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常准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9—628 【介绍】: 隋唐时僧。恒州石邑人。俗姓杜。通经史,州县举为进士,不从,投飞龙山应觉寺出家。隋文帝开皇中敕召翻译,住大兴善寺,为知事上座。后住终南山智炬寺。唐太宗贞观中召对称旨,造佛寺七。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护教科(二)
姓杜氏。恒州石邑人也。少有操行。年踰志学。已复淹贯经史。郡举充赋。不从命。寻依飞龙山应觉寺薙落俄听大论于邺下大集寺。道场法师轮下。会废法。乃遁之东郡山谷间。及隋受禅。诏住相之法藏。寺开皇三年。诏翻译。仍徙居大兴善寺。顷之众举知寺任。大业二年。僧有以愚戆。犯朝宪者。有司以闻。时上方盛陈军旅。将郊见怒曰条制久颁。义须致敬。今诸僧皆前伫。无复礼貌何也。于是黄老士女。莫不匍匐罗拜。而僧则自若。瞻因出众对曰。陛下必欲尊教。则固法服不合敬俗。诏曰。若以法服不敬俗。宋武奚为行之。曰彼无道之君。又岂可以上并圣明哉。帝连问者五。且使舍人遍语之。终不拜。帝顾左右。录抗辨者名。明日瞻诣阙陈谢。帝夷然。即诏二禅定寺。各馔合京僧众。䞋以束帛。后谓宰臣曰。今天下为大法而不畏生死者仅一僧盖指瞻也诏住禅定众因举充知事上座。总摄寺务。入国朝仍旧。贞观初。诏对内殿赐食。食毕。从容备陈慈悲之理。上大悦。诏断屠杀。每岁以三月六日皆蔬素。凡昔日征讨行阵之处。必置佛寺。以凭济度。如同州昭云。晋州慈云。吕州普济。汾州。弘济。治州昭福。郑州等慈。洛州照觉。七寺之创。寔自瞻发之。瞻则磬衣盂之资。岁馔千僧。并书大乘经论施学者。以报母恩。俄徙太乙山智炬寺。则其齿已迈矣。益以衰惫。须医疗。乃归兴善就药物。寻盛设共养。延请京城大德辞诀。玄龄房公如晦杜公。以归檀币山积。明日返智炬。坐念净土。告侍者曰。阿弥陀佛来也。顷之又曰。二大菩萨亦至。吾于经中所说观门悉有成就。所未成就者。馀四门耳。今既具见。一何快哉。遂奄尔而逝。二年十月二十七日也。寿七十。奉命阇维。反火灭。骸骨栓索全具。惟顶上晔晔有紫光。遽瘗于岩下。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四 护法下
释明瞻。
姓杜氏。
恒州石邑人也。
少有异操。
所住龙贵村二千馀家。
同共高之传于口实。
十四通经。
十七明史。
州县乃举为俊士。
性慕超方不从辟命。
投飞龙山应觉寺而出家焉。
师密异其度。
乃致书与邺下大集寺道场法师令其依摄。
专学大论。
寻值法灭。
潜形东郡。
隋初出法。
追住相州法藏寺。
而立志贞明不干非类。
正业之暇了无他涉。
内通大小外综丘坟。
子史书素情所欣狎。
将事观国移步上京。
开皇三年。
敕召翻译住大兴善。
众睹德望可宗。
举知寺任。
辞而不免。
便纲管之。
大业二年。
帝还京室。
在于南郊。
盛陈军旅。
时有滥僧染朝宪者。
事以闻上。
帝大怒。
召诸僧徒并列御前。
峙然抗礼。
下敕责曰。
条制久颁义须致敬。
于时黄老士女。
初闻即拜。
惟释一门俨然莫屈。
时以赡为道望众所推宗。
乃答曰。
陛下必欲遵崇佛教。
僧等义无设敬。
若准制返道。
则法服不合敬俗。
敕云。
若以法服不合。
宋武为何致拜。
赡曰。
宋氏无道之君。
不拜交招显戮。
陛下有治存正。
不陷无罪。
故不敢拜。
帝不屈其言。
直遣舍人语僧。
何为不拜。
如此者五。
黄巾之族连拜不已。
惟赡及僧。
长揖如故。
兼抗声对叙。
曾无惮慑。
帝乃问。
向答敕僧是谁。
录名奏闻。
便令视被戮。
诸僧合乐安然而退。
明旦有司募敢死者至阙陈谢。
赡又先登虽达申逊之词。
帝夷然不述。
但下敕于两禅定各设尽京僧斋。
再遗束帛特隆常准
后回跸西郊顾京邑语朝宰曰。
我谓国内无僧。
今验一人可矣。
自尔频参元选。
佥议斯属。
下敕令住禅定。
用崇上德故也。
众以赡正色执断不避强禦。
又举为知事上座。
整理僧务备列当时。
大唐御世爰置僧官。
铨拟明哲允折无滞。
贞观之初。
以赡善识治方有闻朝府。
召入内殿。
躬升御床。
食讫对诏。
广列自古以来明君昏主制御之术。
兼陈释门大拯以慈救为宗。
帝大悦。
因即下敕。
年三月六普断屠杀。
行阵之所皆置佛寺。
登即一时七处同建。
如豳州昭仁晋州慈云。
吕州普济。
汾州弘济。
洺州昭福。
郑州等慈。
洛州昭觉。
并官给匠石。
京送奴隶。
皆因赡之开发也。
又私以每年施物。
常饭千僧。
大乘经论须者为写。
岁恒不绝。
为报母恩及暮齿将临。
山栖是造。
遂入太一山智炬寺而隐焉。
京辇归信远趣于林。
问道奉戒又繁常昔。
乃自惟曰。
摄心归静犹自烦乎。
试纵馀龄更还京邑。
少时遇疾犹堪疗治。
乃曰。
吾命极矣。
可悬一月。
枯骸累人。
乃延诸大德就兴善寺设斋辞诀。
房杜仆射举朝毕集。
具赍助供䞋锡山积。
赡通大舍忏辞告别。
即日力杖出京返于智炬。
竭诚勤注想观西方。
心通明利。
告侍者曰。
阿弥陀佛来也。
须臾又云。
二大菩萨亦至。
吾于观经成就十二。
馀者不了。
既具诸善相颜貌怡然奄尔而逝。
春秋七十。
即贞观二年十月二十七日也。
时以预记之验。
知命存乎。
初未终前。
遗令焚身。
及阇维讫。
乃见骸骨圆全都无缝道。
当其顶上紫色瞱然。
遂瘗于岩下。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姓杜。
恒州石邑人。
少有异操。
住龙贵村。
二千馀家。
同共高之。
十四通经。
十七明史。
州县乃举为进士。
性慕超方。
不从辟命。
投飞龙山应觉寺而出家焉师密异其度。
乃致书于邺下大集寺道场法师。
令其依摄。
专学大论。
寻值法灭。
藏形东郡。
隋初出法。
追住相州法藏寺。
内通大小。
外综丘坟。
将事观国。
移步上京。
开皇三年。
敕召翻译。
住大兴善。
众睹德望可宗。
举知寺任。
大业二年。
帝还京室。
在于南郊。
盛陈军旅。
时有滥僧染朝宪者。
事以闻上。
帝大怒。
召诸僧徒。
并列御前。
峙然抗礼。
下敕责曰。
条制久颁。
义须致敬。
于时黄老士女。
初闻即拜。
唯释一门。
俨然莫屈。
时以瞻为道望。
众所推宗。
乃答曰。
陛下必欲遵宗佛教。
僧等义无设敬。
若准制返道。
则法服不合敬俗。
敕云。
若以法服不合。
宋武为何致拜。
瞻曰。
宋氏无道之君。
不拜交招显戮。
陛下有治存正。
不陷无罪。
故不敢拜。
帝不屈其言。
直遣舍人语僧。
何为不拜。
如此者五。
黄中之族。
连拜不已。
唯瞻及僧。
长揖如故。
兼抗声对叙。
曾无惮慑。
帝乃问向答敕僧是谁。
录名奏闻。
便即视拟戮。
明旦有司募敢死者。
至阙陈谢。
瞻又先登。
虽达申逊之词。
帝夷然不述。
但下敕于两禅定。
各设尽京僧斋。
再遗束帛。
特隆常准
后回跸西郊。
顾京邑语朝宰曰。
我谓国内无僧。
今验一人可矣。
自尔下敕令住禅定。
众以瞻正色执断。
不避强禦。
又举为知事上座。
整理僧务。
大唐御世。
爰置僧官。
贞观之初。
以瞻善识治方。
有闻朝府。
召入内殿。
躬升御床。
食讫对诏。
广列自古以来。
明君民主制御之术。
兼陈释门。
以慈救为宗。
帝大悦。
因即下敕。
年三月六。
普断屠杀。
行阵之所。
皆置佛寺。
一时七处同建。
如豳州昭仁。
晋州慈云。
吕州普济。
汾州弘济。
洺州昭福。
郑州等慈。
洛州昭觉。
并官给匠石。
京送役隶。
皆因瞻之开发也。
暮齿将临。
山栖是造。
遂入太一山智炬寺而隐焉。
京辇归信。
远趣于林。
少时遇疾。
乃曰吾命极矣。
可悬一月。
枯骸累人。
乃延诸大德。
就兴善寺设斋辞诀。
房杜仆射。
举朝毕集。
具赍助供。
䞋锡山积。
瞻通大舍。
忏辞告别。
即日力杖出京。
返于智炬。
竭诚勤住。
想观西方。
心道明利。
告侍者曰。
阿弥陀佛来也。
须臾又云。
二大菩萨亦至。
颜貌奄然。
奄尔逝。
春秋七十。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幽州人。童子出家。游诸讲肆。后依远公于邺下。究十地论。会周氏废教。南归。有陈逮隋一统函夏。即北还洛汭。听远公涅槃始终三载。俾之覆述。远为印可。而慕义之徒四集。仍居净影寺。仁寿初。诏住邓州之大兴国寺。且以龙潜之地。图筑塔焉。然患无美石。方取寺内恶石砻琢之。既成函忽变玛瑙。复有文作八分体曰正国得。儒悉表闻。晚年闭户修业。欲候之者。非于食次不可见。俄卒于寺。
续高僧传·卷第十 义解篇六
释宝儒。
幽州人也。
童子出家。
游博诸讲居无常准惟道是务。
后至邺下依止远公。
十地微言颇知纲领。
值周丧法宝。
南归在陈。
达命清通亟振名誉。
自隋氏戡定文轨大同。
便归洛汭。
还师于远。
听大涅槃首尾三载。
通镜其旨。
即蒙覆述。
远自处坐印可其言。
慕义相从还居净影。
慧心更举。
遐讨前英立破之间。
深鉴弥密。
仁寿建塔邓州。
乃敕令往寺。
名大兴国也。
帝昔龙潜所基。
既至求石访无美者。
乃取寺内璞石镌斲为函。
石本粗恶。
磨饰将了。
乃变成马碯。
细腻异伦。
复有隶字三枚。
云正国得也。
形设正直巧类神工。
名笔之人未可加点。
又见种种林木麟凤等像。
儒与官人图以表奏。
返寺之后闭门修业。
时因食次方见其面。
不久卒于本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68—937或941 【介绍】: 五代时僧。永嘉人,俗姓陈。六岁削发于本州开元寺。既而抵闽谒雪峰禅师,妙契宗旨,时谓小怤布衲。归住东府镜清寺,倡雪峰之法,学者奔凑。副使皮光业辞学宏赡,屡击难之,退谓人曰:“怤师之高论,人莫窥其极也。”钱俶私署顺德大师。钱元瓘命主天龙寺,后创龙册寺,延请居焉。吴越禅学自此始兴。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68—937 俗姓陈,温州(今属浙江)人,禅宗僧侣。早岁出家,尝谒灵云志勤、曹山本寂,终为雪峰义存法嗣。参学诸方,凡对机缘,悉皆冥契。后自闽返越,居镜清寺,世谓之镜清和尚。吴越王钱镠父子深赏识之,命住天龙寺,又为造尤册寺。私署顺德大师。后晋高祖天福二年(937)卒。《祖堂集》卷一〇、《宋高僧传》卷一三、《景德传灯录》卷一八有传。后二书存诗偈9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姓陈氏。永嘉人。幼恶鯹血。亲戚强啖之。辄呕哕不已。因求出家于郡之开元寺。既受具。即遍参请。入楚抵临川。尤于曹山寂公。微诘不小挫。入闽遂服膺雪峰。一日峰。问什么处人。怤答温州。峰云恁么是一宿觉乡人也。怤云只如一宿觉是什么处人。峰云好吃捧。且放过。 怤问峰云。古德以心传心。心如何传。峰良久。怤礼谢。峰云更问我一转语好。怤云就和尚请取问头。峰休去。其机锋峻捷。时丛林称小怤布纳。盖太原有与同名者。年腊稍高云。 出世居越之镜清院。上堂如今事不得已。向汝道个著实亲切处。到汝分上。因何特地生疏。只为汝抛家日久。流浪年深。一向缘尘。致见如此。所以唤作背觉合尘。亦名舍父逃逝。今劝兄弟。未歇歇去好。未彻彻去好。大丈夫儿。得恁么无气槩。还惆快么。终日茫茫地。何不且觅取个管带路好。时有僧问。如何是管带路。怤嘘嘘云。要棒吃么。僧云。恁么即学人罪过也。怤云几被汝打破蔡州。尤与皮公光业相往来。公日休子也。辞章宏赡。议论该博。笃志禅学。尝谓人曰。镜清深造远诣。莫臻其极。吴越钱氏钦慕之。命居天龙寺。及建龙𠕋寺。请为第一世。天福元年丁酉八月示灭。寿七十四。茶毗于大慈山。坞塔舍利于龙姥山前。僧主汇征著塔铭。
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习禅篇第三之六(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唐东京封禅寺圆绍传
释道怤。
俗姓陈。
永嘉人也。
丱总之年性殊常准
而恶鯹血之气。
亲党强啖以枯鱼。
且虞呕哕。
求出家于开元寺。
具戒已游闽入楚。
言参问善知识要决了生死根源。
见临川曹山寂公。
大有徵诘若昙询之间僧稠也。
终顿息疑于雪峰。
闽中谓之小怤布纳。
时太原同名年腊之高故。
暨回浙住越州鉴清院。
时皮光业者日休之子。
辞学宏赡探赜禅门。
尝深击难焉。
退而谓人曰。
怤公之道崇论闳议莫臻其极。
武肃王钱氏钦慕命居天龙寺。
私署顺德大师。
次文穆王钱氏创龙册寺。
请怤居之。
吴越禅学自此而兴以天福丁酉岁八月示灭。
春秋七十。
茶毗于大慈山坞。
收拾舍利起塔于龙姥山前。
故僧主汇征撰塔铭。
今舍利院弟子主之香火相缀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