正标宗。慈济含育殆非修学。世俗肴膳见便寒悚。僧仪道具睹即欣仰。年甫七岁即乐出家。二亲素奉佛宗不违其志。父临海州有敕听度。便蒙剃发。随父还京住大兴善。为仙法师弟子。仙名望京邑识悟有从。既道俗洽闻。故父亲付嘱。后携住仁寿宫之三善寺。及大业之始。又住大禅定焉。进戒奉业于智首律师。明慎威仪学门推揖。思择理味以达曙为恒。而勤于政事乐行劝勉。每值立界施。则唱白科举。身先众侣咨考疑议。至于受戒缘集难遮多少。教授独断成不眇然。满乃预令识相。提撕抵掌。致有临机忘逸往往徵正。时共重其详审敬其成进也。游讲四方不拘世累。贞观三年。尝于鄜城魏兵曹家别院。讲羯磨法。所居草室忽为火烧。风焰俱盛。将延西及。满索水噀之。因即风回火灭得无烧爇。斯戒德之威。颇难登继。至七年。令造新寺。通选大德。以满行绩前闻。引之令住。其年奉敕令任弘济寺上座。专弘律训奖导僧徒。丞有成规旁流他寺。有集仙寺尼。素无慧解妄有师习。铸老子真人等像私自供养。并广召黄巾在堂庆度。满与诸僧同预斋集。既属此事。公呵止之。连告大德显行摈罚。又追取道像入太原寺改成佛相。用诫馀习。昔周赵王治蜀。有道士造老君像而以菩萨侠侍。僧以事闻。王乃判曰。菩萨已成不可坏。天尊宜进一阶官乃迎于寺中。改同佛相。例相似也。又尼慧尚者。侥倖一时宫禁还往。会高祖升遐离宫京置。乃以尚之住寺拟设皇灵。尚即取僧寺为尼所住。事违正敕莫敢致词。满遂搆集京室三纲大德等二百馀人。行于摈黜云。自佛法流世。未有尼众倚官势力夺僧寺者。既是非法宜出众外。不预四众还往及诸法事。若有与尚众言论者。亦同此罚。制令既行是非自显。慧尚不胜其责。连诉东宫并诸朝宰。有令遣詹事杜正伦解其摈事。僧众既集多从情议。满曰。殿下住持正法。慧满据法情理。今则违理附情。此则规模一乱。摈本治罪。罪仍未悛。据此而详未敢闻旨。便捉坐具逡巡而退。时众惧加威权。便同解摈。满闻之叹曰。余伴既少难可重治。且不同解。示知乖相耳。尚后谢过。满终不顾。及驾巡东部。下敕李众在前。满集京僧二百人诣阙陈谏。各脱袈裟置于顶上。拟调达之行五法。举朝目瞩不敢通表。乃至关首重敕方回。常安弘济集徒讲说。成匠晚秀有邻声釆。又愿生安养。浴僧为业。学安公之芳绪也焭焭恻恻兢兢自厉。以贞观十六年四月二十日遘疾。知当后世。敕出什物并属三宝。正坐绳床自加其膝。召诸寺众人各执别。气从下上渐至于心。言晤答对初无昏昧。煖气至口奄尔而终。春秋五十有四。焚于终南龙池寺侧。馀骸并化惟舌不灰。更足薪火经于累宿。色逾鲜赤。遂瘗于山隅。京师净住寺惠昂。为之铭颂。见于别集。制四分律疏二十卷。讲四十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