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远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僧善胄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0—620 【介绍】: 隋僧。瀛州人,俗姓淮。少出家,通《大智度论》及《涅槃经》,名光吴越间。隋初北渡,依远法师,寻住长安净影寺。敕为涅槃众主。文帝开皇末,随蜀王杨秀入蜀。仁寿末,复归关中。炀帝大业间,住禅定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生瀛州淮氏。
辞俗。
钻研六论涅槃。
齐亡南奔陈境。
时属荐饥。
莫之行丐。
或得一饼粗延喘息。
以致羸悴。
见者忽之。
偶至一寺。
方讲即入往来论义三番高座不能对。
饮气而殂。
胄始不知也。
他日造则见治丧具。
问其故乃曰。
法师昨为北僧所难而死。
胄寤为已遁去。
后过他讲。
亦如之。
连毙三人。
遂发闻吴越。
隋初北归。
依远法师。
住京邑之净影寺。
覆述。
竖义锋锐不可当。
玄侣盈千。
莫不叹服。
制涅槃疏胄辄命笔刊削。
闻戒曰。
吾死后乃可。
尔今如此无乃甚欤。
胄曰。
使法师即世则孰知胄者。
尚何脩定哉。
从之。
逝。
诏为涅槃众主。
住净影寺。
开皇末。
从蜀王秀开导岷嶓施利悉营尊像。
送京师供养。
会文帝置塔葬舍利。
诏往梓州牛头山华林寺。
瑞应具别记。
太业造寺。
又应选命俄住禅定。
弘业而夙疾作。
然法席之盛不减于旧。
未几。
良差胄曰。
吾其能久乎。
或问其故曰。
老而死理数然耳。
十三年欲反元所住寺。
众不许。
因取土窒口。
众惧许之。
武德三年八月。
终于净影寺。
春秋七十一。
胄初卧疾间。
谓其门人曰。
吾平生正信且用心教门。
未尝怠。
其生净土必矣。
戒扫汛房宇以俟。
忽起坐合掌曰。
世尊来也。
顾侍人曰。
安置世尊坐。
又作忏悔惭愧状。
良久曰。
世尊去矣。
鞠躬如送客者。
遂卧不复语卒。
葬于城南韦曲之北崖。
弟子慧威嗣。
今住大总持寺云。
续高僧传·卷第十二 义解篇八
释善胄。
俗姓淮氏。
瀛州人。
少出家。
通敏易悟机达为心。
预涉讲会乐详玄极。
大论涅槃是所钻注。
齐破投陈。
奔造非数。
年屡荐馁告乞是难。
日济一饼才充延命。
形极羸悴众不齿录。
行至一寺闻讲涅槃。
因入论义。
止得三番。
高座无解低头饮气。
徒众千馀停偃讲席。
于是扶举而下。
既至房中奄然而卒。
胄时论讫即出。
竟不知之。
后日更造。
乃见造诸丧具。
因问其故。
乃云。
法师昨为北僧所难。
乃因即致死。
众不识胄。
不之擒捉。
闻告自审退而潜焉。
经于数日后得陈僧。
将挟复往他讲所。
论义者无不致屈。
毙者三人。
由此发名振绩。
大光吴越。
隋初度北依远法师。
止于京邑住净影寺。
听徒千数并锋锐一期。
而胄覆述竖义神采秀发。
偏师论难妙通解语。
制涅槃文疏。
而胄意所未弘。
乃命笔改张剖成卷轴凿深义窟利宝罔遗。
远闻告曰。
知子思力无前。
如何对吾改作。
想更别图可耶。
胄曰。
若待法师即世方有修定。
则胄之虚名终无实录。
乃从之。
疏既究成。
分宗匠世。
亟有陈异。
亡之后。
敕令于净影寺为涅槃众主。
开皇将末。
蜀王秀镇部梁益。
携与同行。
岷嶓望德日归成务。
逮仁寿末岁。
还返关中。
处蜀道财悉营尊像。
光坐严饰。
绝世名士虽途经危险。
而步运并达。
在京供养以为模范。
会文帝置塔。
敕送舍利于梓州牛头山华林寺。
严舆将达。
感猪八头突到舆下从行至馆。
驱逐乃走。
还来如故。
渐至城治。
黑蜂四枚形甚壮伟。
随舆旋绕数匝便去。
既至州馆夜放大光明彻屋上如火焰发。
食顷方灭。
又掘塔基入深丈馀。
正当函处得古瓷瓶。
无盖有水。
清澄香美。
乃用盛于函内。
寺有九层浮图。
从西南角第二级放光。
上照相轮如五石瓮许。
黄赤如火良久方隐。
又堂内弥勒像亦放眉间紫光。
并二菩萨亦放赤光通照寺院。
前后七度。
众人同见。
除不来者。
及大业造寺。
广召德僧。
胄应高选。
又住禅定屡开法席。
传向相寻因感风疾。
唇口喎偏。
时人谓。
改张疏之所及也。
以涅槃为五分。
末为阇维分。
胄寻之揣义改为七分。
无有阇维。
第七云结化归宗分。
自风疾多载。
而问难寻常。
为诸学者所共惊惮。
后忽患损口如恒日。
胄曰。
吾患既差命必终矣。
此不可怪。
理数然也。
大业十三年欲返本寺。
众不许之。
乃以土塞口。
欲自取死。
寺众见其志决。
方复开许。
以武德三年八月内终于净影寺。
春秋七十有一。
初患笃谓门人曰。
吾一生正信在心。
于佛理教无心轻略。
不虑净土不生。
即令拂拭房宇。
烧香严待。
病来多日委卧不起。
忽尔自坐合掌。
语侍人曰。
安置世尊令坐。
口云。
世尊来也。
胄今忏悔惭愧。
如是良久曰。
世尊去矣。
低身似送。
因卧曰。
向者阿弥陀佛来。
汝等不见耶。
不久吾当去耳。
语顷便卒。
葬于城南韦曲之北崖。
遵遗令也。
弟子慧威住大总持。
讲寻宗迹著名京室。
僧智徽 朝代:隋至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0—638 【介绍】: 隋至唐初僧。泽州高平人。俗姓焦。年十三出家,住本州清化寺。听涉经论,尤精习《大涅槃经》,洞其幽极。隋炀帝大业七年,诏入东都内道场,礼异恒伦。伪郑初,杖锡归乡。唐初,法席颇盛。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俗姓焦。泽州高平人也。年十三出家。依州之清化寺。随远法师。听学偏𨗉涅槃。性勤恪。昼供僧务。夜读章疏。受具后。尤敦谨戒捡。岁开涅槃十地地持维摩胜鬘以为常。炀帝在御加礼焉。大业七年。诏入东都内道场。久之。兵起徽杖策归乡里。行檀尽捐积蓄。弗靳。获济者众。怀州都督郧国公张亮。请受菩萨戒。且阐涅槃经。夏满席散。徽亦告终。贞观十二年。三月二十日也。春秋七十九。徽极仁孝。每升座有所部析。辄曰。大师意如是。因涕泣数行下。每谓其徒。父母生吾肉身。法师生吾法身。思报此恩。惟有弘教利物耳。舍此莫可为也。
续高僧传·卷第十五 义解篇十一
释智徽。
俗姓焦。
泽州高平人也。
年十三。
志乐出家不希世累。
住本州清化寺。
依随远法师听涉经论。
于大涅槃偏洞幽极。
故齿年学稔为诸沙弥之卓秀者也。
立性勤恪乐理僧务。
每有执役不惮形苦。
昼供养僧夜读章疏。
衣不解带研精无怠。
受具已后。
神思高正戒行明洁。
然平恕俭约见者钦属。
歆慕弘道岁常讲涅槃十地地持维摩胜鬘。
用为恒业。
声务广被近追风。
提襆裹粮寻造非一。
隋炀御历珍敬弥隆。
大业七年。
下诏延请入于东都内道场。
礼异恒伦日增荣供徽立操自昔一不受之。
盈尺之贮不附箱囊。
率性超然不妄倾涅。
但专讲诵宣导为先。
伪郑之初洛城恒闭。
徽以兵戈方始开悟未因。
乃杖锡出城思济乡壤。
于时守卫严防梗涩难通。
而徽安行限阈守当不觉。
斯固善神之所送也。
既达高平道俗欣赴。
世接屯难饥馁相委。
乃遗以粮粒拯济寔多。
皂素赖之皆餐法味。
便即四时长讲屡有升堂。
外施衣帛悉供讲众。
频值俭岁米食不丰。
异客暴来两倍过旧。
徽以听侣不安。
为营别院。
四方学士同萃其中。
财法两施无时宁舍。
怀州都督郧国公张亮。
钦抱德教延讲说。
道俗屯赴。
又结河阳。
乃请为菩萨戒师。
珍敬道风誓为善友。
夏讲涅槃。
解恣便讫。
觉少不悆。
众咸怪之。
还房静念俄顷便逝。
春秋七十九。
即贞观十二年三月二十日也。
怀州道俗哀若至亲。
送葬归于本邑。
自徽之在门也。
敬法尊人诚孝第一。
每登法席。
讲析幽通。
皆云。
大法师意如此。
因即声泪俱下。
常谓诸徒曰。
父母生吾肉身。
法师生吾法身。
恩报此恩何由可逮。
惟有弘教利物。
薄展馀怀耳。
所以每岁常讲不敢告劳。
以惟斯故也。
兼以课己行业无亏六时。
手执熏炉约数承礼。
夜不解衣一生恒尔。
清素寡欲不乐交游。
敷化之馀便营僧事。
故泽部长幼咏仰于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