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道盛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2 【介绍】: 北魏人。
以罪为阉者。
太武帝时为中常侍,封秦郡公。
天性险暴,诬告太子晃近臣仇尼道盛至死,晃忧死。
太武帝悼念太子晃,爱惧而杀太武帝,立南安王余。
自任大司马、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封冯翊王。
专权恣肆。
余谋夺其权,复杀余。
殿中尚书源贺等迎立文成帝,诛爱,夷三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5—485 【介绍】: 南朝齐女僧。毗陵人,俗姓孙。出家后游学京师,住南永安寺,笃志精研,穷究经律。后游会稽止于剡之白山昭明精舍,从学者云集,道遂盛于东南。
比丘尼传·南齐
德乐。
本姓孙。
毗陵人也。
高祖毓晋豫州刺史。
乐生而口有二牙。
及长常于闇室不假灯烛了了能见。
愿乐离俗。
父母爱惜而不敢遮。
至年八岁许。
其姊妹同时入道。
为晋陵光尼弟子。
具足以后并游学京师。
住南永安寺。
笃志精勤以昼继夜。
穷研经律言谈典雅。
宋文帝善之。
元嘉七年外国沙门求那跋摩。
宋大将军立王园寺(在枳园寺路北也)请移住焉。
到十一年有师子国比丘尼十馀人至。
重从僧伽跋摩受具足戒。
至二十一年。
同寺尼法净昙览。
染孔熙先谋人。
身穷法毁坏寺舍。
诸尼离散。
德乐移憩东青园。
乐咨请深禅穷究妙境。
及文帝崩。
东游会稽。
止于剡之白山照明精舍。
学众云集从容教授。
道盛东南矣。
齐永明五年陈留阮俭笃信士也。
舍所居宅立齐兴精舍。
乐纲纪大小悦服远近钦风。
皆愿依止。
徒众二百馀人。
不聚䞋施岁建大讲。
僧尼不限平等资供。
年八十一。
永元三年卒剡。
有僧茂尼。
本姓王。
彭城人也。
节食单蔬勤苦为业。
用其䞋遗纪竹园精舍焉。
释昙准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弘姓。魏郡汤阴人。出家从智诞法师受业。善涅槃法华。住昌乐王寺。既承齐之竟陵王讲说。遂南渡。止湘宫寺。随席谈论。不惮涂沮。次公叹曰。此北道人。非徒其容止言笑可观。至于烈亮恢廓。扬搉理妙。殊有标致。临川王映。长沙王晃。尤加钦礼。庐江何默。彭城刘绘。造房接足。请诰戒。北面而成业者。二百馀人。天监十四年终。寿七十七 寺复有智深比丘。亦魏人也。博综经论。天子王侯。莫不宾礼。性好直言。无所推屑。每语及北方僭叛事。辄愠见于色。由是自致废弃。不甚显。
续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篇二
释昙准。
姓弘。
魏郡汤阴人。
住昌乐王寺。
出家从智诞法师受业。
钻研之勤众皆弗及。
处静味道。
无风尘之志。
善涅槃法华。
闻诸伊洛。
闲居游思不交世务。
承齐竟陵王广延胜道盛兴讲说。
遂南度止湘宫寺。
处处采听随席谈论。
虽逢涂阻未曾告劳。
次公叹曰。
此北道人。
非直美容止善言笑。
烈亮恢廓雅有器度。
至于言论深有情致。
齐临川王萧映。
长沙王萧晃。
厚相钦礼。
庐江何点彭城刘缯。
并到房接足伸其戒诰。
讲扬相继成其业者二百馀人。
以天监十四年卒。
春秋七十有七。
时寺复有智深比丘。
聪慧博识经论有功。
天子王侯多所宾接。
性好直言无所推屑。
每商略捡洗物不有平。
由是坎壈弘宣阻少。
僧智聚 朝代:南北朝末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8—609 【介绍】: 南北朝至隋时僧。俗姓朱。幼出家于苏州虎丘寺。通习经论,时以为释门瑚琏。南朝陈时诸王颇钦礼之。后主至德二年,诏于太极殿讲《金光明经》。次年,归住苏州东山精舍。入隋,名臣杨素、苏威礼重之。文帝开皇十二年,诏为僧官,齐王杨暕驰书召之,以疾辞。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族朱姓。神气清远。彰于襁褓。出家住苏州之虎丘东山寺。寺有胤法师。道艺之元匠也。聚依以学。无怠分阴。同郡顾希凭。会稽谢峻岳。复以辞林理窟相与发明。故能于弱冠之年。即事讲说。尤慕庄严皭师成实。而服膺焉。咨质既久。疑滞咸析。汝南周弘正。博通内外。监赏人伦。见而叹曰。诚释门之瑚琏也。陈鄱阳王伯山。新安王伯。周新蔡王叔齐。并加钦属。至德二年。诏于太极殿。开金光明经。天子躬御法筵。臣僚咸在。于时云兴瓶写。莫不歆艳。三年丁外忧。归隐旧里。弘导不废。开皇十一年。降玺书劳问。尚书令楚公素。左仆射邳公威。躬造道场。接足作礼。进施予以效诚敬。十二年。诏置僧官。以居平等之任。郡将宗成刘公。从受菩萨戒。齐王暕作牧淮海。贻书迎之。不起。大业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终。寿七十二。即以其年之十二月。窆于山之南岭。弟子道恭等。树碑旌行。秘书虞世南文。
续高僧传·卷第十 义解篇六
释智聚。
姓朱氏。
住苏州虎丘东山寺。
神气清远彰于襁褓。
深厌笼樊乐希寥廓。
初投武丘胤法师。
胤道艺之重羽仪当世。
聚分阴无怠请益深旨。
有同郡顾希凭会稽谢峻岳。
义府经肆。
东南之美。
并钦高德同揖清风。
由是儒墨通弘真俗具举。
宫墙重仞允得其门。
才踰弱冠便弘讲说。
庄严㬭师。
新实一家鹰扬万代。
遂伏膺咨质百舍非远。
斐发既精疑滞咸折。
汝南周弘正。
博通内外鉴赏人伦。
常叹嘉之。
以为释门之瑚琏也。
陈鄱阳王伯山。
新安王伯周。
新蔡王叔齐。
并降贵慕道延请敷说。
至德二年。
奉敕于太极殿讲金光明。
天子亲临法席具僚咸在故能写此悬河振斯木铎。
亹亹奇韵超超入神。
或有捷径小道互持邪论。
莫不回车杜口改心易业。
人主叹赏称善久之。
至德三年。
丁外母忧。
泣血衔哀殆将毁灭。
因此言归旧里。
止于东山精舍。
善说不休法轮常转。
开皇十一年。
爰降敕书殷勤劳问。
法师栖身净土援志法门。
普为众生宣扬正教。
勤修功德率励法徒专心讲诵旷济群品。
钦承德业甚以嘉之。
尚书令楚公素。
左仆射邳国公苏威。
并躬到道场接足顶礼。
咸舍净财资庄形命。
十三年敕置僧官。
道俗稽请居平等之任。
聚以雅道斯人。
直心应物。
和合之众清风穆如也。
时郡将宗成刘公。
夙仰高名常钦盛德。
及部临镇。
请为菩萨戒师。
齐王暕以帝子之贵作牧淮海。
乃降教书至山延曰。
弟子下车旧楚亟改炎凉。
逖听清规其来有日。
敬承幽栖山谷多历年所。
道风胜气独擅当今。
故以德冠林远道超生什。
炳斯慧炬以悟群迷独步江东何甚之美。
未获稽疑下筵餐承高义。
杼轴之劳载盈怀抱。
据虎之岫川途不遥。
翔鹭之涛风烟相接。
心愿振忍辱之衣。
赴翘勤之望。
乃固辞以疾。
事不获从。
引藉平台深加敬礼。
频遣使人请弘大教。
聚惟志违人世心逸江湖。
词翰恳恻固求东返。
王亦弘以度外得遂宿心。
资给所须将送甚重。
于是接浙晨征还居山寺。
现疾浃旬。
而神用无爽。
以大业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终于本住。
容貌若存。
顶暖身柔皆如平日。
闻诸前记。
乃感果之徵也。
春秋七十有二。
即以其年十二月。
窆于山之南岭。
惟聚性托夷远衿情闲澹。
等怀遇物弘量居心。
楚越拘情得丧兼遣。
方寸之地悠然罕测。
美风姿善谈笑。
流连赏悟见者忘返。
加以乐说忘疲总持无失。
讲大品涅槃法华等各二十遍。
单经适务者。
罕得记焉。
又居身清俭不在饰玩。
衣钵已外随用檀舍。
方丈之内虚室萧然。
几榻之间文疏而已。
故能道盛一时名重当世。
其所造丈八卢舍那无量寿荆州瑞像。
于寺供养。
并起涧西佛殿二所。
回廊周遍具二庄严。
弟子道恭。
犹子道顺。
德惟上首。
传灯。
敢树高碑用旌景行。
秘书虞世南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