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的诗有些杂体,除上文所提到的以外,现在略举几种较为重要的,介绍如下。
一是联句。在集会的时候,每人作一句诗,不一定有章法,意思也不一定连贯,等于无组织的集体写作。汉武帝的柏梁诗就是这一种,后人就称为柏梁体。以后发展到了韩愈、孟郊,参加联句的都是工力悉敌的诗家,于是先起一句,以后每人对了上句,再起一句,让第二人照样,一面对上句,一面起次联。这是最困人的联句法,特别是五言排律,非精于此道者不能。每每在名家诗集 中发现这样的联句诗,就感觉文章游戏也是一乐。
一是回文诗。始于南北朝苏蕙,以回文诗织在锦上,寄给她的丈夫,感动了她的丈夫,恢复固有的爱情。回文诗的特性是顺读逆读都可以成诗,最工巧的可以作成七律若干首。不过无论如何工巧,逆读的总不能像顺读那样自然。前人在镜的铭辞上往往采用回文体,因为镜多数是圆形的,回文刻在圆镜上格外便利。
一是辘轳体。将一句古人的七律成句(平韵的)分嵌在七律的第一、二、四、六、八句中,配成五首。